首页 理论教育 丹灞线水陆联运工程:中国运河三千年

丹灞线水陆联运工程:中国运河三千年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崔湜提出的新运道方案,两《唐书》的记载均未涉及具体内容,揣摩其路线走向和规划意图,当是南北两头分别利用丹水和灞水,为水路运输;中间一段自商州至蓝田县境的石门谷,需要翻越秦岭,为陆路运输。崔湜提出并完成的这条水陆联运路线,可以推测为:漕船由长江入汉水,再转入丹水至商州。图11-5崔湜丹灞线水陆联运新道与蓝武旧道示意图[64]当时崔湜为什么要开凿这条毫无优越之处的新路,并且禁锢由来已久的旧道,强迫人们使用新路?

丹灞线水陆联运工程:中国运河三千年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襄州刺史崔湜向朝廷建议,在丹水与灞水之间开辟挽路[59],以解决关中地区粮食、物资严重短缺的问题。据《唐书》卷七十四《崔仁师传附崔湜传》记载:

湜于景龙中献策,开南山新路,以通商州水陆之运,役徒数万,死者十三四。仍严锢旧道,禁行旅。所开新路以通,竟为夏潦冲突,崩压不通。

新唐书》卷九十九《崔仁师传附崔湜传》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内容稍有补充:

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禁旧道不得行。而新道为夏潦奔豗,数摧压不通。至是,论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景云中,太平公主引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拜中书令

记载中所说的丹水,发源于商州(治所在上洛县)西北的秦岭东段。东南流,经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商洛县(今陕西省丹凤县西北的商洛镇),至均县(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入汉水,为汉水最大支流之一。丹水在商州以下,利用木船可以通漕。在商州以上,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不便行舟。丹水流经沿途,峡谷与平地相间,而峡谷也较开阔。自秦汉以来,沿途筑有驿道。驿道起自长安,傍灞水东岸上行,至蓝田县(离长安八十里)后,再沿灞水上游支流蓝桥水继续上行,经蓝桥至蓝田关(在秦岭上,唐时为六上关之一,距蓝田县九十里,距长安一百七十里。唐元和年间,韩愈因谏迎佛骨而得罪了领导层,被贬潮州途中,有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蓝关,指的就是蓝田关)。越过秦岭后,沿丹水左岸下行,经商州、商洛、武关(唐时,武关位于商洛县东九十里)、内乡(今河南省西峡县)至南阳。史称蓝武驿道,也称武关道。因其途经商州东南的商山,唐人诗文中也习称它为商山路。该驿道沿途,除了在蓝田县以南和蓝田关以南有两处称为七盘岭的盘山险路外,其他路段虽然都是山路,但坡度较为平缓,并不难走。加上沿途每隔数十里设有驿馆,对过往行人提供休息、餐饮和住宿等服务,甚至备有车、马、驴等交通工具可供租用,这在古代来说,交通已算是十分方便了。因此,当时一些官吏和商人由东南方进京或出京至东南方,大多选择此道赶路。唐人王贞白有诗云:“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60]。大诗人白居易对于此道,更是作了生动地描述:“高高此山顶,四望惟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纷纷”[61]。充分说明,蓝武驿道在唐时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路上昼夜都有行人。

崔湜提出的新运道方案,两《唐书》的记载均未涉及具体内容,揣摩其路线走向和规划意图,当是南北两头分别利用丹水和灞水,为水路运输;中间一段自商州至蓝田县境的石门谷,需要翻越秦岭,为陆路运输。商州以下的丹水,可以直接用于通漕。但是灞水流急沙多,必须进行疏浚整治后才可通漕。工程难度和工程量最大的是开凿中间一段陆路,因此当时动员参加施工的人员多达数万人。

现在需要弄清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是:如上所述,商州、蓝田之间,一向已有蓝武驿道(即上引记载中所说的旧道)贯通,崔湜为何不加以利用,而要另辟新路?看来,崔堤所开的新路位于旧道的西南,其规划意图莫非:一来是想避开旧道的两处七盘岭险段;二来是想越过秦岭后,即与灞水的正源相衔接,利用灞水顺流而下直达长安。这样就能以水运代替从灞水上游(蓝田县境)至长安的陆路运输。(www.xing528.com)

