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冈渎位于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为东吴政权迁都后因改善都城交通状况而开凿的山区运河。东吴政权的都城最初设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位于盛产粮食、鱼虾的太湖与钱塘江流域之间,有丹徒水道和古江南运河相通,漕运颇为方便。建安十六年(211年),吴主孙权将其政权机构移置秣陵(后改称建业,即今南京市),秣陵在京口之西,漕运随之发生困难。原来,秣陵与京口相距虽仅一百三四十里,但其水运交通除了长江以外,别无内河水道相通,而当时京口与秣陵之间的长江水面,辽阔无际,风浪巨大,航运十分困难,经常发生舟覆船沉的严重交通事故。那么,孙权为何要从漕运便利的京口,迁都于漕运不便的秣陵呢?这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秣陵的地理环境说起。
(一)破冈渎运河与东吴迁都的历史背景
秣陵,即今南京市的前身。原为战国时代楚威王所置金陵邑,秦始皇时设秣陵县。它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北倚长江天堑,东南临茅山丘陵。险要的山川地势为其屏障,富饶的太湖流域为其腹地。孙权的谋士张纮和曾到江东作客访问的刘备,先后都曾劝孙权建都于秣陵。据《三国志》卷五十三《张纮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
纮谓权曰:“秣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宿于秣陵,周观地形,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
又,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云:
权曰: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据之。
所谓“有小江百余里”,是指秦淮河。其时,秦淮河被称为秦淮水。它发源于茅山西麓,有南北两源,北源在句容县境内之大华山,南源在溧水县境内的东庐山。两源在秣陵城东南四十里处之方山附近汇合,水量大增,下游流经秣陵城南郊和西郊,并注入长江。当时秦淮河下游河面宽阔,可以行驶和停泊战船、大船,是一处环境优越的内河军港。
从上述可知,当时孙权之所以决定自京口移治于秣陵,一来是因为秣陵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适合当时东吴政权的政治和军事需要;二来是由于张纮、刘备等人的劝说,而这种劝说正符合孙权内心的意向。
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政权在赤壁之战取得大胜,在大好形势下,孙权决定趁热打铁,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政治中心迁至秣陵。翌年,取建立帝王之业的用意,改称秣陵为建业,并在楚金陵邑的故址(今南京清凉山一带)筑石头城,用于储存军械、驻屯军队;还建筑烽火台,用于江防信息的传递和联络。八年后,建业于吴黄龙元年(229年)正式成为吴国的都城。西晋时,因避愍帝司马邺之讳,改称建康。此后,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相继为都城,并沿用建康之名。
笔者在此应该提醒的是,在谈到秣陵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时,自古以来广泛流传着一种历史误会,有必要稍费笔墨,予以明辨是非并澄清。某些古代野史如《九江记》《丹阳记》等,在有关秣陵或建康具有龙盘虎踞般险要形势的记载中,都说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为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而出使江东,当他看到秣陵的险要形势时不禁赞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并劝孙权建都秣陵。甚至连《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等这些著名文献,也引用所谓诸葛亮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记载,其源头可追溯到晋朝人张勃所写的《吴录》。该书专记三国时有关吴国的史事,早已失传。唐人许嵩所撰《建康实录》卷三引该书说: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观秣陵山阜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由于《建康实录》一书流传颇广,历来相互转引,乃至现今出版的一些书籍报刊,甚至辞典和百科全书的有关条目也因袭传播这一似是而非的说法。考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从江夏(吴国江夏郡治,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起程,前往江东拜会孙权的地点并非在京口,也不在秣陵,而是在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从江夏到柴桑,无论是走水路或走陆路,都不可能经过秣陵。《三国志》有关纪传,以及裴松之注也都只字未提诸葛亮赞叹秣陵地势之事,可见诸葛亮当时并没有去秣陵。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采用《吴录》的记载很多,但就是没有采用诸葛亮称赞秣陵地势的内容,说明裴松之是对这一内容的记载抱怀疑态度,故不予引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所谓诸葛亮对秣陵有“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的说法,是出于《吴录》一书的附会和后世的讹传。
(二)破冈渎运河的兴废
吴国建都建业后,为使漕运避开长江风涛之险,孙权下令在建业东南开凿一条运河。据《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记载:
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赤乌八年,为公元245年,句容中道即破冈渎。对此,唐人许嵩《建康实录》有更为详细的记载:(www.xing528.com)
赤乌八年……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冈渎。上下十四埭……其渎在句容东南二十五里,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宁界,于是东郡船舰不复行京江矣。
