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运河三千年:禹贡构想的全国水运网

中国运河三千年:禹贡构想的全国水运网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开始,为国都的所在地区[2],也是《禹贡》作者所构想的全国水运交通网的中心。它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水运交通的情况,也构想了一个全国性的水运交通网方案。其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建设全国水运交通网的美好理想。

中国运河三千年:禹贡构想的全国水运网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一篇,古人把它列为夏代的历史文献,但其实际写作年代是在战国时期,因此它所反映的内容,实际上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情况。它是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上符合事实根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社会时多所引用。

《禹贡》作者一向佚名,据史念海先生考证[1],《禹贡》中有“西河”(指今陕晋之间的黄河河段)、“南河”(指今河南境内的潼关以东至郑州之间的黄河河段)等魏国的地名称呼,认为作者当为魏国人,而其写成的时间,当在梁惠王(即魏惠王)自安邑即位至迁都大梁期间。当时魏国国势强盛,具有称霸中原的实力,因此有人在魏国霸业的基础上,构想出一幅大一统国家的水运交通的宏图。

《禹贡》的作者高度赞扬了大禹治水的业绩,并以大禹治水后的天下山川形势为依托,按照自己的理想,将全国疆土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即九个政治区域;并概述各州的山川方位、物产分布、土壤性质和向帝都送贡赋的水运路线

冀州:位于黄河以北。其地域相当于今山西省全部和河北省西北部。黄河围绕它的东、南、西三面,境内有汾水、漳水、恒水、卫水等河流,经大禹治理后都可以通航。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开始,为国都的所在地区[2],也是《禹贡》作者所构想的全国水运交通网的中心。

兖州:位于黄河以南、济水以北。其地域相当于今河北省东南部、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北部。境内有澭水、沮水和漯水(俗称大清河,为古黄河的支流,流经兖州境内)。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济、漯,达于河”。就是说,从兖州境内乘船经过济水或漯水到达黄河,再通向国都。

青州:位于泰山以东至大海。其地域相当于今山东省中部及山东半岛。境内有潍水、淄水和汶水(即大汶河,发源于今山东省莱芜市北,向西南流至东平县之戴村坝,其故道向西注入济水)。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汶,达于济”。就是说,从青州境内的汶水乘船,经济水、黄河到达国都。

徐州:位于泰山以南、淮河以北。其地域相当于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境内沂水泗水(淮河支流,发源于今山东省泗水县,自北向南流经境内注入淮河)等河流,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淮、泗,达于河”。就是说,乘船从淮水经泗水、菏水、济水到达黄河。[3](www.xing528.com)

扬州:位于淮水以南,大海以西。其地域相当于今江淮地区和江南地区。境内有太湖及其尾闾东江(早已淤塞)、松江(今吴淞江)、娄江(今浏河)。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就是说,沿着长江东下出长江口,再沿着海岸向北折入淮水与泗水,再依徐州入贡水道,到达国都。

荆州:位于荆山以南至衡山以南。其地域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境内有长江、汉水,并在这里会合。还有沱水(原为长江支津,流经今湖北省枝江市,该河流今已成为长江正流)和潜水(汉水支流,在今湖北潜江县,早已湮没)。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南河,即潼关以东今河南省境内的黄河。就是说,乘船从长江、沱水、潜水入汉水,并溯汉水支流向北,改从陆路越过分水岭至洛水,由洛水经黄河到达国都。

豫州:位于荆山以北,黄河以南。其地域相当于今河南省。境内有伊水、瀍水、涧水(以上均为洛水支流)和洛水(黄河支流,发源于今陕西省洛南县,流经今河南西部,在今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雒,达于河”。雒水即洛水。就是说,乘船从洛水通达黄河。

梁州:位于华山以南至黑水。[4]其地域相当于今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南一小部和四川省北部。境内有沱水(长江支流,今属何水说法不一,较多说法即今之郫江)、潜水(不同于荆州境内的潜水,据清代学者胡谓《禹贡锥指》所说,应为今之嘉陵江)和沔水(即汉水)。向国都进贡的水运路线为“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就是说,乘船溯嘉陵江北上,转陆运至汉水,再自汉水溯其支流褒水,转陆运至渭水,然后沿渭水而下至渭水口,横渡黄河到达冀州国都。

雍州:位于西河与黑水之间。西河,即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南北流向的一段黄河。其地域相当于今陕西省中、北部以及甘肃省的东部。境内有漆水、沮水、沣水、泾水(以上均为渭水支流)和渭水,向国都进贡本州土特产的水运路线为“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就是说,乘船自积石山下沿黄河顺流而下至龙门一带;也可顺渭水而下通达黄河。这两条水运路线可相会于渭水口的黄河上,然后渡过黄河至国都。

上述各州地理位置及其通向冀州的贡道,除了所谓“黑水”不符合实际外,其他都基本符合全国水道分布及其衔接的实际情况,这说明作者对当时全国的水道是经过调查研究的。它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水运交通的情况,也构想了一个全国性的水运交通网方案。虽然这个水运交通网涉及的主要是黄河流域,对淮河、长江流域的记述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有损于它具备的科学价值和重大意义:其一,反映了战国时代人民“九州攸同”的观念,代表了人民对结束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这种观念和愿望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因而是进步的。其二,它依据山川自然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为后世汉、唐时代的郡国、州道行政区域制度以及元代以后直至今天的行省制度起到了先导作用。其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建设全国水运交通网的美好理想。由于作者对全国水道分布状况相当熟悉,因此他所设计的各州水运路线以及州与州之间水陆交通的转运与衔接方式,基本上是合理的,这为后世开发和建设全国性水陆联运交通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