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性发展规律-悄悄话给孩子

儿童性发展规律-悄悄话给孩子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儿童逐渐成年后,这种情结被压抑于潜意识内。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口欲期”。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婴儿从出生到一周岁左右处于“口欲期”。

儿童性发展规律-悄悄话给孩子

第一节 孩子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黄金期孩子的性发展阶段

性恋与食欲一样,是自然界中最为原始、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对于动们来讲,它们一般会通过鸣舞、发光、炫耀羽毛、散发气味、依偎和温情摸等种种方式相会,它们嬉闹交配,而后繁衍生息。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等动物,人的性和恋更增添了理智、文明、道德、向往和追求等内容,成为有社会性的纯洁、卫生与健康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之为高尚的爱情。

性和恋贯穿于人的一生。那么,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性和恋的感会是怎样的呢?

用“朦胧”二字形容孩子的性恋感受最恰当不过,而且,这种朦胧会随孩子日渐长大而变得逐渐强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发现玩弄己的生殖器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有朝一日,父母们忽然觉察出孩子上了玩弄自己生殖器的坏习惯,分外担忧。其实,这种情况在许多父母年和青少年时期也经历过。

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是一种性欲的表现。专家强调,性的欲望并非是性发育成熟后的成年期,幼儿和儿童也具有性欲。长期以来,公众认为儿期没有性感觉,这种性感觉最早应出现在青春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要是由于公众缺乏对性活动基本原理的科学知识。其实,人人都经历过从摇篮时期到十来岁性发展和性成熟的过程,孩子的性发展趋向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口欲期

从出生至1岁。这一时期所表现的性欲行为并无成人的性意识与交媾愿,主要是自身性欲满足。婴儿从吮吸母乳中不但能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也能获得极大的快感。婴儿吃饱奶后的甜蜜入睡,与成人性交获得性高潮的入睡状态相似。婴儿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快感,并且对其他口唇、口活动也极感兴趣,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等活动中取乐还喜欢吮吸手指,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

肛欲期

自1岁至2岁。此时也是训练幼儿大小便习惯的时期。幼儿可从身体的泄与控制活动中获得快感,即肛欲满足。据观察,1岁多的小女孩在小便时常会自己笑起来,可能是排尿刺激阴部引起的搔痒和快感。2岁左右,男孩学会用手扶着阴茎对着某个方向撒尿,女孩子则要脱裤子蹲下或坐在便盆小便,孩子们对排尿有了羞涩感。这种意识常可控制孩子大小便的排泄。

性蕾期

自2岁至3岁。在此期中,阴茎或阴蒂日益变成了身体快感的主要部位或多或少有意识的手淫通常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幼儿玩弄生殖器会使家长促不安,家长往往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严加禁止和惩罚,或想方设法来分散孩的注意力,甚至进行有害的性教育,把性说成是肮脏的、下流的、不健康的西。这一阶段,在性的问题上孩子总是遭受到父母的压抑。其实,这种幼儿手淫与成人手淫性质不同,既无成人的性意识与性交意愿,也无成人的性生反应(如射精),不过是幼儿的一种性游戏而已,因此不应用成人的偏见对们进行过多的责备。否则,因此而造成的心灵创伤,可能对性产生罪恶或恐感,成为成年后性功能障碍的根源。所以,家长应特别注意。

依恋期

4岁至5岁。随着身体和意识一天天地逐渐成长,孩子进入了性别自我阶段,即俄狄浦斯情结。他们将目光从自身移开,开始关注外界,第一个标是家庭内的异性亲长。男孩可产生恋母情结,女孩可产生恋父情结。这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儿童逐渐成年后,这种情结被压抑于潜意识内。

潜隐期

大约在6岁。这一时期,孩子早期对父母的兴趣向外延伸到如老师等其他年人的范围,对性有了好奇心,常常关心图书报刊中有关性的描写。从外现象上看,此阶段孩子的性心理比较平静,没有上述各时期复杂、激烈的盾冲突。但有的学者认为可出现一种类似“同性恋”现象:男孩喜欢与男做伴,从事某些比较剧烈与冒险的游戏,如模仿战士战斗等;而女孩则喜与其他女孩从事跳舞、跳橡皮筋等温和的游戏。

