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导游人员无论是进行导游讲解还是回答旅游者的问题,或是同旅游者交谈,在发音之前都要对所讲、所谈的内容进行组织,即将有关词汇按照语法规律组合成具有一定语义的句子,然后用语言表示出来,同时语言在运用中又存在着方法和技巧。对于导游人员来说,由于服务的对象是不同的旅游者,他们的性格、兴趣和爱好各异,导游人员的语言除了要符合语言规范之外,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正确性
导游语言的正确性是指导游人员的语言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切忌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导游人员的语言要做到正确性,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正确。
(1)客观性。导游人员的讲解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知识和信息来源一定要可靠,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即使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应当有所本源,不能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无论是说古还是论今,还是议人、叙事,或是讲故事说笑话都要做到以实论虚、入情入理。
(2)准确性。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随意解释;景观中涉及的数据和史实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用大概、可能之类的词语来蒙混过关;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价值与来源更不能随意评判。
(3)健康性。导游语言应当语气文雅,合乎礼仪,表现导游人员应有的气质和修养。健康性还表现为导游人员讲解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的、向上的、无害的,不可是庸俗下流或消极颓废的。
2.语言正确。
(1)要做到语言规范,用词贴切。语言要符合语法和日常习惯用法;遣词造句要正确,词语组合、搭配恰当;注意词义的褒贬同具体的场合、情景相吻合。
(2)恰当使用敬语、谦语和态势语,注意旅游者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态势语言的不同理解。在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要特别注意不能用手指指点旅游者,这在西方国家是很不礼貌的动作。
【导游经验】
例如,导游人员在清点人数时用食指来点数,就会引起游客的反感。竖起大拇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表示“好”,用来称赞对方高明、了不起、干得好。但在有些国家还有另外的意思,如在韩国表示首领、部长、队长或自己的父亲;在日本表示最高、男人或“您的父亲”;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则表示祈祷幸运;在希腊表示叫对方滚开;在法国、英国、新西兰等国人们做此手势是请求搭车。
(二)清楚性
1.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导游人员在进行景点讲解、情况说明或回答旅游者问询的时候,一定要口齿清晰、吐字标准、发音正确、简洁明了。中文导游人员一定要加强普通话训练,外语导游人员也要加强学习,说一口地道的外语。
2.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导游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忌用歧义语和生僻词汇,避免啰唆冗长;使用中国专用的政治词汇时,要作适当的解释;使用俚语要谨慎,一定要了解其正确意义及使用场合;不要乱用高级形容词。词语方面,应该大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基本词汇、常用词汇、口语词汇,以及一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而要杜绝使用生冷艰涩的词语。大众化词语既便于导游人员上口讲解,也便于旅游者理解接受。因为一般情况下旅游者接受导游词主要是靠听觉,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文字材料可以参考,口语化的词语有助于旅游者对导游词的接受与理解,使导游交际变得轻松怡人。
3.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1)导游人员的思维要符合逻辑规律,要保持导游语言前后的连贯性,即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上一段和下一段之间一定要密切联系,使旅游者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2)语言表达要有层次感。导游讲解一定要层次分明,要事先确定讲解的先后次序,即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使之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导游经验】
各位游客,我们的游船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长江与汉江交汇之处,浑黄的长江水与碧绿的汉江水汇成大大的“人”字,把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镇。这两条江交接的地方像不像鱼的嘴巴?我们武汉人亲切地把它叫作“南岸嘴”。南岸嘴与被称为“德国角”的莫塞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极其相似,但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宏。为了开发建设好这个中国内陆城市唯一的江河半岛,武昌市委、市政府委托清华大学邀请了7 名世界级的设计大师专门对此进行了研讨,同时设计招标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希望通过全球范围的竞争为南岸嘴找到最好的景区建设方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位于汉水北岸的龙王庙码头,它全长有1 080 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39 年,此前筑有龙王庙。由于龙王庙地段河面非常狭窄,水急浪高,素以险要著称。故有人修筑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这里曾多次发生不同类型的险情,是武汉三镇防洪的心腹之患。1931年,大水涨到26.94米时,汉口就发生过溃堤被淹的情况。1949 年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堤防安全,对龙王庙险段尤为关注。每当汛期来临时,这里就成了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焦点。1998 年,武汉遭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水位达到29.43 米。江泽民总书记到龙王庙险段指挥抗洪,面对汹涌的洪水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武汉军民和全国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就在武汉军民战胜“98 特大洪水”之后,中央领导指示要抓紧整治龙王庙险段,从而拉开了龙王庙险段整治工程的序幕。1998 年11 月20 日,该工程开工了,总投资2.34 亿元,主体工程于1999 年6 月8 日完工,并于当年汛期经受住了武汉有关水文记录第三高水位的严峻考验,真正使险点变成了景点。