小其是村名,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云阳西城即今江苏省丹阳市西南的南塘庄。可知这条破冈渎运河西起今句容县东南,东至今丹阳市西南的南塘庄,长不足四十里。但其重要性在于:它的西端与秦淮河支流句容南河相接,从秦淮河通向都城建业;它的东端与流经丹阳的香草河相接,而香草河在丹阳接通古江南运河。因此,破冈渎的开凿,使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相沟通。当时朝廷官员外出巡视,乘船从都城出发,溯秦淮河,经破冈渎,沿香草河顺流而下到达丹阳,再从丹阳沿古江南运河南下,可到达吴郡(今苏州)、钱塘(今杭州)和会稽(今绍兴)。而满载着钱塘江和在太湖流域生产的粮食、绢丝等物资的漕船,则由古江南运河北上,经破冈渎,沿秦淮河顺流而下到达建业城下,并转入通向城内的运渎,直抵位于城北的仓城。由于这条水运路线既方便,又安全,称得上是一条捷径。于是,如引文所云:“东郡船舰不复行京江矣”。
破冈渎的重要性,还在于这条运河沿途所经之处,都是盛产鱼虾、粮食的富饶地区,不仅是当时东吴政权赖以维持的生命线,也是继东吴之后的东晋、南朝各代的生命线,因为这些政权(即“六朝”)均建都于建业或建康,其经济主要来源于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地区,因此,破冈渎自开通之日起,就受到六朝政权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齐、梁两朝,因皇帝寝陵均在丹阳,皇室、大臣每年要到丹阳谒陵,都得经过破冈渎,这是破冈渎倍受重视的另一重要原因。
此外,破冈渎还因是交通要道,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朝从刘宋到萧梁,在建康以东发生的几次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是不惜投入重兵,将破冈渎作为攻守要地。
破冈渎在南朝梁代时曾一度被废,而在其北面另外开凿一条上容渎。但陈朝取代梁朝后,还是放弃上容渎而重新修复破冈渎,并一直使用到城破国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陷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杨坚效法秦始皇的迷信行径,认为建康具有“王者都邑之气”[27]。为了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防止将来出现地方割据政权,必须彻底铲除这里的“王气”,于是“诏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28]。就是说,将一座经过六朝长期营建而成为东南地区最大都市的建康城,夷为平地,用于耕垦。位于附近的破冈渎和上容渎,亦随之被彻底毁废。
(三)破冈渎运河工程及其成就
破冈渎所在之处,正是茅山丘陵地区。茅山丘陵的主脉茅山山脉,略呈南北走向,主要由泥盆系砂岩构成,海拔高度一般为200米左右。山间分布着许多矮冈谷地,相对高度较低。破冈渎就是选址在分水岭较低、地势相对平缓的山谷地区,破冈渎运河的主要工程是劈开分水岭,使其西端与流向都城的秦淮河支流句容南河相接,使其东端与流经丹阳的香草河支流洛阳河相接。由于破冈渎运河工程的关键部分是破冈劈岭(另一关键部分是沿途建造堰埭),这可能就是“破冈渎”一名的由来。另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句容县·破冈渎》条云:“其地亦曰破岭,亦曰破墩,亦曰破冈。”因而有人认为破冈渎之名来自当地地名。其实,情况正好相反,笔者认为所谓“破岭”“破墩”“破冈”这些地名,都是后世之人根据历史上当地曾有破冈渎,故以破岭、破冈等名,称呼当地而成地名。
破冈渎全长不足四十里,需要穿越分水岭,由于分水岭两侧的地势倾斜,河道比降大,水流容易泄泻,无法保持足够的水量和水位用以行船,为此必须在运河上修建若干数量的埭(见图8-3)。
图8-3 破冈渎运河示意图[29]
所谓埭,是古代修建在航道上的一种挡水兼通航设施,即拦水低坝,用以蓄水、平水以维持航道的必要水位,通常建于航道坡降较大的地方。坝顶做成平滑的圆弧形,坝的两侧做成平滑的斜坡,以便船舶在借助于外力作用下顺利越过坝顶。上引《建康实录》说,在破冈渎沿线筑有上、下十四埭。[30]这十四座埭,分别建在分水岭两侧上下坡的航道上,每一侧七座。看来,平均不足三里水路就要建一座埭,说明破冈渎运河的纵坡是很陡的。因而不得不采取连续筑埭的工程措施以节制水流,使航道形成梯级状态,船只航行时必须逐级上升或逐级下降地前进。就是说,船只过埭时,先卸下船上的货物,将空船沿斜坡牵引至埭顶;然后沿另一侧斜坡放滑至下一级水面。上坡时,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升;下坡时,一级一级地往下降。过埭时牵引的动力随船只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小船用人拖或牛拉,大船则利用绞盘等简单机械。为了减小船只过埭时的摩擦阻力,在埭体两侧斜面上涂一层稀泥或草泥的混合物作为润滑剂,过船时先在斜面上浇水,使稀泥或草泥混合物湿润,这样在牵引船只过埭时,既可省力又不损伤船体。
由于东吴的先民们,在河埭设施上和过埭技术上采取了这些有效措施,从而保障了漕船往来过埭的成功与安全。这是破冈渎运河自从东吴时代开通至陈末毁废的344年间,能够一代继承一代使用的根本原因。
破冈渎虽是一条长度不足四十里的运河,但它的建成需要破冈劈岭和建堰筑埭,规划设计十分先进,工程实施也十分艰巨,因此当时参加规划设计的都是熟悉水利工程的屯田和将作官员,参加施工的屯田士兵多达三万人。这种在运河沿途连续修建堰埭并形成梯级航道的做法,就目前能查阅到的文献记载来看,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因而在中国乃至世界运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如此,破冈渎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在当时都城建业或建康与富饶的太湖、钱塘江流域之间,开辟了一条交通运输的捷径,对后世的南京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第一大城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富饶的资源和丰盛的物产,养育了建业和建康并使其茁壮成长;而建业和建康作为六朝都城,300多年间大量的持续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拉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出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其中破冈渎所起到的沟通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