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代江南运河河段探寻

秦代江南运河河段探寻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因其位于长江以南太湖流域,故名。其中古江南河、百尺渎、通江南陵三条人工运渠,成为后世江南运河相应河段的前身。后来这条“通江南陵”,演变成为江南运河中苏州至吴江间的重要河段。他将苏州当作自己封地的都城,对今苏州、无锡一带悉心经营建设,因屯垦和运输的需要,当时还大力整治了苏、锡之间原有的人工运河,为后来江南运河苏、锡之间河段的形成打下基础。

秦代江南运河河段探寻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因其位于长江以南太湖流域,故名。起自镇江以北的长江,经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止于杭州以南的钱塘江。长340多千米,全线贯通于隋炀帝时代。所流经的地域,正是我国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最为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地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称颂云:“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40]千百年来,江南运河一直承担着这一地区航运与灌溉的重任,为太湖流域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今的江南运河,是在隋代开通的江南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而隋代的江南河,又是在早就开凿但未连缀起来,也无统一名称的诸多人工运渠的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的。其开凿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时代后期的吴国,当时太湖流域一带,分布着比今天更多的自然河流和湖泊,因此被古人称之为三江五湖地区,立国于这片水乡泽国土地上的吴国,曾开凿了古江南河、百尺渎、胥溪、胥浦等人工运渠(详见本书第三章第三节),继吴国之后统治这片土地的越国,也开凿了“通江南陵”。这些人工运渠将许多自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网,因此《史记·河渠书》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其中古江南河(起自今苏州,经无锡,止于今江苏江阴西北的长江)、百尺渎(起自今浙江嘉兴以北的王江泾,止于今浙江杭州以南钱塘江)、通江南陵(起自今江苏省苏州市,止于今江苏省吴江区)三条人工运渠,成为后世江南运河相应河段的前身。

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越人为便于从吴淞江至吴都(今苏州市)的交通联系,以加强对吴人的控制,曾在太湖东岸开凿了一条称为通江南陵的河道。《越绝书·吴地传》记载:“通江南陵,媱越所凿。”其中的“通江”,是指通向古松江(今吴淞江)。“南陵”,是指自苏州城向南的陵水道,陵水道就是与陆道平行的水道,当地人称之为塘河。这条“通江南陵”的水道,后世当地人称它为越来溪,意即越国人来到苏州后开凿的水道。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古迹》有关于越来溪的记载:“越来溪,南通石湖而与古松江相接,北入横塘而通苏州。”后来这条“通江南陵”,演变成为江南运河中苏州至吴江间的重要河段。(www.xing528.com)

公元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机,出兵攻灭越国,越国土地(包括原来吴国的疆域)尽为楚国占有。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封赏有功国家的楚相黄歇于吴地,称为春申君。春申君“城吴故墟,自以为都邑”[41]。他将苏州当作自己封地的都城,对今苏州、无锡一带悉心经营建设,因屯垦和运输的需要,当时还大力整治了苏、锡之间原有的人工运河,为后来江南运河苏、锡之间河段的形成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