请各位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在码头的防水墙上嵌有纪念“98 抗洪”大型花岗石浮雕,共有8 个,依次为洪水压境、军民抗洪、严防死守、顽强拼搏、团结奋战、科技神力、力挽狂澜、欢呼胜利。这组浮雕高3.45 米,总长度为102 米,一幅一个故事,再现“98 抗洪”精神。这里还有一幅汉白玉的浮雕“双龙戏珠”:两条巨龙腾空而起,威风凛凛,象征着长江和汉水在龙王庙交结之意。
分析:这一大段导游词的语言表达层次非常清晰。首先介绍了“南岸嘴”的情况,再介绍龙王庙的历史,然后引导到抗洪救灾,最后到抗洪精神。由此可见,这位导游人员对此景点介绍的成功与其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密不可分。
4.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任何景区和景点都包含若干景观,由于时间等客观原因,导游在带领旅游者游览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导游人员必须把握分寸,有主有次,重点讲解景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和景物,非主要景观景点一带而过,使旅游者感到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对所见景物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景区重点景观和景物的取舍中,一方面要遵循常规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考虑旅游者的需要,不能仅凭导游人员的主观意志。导游人员的重点讲解内容应与旅游者的兴趣需要相一致,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文化层次。
(三)生动性
1.语言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具体体现。要求导游人员在讲述故事、描绘情境、叙述事实、呈现景物时,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状,以此引发旅游者的共鸣。因此,导游人员除了要把握好语音、语调之外,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映衬等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不仅要考虑讲话的内容,也要考虑表达方式,力求与神态表情、手势动作和谐一致。看景不如听景,栩栩如生的语言能够创造美的情趣,起到画龙点睛、情景交融的作用,从而提升导游讲解的品质。
2.语言诙谐幽默。
幽默风趣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既可以融洽感情,活跃气氛,提高旅游者的游兴,又可以巧妙地化解尴尬,消除人际关系中的障碍。
幽默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幽默基于知识、阅历和性格之上,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幽默的语言往往在轻松中蕴涵深沉、耐人寻味。当然,在幽默的运用中要注意分寸。首先,幽默不宜多用,更不易滥用,否则会冲淡讲解的主要内容,给人油腔滑调之感。其次,幽默要把握分寸。如果幽默的话说得不好,很容易变成“友谊的致命伤”。切勿伤害在场的任何人:不得针对一个人的身体缺陷,也不得针对他国的内政和宗教。最后,运用幽默语言时,应注意幽默的格调与品位,杜绝黄色幽默和低级趣味的玩笑。
知识链接
幽默导游语言的艺术技巧
1.语义交叉。
语义交叉就是用巧妙的比喻、比拟等手法,使表面意义和其所暗示的带有一定双关性的内在意义构成交叉,使人在领悟真正含义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例如,“……明天你们就要回家了,在离别之前,我将带各位去上海外滩去拍个纪念照,和上海亲吻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使用“亲吻”一词将上海人格化了,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行为用在这里,也就有了几分幽默。
2.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就是把某种场合中显得十分自然的词语移至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场合中,使之与新环境构成超过人正常设想和合理预想的种种矛盾,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一位导游人员在带游客参观四川丰都“鬼城”时解说道:“亡魂进入鬼国幽都必须持有‘护照’,国籍、身份不明的亡魂是不准入境的。不过,这‘护照’是阳间的叫法,在阴间则叫‘路引’,以保证在黄泉路上畅通无阻!”
这位导游员将“护照”“入境”这些现代名词移植进来,从而增添了讲解的幽默情趣。
3.正题歪解。
正题歪解,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对一个问题故意进行主观臆断或歪曲的解释。(www.xing528.com)
例如,一批游客在游览云南香格里拉碧塔海时,见到沿途参天大树的树枝上挂有许多绿色的植物,就问那是什么,导游员幽默地说:“树老了,那些是树的胡须。”过一会儿才说:“那些是寄生植物——山上特有的草,也是制云南白药的原料之一。”
4.一语双关。
一语双关,就是利用词语的谐音和多义性条件,有意使话语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协调。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产生不协调。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双关。
例如,一位导游在陪同一批台湾客人去工艺品商店购物途中,风趣地对客人们说:“那里有许多古代美人的画。如果哪位先生看中了‘西施’‘杨贵妃’或‘林黛玉’,就大胆地说,不要不好意思,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你。不过,已经有夫人的可要谨慎一点呀!”
