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渠运河位于黄河下游以南、古汴渠以北的平原地区(见图11-3)。据《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汴州·开封县下记载:
有湛渠。载初元年引汴水注白沟,以通曹、兖赋租。
这条被称为湛渠的运河,开凿于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起始于开封,向东行,经曹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至巨野泽。巨野泽的西南面是曹州所辖地域,东南面是兖州所辖地域,所以文献记载说是“以通曹、兖”。开凿这条运河的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赋租”,就是说用以漕运粮食。初唐时期,曹、兖两州是北方东部的主要产粮区,也是京师粮食的主要供应地。但是,自从济水西段断流干涸后,曹、兖一带至中原开封、洛阳之间再无水道直接相通,运输漕粮要绕道北面的黄河或南面的古汴渠,既不方便,花费、耗时又多,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开凿这条湛渠十分必要。由于湛渠是一条人工运河,起始于开封,又在开封与古汴渠、通济渠等都相通,因此应该属于汴渠运河系统(见图11-3)。湛渠运河的开通,就是意味着汴渠系统在唐朝时得到了扩大。
(www.xing528.com)
图11-3 湛渠运河示意图[46]
现在的问题是,上面所引《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说“引汴水注白沟”而成湛渠。那么,这条白沟应是当地一条现成的沟渎,但究竟是哪条现成沟渎呢?首先可以肯定,这条名为白沟的沟渎,绝不是本书第八章所论述的曹操引淇水而成的白沟,因为它位于黄河以北,地理位置不对;也不是睢水有一段水道别称白沟的那条,因为它位于古汴渠以南,地理位置也不对。《新唐书·地理志》所说的这条白沟,从其位于黄河以南、古汴渠以北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起点在开封、终点在巨野泽等因素来判断,可以断定,这条所谓白沟就是济水西段湮废后的故道。
我们知道,作为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自荥阳县北从黄河分流出来后,一直傍黄河南岸东行至巨野泽;再从巨野泽北出,向东北流,经历城(今属济南市)北,至博昌县(今山东省博兴县)以东入海。其中以巨野泽为界,分成东、西两段。西段自南北朝以来就已断流。《水经注·济水》在谈到济水流经荥泽(原为湖泊,位于今郑州市西北的古荥镇北)时说:“今无水。”位于济水西段上游的荥泽,既然在北魏时代已经无水,以下途中又无新的水源加入,那么整个济水西段当然也是无水。所以成书于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关于济水的记载,只涉及巨野泽以东的济水东段,而只字不提西段。这些文献资料,充分反映了荥泽至巨野泽之间的济水西段早已名存实亡的事实。因此,《新唐书·地理志》所说的“白沟”,当是位于开封和巨野泽之间的济水故道的俗称。后来,在五代和北宋时有一条名为五丈河的运河,起自开封,止于巨野泽,就是开浚济水西段故道而成的。据此可以断定,唐朝所开通的湛渠,就是在济水故道基础上开挖并引汴水注入而成的,也就是北宋时五丈河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