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到,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因急于求成,尽可能地利用当地存在的自然湖泊,结果是,虽然当时节省了许多时间和劳力,但建成的运河,线形东弯西拐,到处绕道,加上穿越湖泊,风险很大,存在着许多缺陷。为此,后世曾多次对它进行改建。据《水经注·淮水》记载:
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县有中渎水,首受江于广陵郡之江都县,县城临江……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埭,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邪,乃至山阳矣。至永和中,患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迳渡,渡十二里,方达北口,直至夹邪。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故蒋济《三州论》曰:淮湖纡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敏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者也。
这一段记载十分重要,所说的中渎水就是邗沟。它言简意赅地反映了自汉至晋对邗沟进行四次改建的情况,并以进行改建的时间先后为序,自南至北列出了每次改建工程的内容。要是没有《水经注》给后世留下这些文字记载,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古老的邗沟运河曾进行过多次改建的事。
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段记载由于历代辗转传抄等原因,存在着多处讹误。主要是两处涉及“永和”年号和“陈敏”其人,而“永和”与“陈敏”之间又对不上口径,甚至自相矛盾,读来十分费解。后世许多学者曾为此耗损了大量心血仍不得其解,成为学术上一大疑团。笔者经反复研读推敲后认为,在这两处出现的“永和”与“陈敏”中,至少有一处“永和”与“陈敏”存在着张冠李戴的讹误,以致难读、艰涩和费解。为了弄清历代对邗沟改建的历史真相,现以改建的时间先后为序,将这段包含着各次改建内容的记载进行分解,然后对每次改建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
上列引文中“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埭,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这是第一次进行的改建工程,其内容是改变邗沟运河南端的长江引水口位置。(www.xing528.com)
上列引文中“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北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邪,乃至山阳矣”。这是第二次进行的改建工程,其内容是从樊梁湖以南开始,改变邗沟向北延伸时绕道射阳湖的弯曲路线,建成线形较直的邗沟西道。
上列引文中“至永和中,患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迳渡,渡十二里方达北口,直至夹邪”。这是第三次进行的改建工程,其内容是对穿越樊梁湖和白马湖的邗沟西道作进一步的改建,将路线中的湖道改成河道。
上列引文中“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这是第四次进行的改建工程,其内容是放弃穿越津湖的湖道,在津湖旁另开新河道。至此,邗沟不再借道自然湖泊,全线均为人工开挖的运河。
以上第一、第二次改建工程,完成于东汉时代,将在本章论述。第三、第四次改建工程,完成于晋代,将在第八章中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