那么,灞水的正源在哪里?《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南陵县下云:“灞水出蓝田谷,北入渭。”《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也说:“灞者,水上地名也,水出县之蓝田谷。”又据宋敏求《长安志》卷十六《蓝田县》条下记载:“倒回谷在县东南五十里,灞水上源出此谷。谷内通商州洛南县界。”该书又引《水经注》佚文说:倒回谷本名石门谷。[62]根据以上这些记载,可知灞水的上源出蓝田谷,而蓝田谷就是倒回谷、石门谷。石门谷内有水流,称为石门水,石门水就是灞水的上源。石门水向西北流谷口附近,与灞水其他的上源,如倾谷水(今称清峪河)、铜谷水(今称铜峪河)、泥水(今称刘峪河)等相会合后而成灞水。因此,位于蓝田县东南五十里、秦岭东段北坡的石门水,应是灞水的正源。但是,唐时蓝田县境内名为石门谷和石门水的有两处。除了上述倒回谷又称石门谷和谷内的水流称为石门水外,还有一处石门谷和石门水在西面一些。宋敏求《长安志》卷十六《蓝田县》条下说:“石门谷在县西南四十里。”这个石门谷中的水流也称石门水,即今之汤峪河,是浐水的上源。显然,崔湜所开的新路“出石门,抵北蓝田”,指的应是位于蓝田县东南五十里、灞水正源所出的石门谷。

崔湜提出并完成的这条水陆联运路线,可以推测为:漕船由长江入汉水,再转入丹水至商州。改陆运,由崔湜的新路向西北方向行进,越过新开设的大昌关(当位于新开挽道翻越秦岭处,具体地理位置无法确指),至灞水正源处,出石门谷,再转为水运,循灞水顺流而下达于长安(见图11-5)。但是,纵观这条水陆联运路线,与利用现成的丹水河道,水运至商州,再利用现成的驿道(旧道),陆运至长安的旧道运输路线相比,不仅看不出它的优越性,而且是“行旅艰辛,僵仆相继”[63],反而更加艰难。

图11-5 崔湜丹灞线水陆联运新道与蓝武旧道示意图[64]

当时崔湜为什么要开凿这条毫无优越之处的新路,并且禁锢由来已久的旧道,强迫人们使用新路?实在令人不解。然而联系到崔湜的为人,似乎也找到了答案。据新、旧两唐书《崔湜传》和两唐书《桓彦范传、敬晖传》记载,崔湜是一个外表俊秀而内心肮脏的年轻官吏。他为了政治上飞黄腾达而一味看风使舵、到处钻营,甚至不惜出卖自己人格和他的恩人老上司,向新贵武三思告密取宠,还怂恿武三思,派遣其表兄周利贞追踪到南方,将曾经信任他、照顾他并一路提拔他的老上司桓彦范、敬晖等功臣,残酷地杀害在流放地。崔湜因主动为图谋不轨的武三思,除去捍卫唐朝的两大臣有功,而被武三思提升为兵部侍郎。据此,颇疑崔湜建议并实施开凿南山新路,并非出于真诚解决关中漕运困难的动机,而是一种哗众取宠、向朝廷邀功的手段。不是吗?“至是,追论湜开山路之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俄而为太平公主所引,复迁中书、门下三品”[65],竟在短短几年中,当上了宰相,并且“进拜中书令”[66]。可谓青云直上,达到了他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目的。但是劣性难改、处心积虑地往上爬的崔湜,终因参加太平公主谋乱团伙而被唐玄宗赐死。崔湜一死,商州刺史立即奏请朝廷重新开放旧道,恢复商旅通行。

最为可悲的是,为了开凿这条南山新路,丧失了数万服役民众的生命和大量的国家钱财,而开通的新路使用不久,因工程质量太差,经不起夏季山洪的冲击,造成路基坍方、路面坍陷而彻底报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