此例中,“嫁”是语义双关。表面语义是“嫁”,其实质意义是“卖”。导游员故意将双重意义混为一谈,使人忍俊不禁。
5.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就是指为了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故意借题发挥把正经话说成俏皮话。
例如,一位导游人员在提醒即将离境的日本游客勿忘物品时说:“请大家不要忘记所携带的行李物品,如果忘了话,我得拎着送到日本去,不需感谢,只向你报销交通费就行了。交通费是够贵啊!”客人大笑之余,格外注意。
6.自我解嘲。
自我解嘲,是指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时,以乐观的态度进行自我解嘲,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例如,旅行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游客中有人抱怨。这时,导游员说:“请大家稍微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运动,按摩时间大约为10 分钟,不另收费。”引得游客哄堂大笑起来。
这位导游员以苦中求乐的口吻把一件本来不轻松愉快的事说得痛快淋漓,造成了一种抱怨情绪遽然化解的效果。
7.仿拟套用。
仿拟套用,是指将现成的词语改动个别词或字,制造一种新的词语,以造成不协调的矛盾。
例如,一位导游员在接待一批港澳游客时说:“前几天,我接待了一批日本客人,他们说我是‘民间外交家’,今天,我接待的你们都是中国人,看来我又成了‘民间内交家’了。”这位导游员仿“民间外交家”造出“民间内交家”,使正、反词互相映衬,给人们新鲜、风趣之感。
8.颠倒语句。
颠倒语句,是针对游客熟悉的某句格言、口号、定理或概念,用词序颠倒的反常手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味。
例如,一个旅行团要去参观长城,但因大雪封山,公路不通,为了使游客们如愿以偿地游览长城,导游员决定乘火车到八达岭,征得游客同意后,他说:“有句名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汉非得到长城。今天,我一定要让大家当‘好汉’。”话语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透着诚心为游客服务的热情。
9.故意夸饰。
故意夸饰,是指以事实为基础,为了畅发情意,故意言过其实,使人得到鲜明的印象,而又感到真切。
例如,在一个旅行团即将结束在青岛的旅游时,导游员说:“你们即将离开青岛,青岛留给你们一样难忘的东西,它不在你的拎包里和口袋中,而在你们身上。请想一想,它是什么?”导游员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它就是你们被青岛的阳光晒黑了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情,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他的话赢得了热烈的笑声和掌声。照理说,“夏天”是不可能被带走的,但夏天的阳光把游客的皮肤晒黑了,所以这位导游员故意强调事物的特征,夸张地说游客“把夏天带走了”,在富有诗意的想象中赢得了幽默感。
(四)临场性
导游语言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实讲阶段,因此,临场性便成为导游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这一特点是依靠一系列表达手段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表现临场性的词汇、临场导引语、临场操作提示语、设问等。
1.表现临场性的词汇。
表现临场性的词汇主要是指导游词中的临场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指示代词等。
时间名词要有:现在、今天、刚才、此时此刻等。
时间副词主要有:刚、刚刚、正在、立刻、马上、将要等。
指示代词主要使用近指代词,如这里、此处、这会儿、这么、这样等。
2.临场导引语。
临场导引语主要是指对旅游者的引导或提示旅游者的一些用语。
例如,“请大家往上看”“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我们面前的……”“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车行左前方是……”等。此外,还有引导旅游者参与的导引语,如“请大家试着……”“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哪位朋友愿意(做)……”等。
这些导引语的使用使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此地此人的临场特征更加突出,既有对旅游者的引导与提醒作用,又使导游词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临场性。
3.临场操作提示语。
临场操作提示语就是附着在导游词中的具有指示作用或指导导游人员临场操作作用的说明用语。
例如,“我想你们一定看过《红楼梦》吧,那你们可知道片首的那个神石吗?对,那块神石就是黄山的这块飞来石。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去一睹它的风采吧。大家跟紧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经过的是百步云梯,至于它有没有百步呢,就由游客们走过时注意数一下了。”
再如,“在我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也为了保证您的游园安全,请您配合:第一,请勿吸烟;第二,请勿攀爬山石;第三,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第四,爱护环境卫生,不要在园内乱丢垃圾。”
4.设问。
设问是指根据旅游者思路设计一些问题。主要表达方式是:“来到(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刚才有位朋友问……”等。
例如,“到此各位不禁要问:这么多的文物,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屋子里面的人又跑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却是一场大火。据考古专家考证,是一场大火毁灭了他们的家,房屋倒塌,森林毁灭,所有的人都逃了出去。于是便将这些物品埋葬了7 200 多年。1973 年6 月,在大规模的挖掘中,这些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种问题的要点并不是在问,而在于集中旅游者的注意力,收拢旅游者的思路,使导游讲解有效进行。
【任务实施】
实训项目一:导游语言分析。
实训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训。
2.收集一处旅游景点的实地导游讲解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收集,也可以到旅游景点实地进行录音。
3.播放导游讲解词内容,小组讨论并指出其讲解中导游语言使用的优劣之处。
实训考核:以同学间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