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景治与汴河的创举-《中国运河三千年》

王景治与汴河的创举-《中国运河三千年》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王景治河理汴的功绩。据文献记载,自69年东汉王景治河理汴到唐末的八百年间,黄河没有发生过改道。总之,王景所完成的治河理汴工程,是造福于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千秋功绩,永存史册。由于王景治河理汴有功,事关重大,汉明帝多次奖赏他。王景不仅善于治水,在治理黄河和汴渠方面有巨大贡献;而且在任地方官时也是政绩卓著。

王景治与汴河的创举-《中国运河三千年》

王景主持完成的治河理汴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一件大事。其特点为:

一是规模大。参加施工建设者达数十万人之多,施工地域范围也长达千余里。

二是工程艰巨。既要修筑千里长的黄河堤防和若干里程的汴渠堤防,又要开凿山阜,破除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更要修建多座水门。

三是耗费多。尽管王景在工作中精打细算,处处节省,还是花去多达百亿计的费用。

四是工作效率高,速度快。这么大而艰巨的工程,仅一年时间就完成。这次治河理汴工程所以能够迅速、出色地完成,除了王景的个人能力和作用(如:治水技能高超、组织指挥有方、规划措施得当)外,还与数十万劳动民众的积极参与和艰苦奋战所分不开。由于当时的水灾已延续了近60年之久,遭灾的兖、豫一带民众长期处于离乡背井、流落异地的困境中,既然皇帝决定要治理水灾,这些饱受水灾之苦、日夜盼望早日解脱痛苦的灾民能不兴奋?因此当时王景治河理汴是得到了包括灾民在内的广大民众的热烈拥护的。几十万参加施工的劳动大军,在施工中必然是个个干劲冲天、以一当十。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汉明帝所起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他力排众议,决心治河理汴;他慧眼识人,重用和信任王景;他下令调集数十万人力,批准花费上百亿钱币……没有他的全力支持,在东汉历史上也就不可能出现治河理汴的壮举。此外,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应用了测量技术和铁制工具,充分吸取前人修建灵渠、郑国渠、关中漕渠等河渠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创新,也是迅速、出色地完成治河理汴工程的重要因素。

五是效果好,功绩大。经王景治理后,河、汴恢复了分流;并自荥阳至千乘,修筑了千余里长的黄河堤防,使黄河固定于新道。加上采取放淤等措施,使两岸堤处地面抬高,而放淤回流的清水又冲刷着黄河新道的河床,顺势将沉积于河床的泥沙冲刷入海,河床得到加深,从而使黄河重新成为地下河。当然,黄河由地上河重新成为地下河是缘于黄河改道的原因,王景治河的功绩就在于使新形成的地下河,在再次向地上河演变的过程中减慢演变速度,并使黄河新道在一定时期内安分守己,不再发生决口泛滥和改道现象,或使决溢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王景治河理汴的功绩。据文献记载,自69年东汉王景治河理汴到唐末的八百年间,黄河没有发生过改道。决堤泛滥现象的次数减少,出现了黄河史上少有的相对安流阶段。桀骜不驯的黄河之所以会出现八百年时间的安流局面,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王景治河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千百年来流传着“王景治河,千年无患”的美誉。(www.xing528.com)

汴渠经王景整治后,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原为自然河流的卞水、汳水和获水,被统称为汴渠,表明已经过人工改造而具有人工运河的性质。建立在汴渠口的水门,是王景治河理汴工程中的杰作,深受后人赞扬:“往者汴门未作,深者成渊,浅者泥涂。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绩宏图,复禹宏业。”[44]从此,河、汴各自循道安流,不仅解决了兖、豫一带长达60年的水灾,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而且也使黄、淮一带的水运交通长期保持着畅通局面。总之,王景所完成的治河理汴工程,是造福于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千秋功绩,永存史册

由于王景治河理汴有功,事关重大,汉明帝多次奖赏他。据《后汉书》卷一百〇六《王景传》记载:

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吏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

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邀请王景陪驾东巡,并再三褒扬他的功绩,拜为河堤谒者,赏赐他车马、绢帛和钱银等。

王景不仅善于治水,在治理黄河和汴渠方面有巨大贡献;而且在任地方官时也是政绩卓著。汉明帝的儿子章帝即位后,曾派王景出任庐江太守。王景到任后,发现当地土壤肥沃而农作物产量却不高,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于是他亲自率领吏民修复境内春秋时代楚相孙叔敖所建、而当时已经荒废的芍陂灌溉系统及稻田,大力提倡使用铁犁和牛耕,并且大力推广养蚕织帛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庐江一带的粮食产量和手工业产量迅速增加,老百姓生活走上富裕道路。王景一辈子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