第二节 口欲期: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宝宝最早的快感就来自口欲期

在某个年龄段时,我们的宝贝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拿开他的小后,他还不听话,对此父母们不要恼怒。因为小宝宝的身体正在发育,不时期,其身体的不同感官部位的敏感占据主导地位。将近2岁时,宝宝的嘴巴相当敏感,他会通过吸吮等刺激方式来自我满足。当宝宝沉迷于此时,母不要大惊小怪。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口欲期”。起初,婴儿的吸是为了生存,但很快,嘴成为敏感区,成为快乐之源,这时候的吸吮开始为一种获得快感的方式。父母们要正确对待宝宝这个时期的行为,这只是种正常的性反应。眼下,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嘴嘬、用嘴咬,以获得愉快的激。对孩子来说,没有脏东西,什么都是好吃的!你千万不要总是阻止他嘴里放东西,从而剥夺他的这种体验。如果觉得不卫生或者危险的东西,应该在孩子发现之前就把它们清除掉。

有些宝宝有可能会发展成咬人的习惯,随着长出第一颗牙,孩子出了咬人的欲望,就像抓别人头发和眼镜,抠别人的眼睛一样。对于这样的形,父母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制止,同时给他别的东西充当替换物让他泄。比如,给他一个绒毛玩具让他暂时转移注意力等。此外,还应该给孩设立一定的规矩,教会他尊重别人,以免孩子乱咬东西成习惯而伤害到人。

口欲期的宝宝不宜过早断奶

为了满足宝贝在口欲期的特殊需要,妈妈最好用母乳喂养,提倡母喂养不仅让宝贝获得必要的营养,同时也能带给宝贝极大的快感。但是有妈妈却盲目地采取突然断奶,让宝宝无所适从,也影响了宝宝未来健康的长。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他老是咬人呢?”军军妈说她2岁半的儿子总会惯性地咬人。“您是否很早就给孩子突然断奶了?”儿童心理医师问。“军三个月的时候产假结束了,如果不去工作我的职位就不保了。但这和军人有什么关系呢?”军军的妈妈一脸的诧异。“正因为您剥夺了他正常的欲要求,所以才造成了他这些症状呀。”心理医师笑着回答。“性欲要?开玩笑吧?这么点小孩也有性欲?”美丽的妈妈脸上挂满了问号。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婴儿从出生到一周岁左右处于“口欲期”。这时的儿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营养,还得到极大的快感,并对其他口唇、口腔动也极感兴趣。

所以,母乳喂养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发育很重要。一般出生后10~12个月断为宜,过早或过迟都可能对婴儿的心理发育不利。过早断奶会使幼儿口欲不,这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过迟断奶与给婴儿长时间的塞吸奶瓶,使其口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突中断哺乳会造成对幼儿的口欲剥夺,这可能成为儿童与成人的“口欲攻击”

源,例如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给宝宝断奶的错误方法

1.有些妈妈往奶头上涂墨汁、辣椒水、万金油之类的刺激物。对宝宝而,这简直是残忍的“酷刑”。妈妈以为宝宝会因此对母乳产生反感而放弃乳,效果却适得其反,宝宝不吓坏才怪呢,而且还会因恐惧而拒绝吃东,从而影响了身体正常的发育。

2.另外有些妈妈采取突然断奶,把宝宝送到娘家或婆家,几天甚至好久见宝宝。断奶不需要母子分离,对宝宝的情感来说,妈妈的奶没有了,可能没有妈妈呀!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赖较强的宝宝,因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吃东西,不愿与人交往、烦躁不安,哭闹剧烈,睡眠不好,甚至还会生病,消瘦。奶没断好,影响了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3.有的妈妈不喝汤水,还用毛巾勒住胸部,用胶布封住乳头,想将奶憋回去。这些所谓的“速效断奶法”,显然违背了生理规律,而且很容易起乳房胀痛。另外,也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怎样给宝宝顺利断奶

断奶对婴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婴儿生活中的一大转折。奶不仅仅是食物品种、喂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有重要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将此过程称为第二次母婴分离。婴儿吸吮乳汁的同时不断地与母亲进行感情交流,获得母爱,这对婴儿身心发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断奶方法不得当,不但婴儿心理上难以适应,还会给儿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错误的断奶方法不仅会给宝宝心理带来极伤害,而且宝宝也会因此而哭闹、恐惧、不安,或以吸吮手帕、被头及母的衣物来获得安慰,甚至形成日后难以纠正的儿童异常行为。

首先,在心理上,父母要把断奶看成是自然过程。当婴儿对母乳以外食物味道感兴趣的时候,应该用适当的语言诱导和强化,使婴儿受到鼓励表扬,感到愉快,使婴儿在心理上把断奶当做一个自然过程。同时,家里其他亲人应有意识的多与婴儿接触,如:带宝宝去公园,接触大自然,开眼界,跟宝宝一起做游戏,使宝宝感到身边的人都爱他,都跟他玩,使他兴,有安全感、信任感。

其次,断奶应该在婴儿1~2岁间完成。先从减少白天喂母乳次数开始逐渐过渡到夜间,可用牛乳或配方奶逐渐取代母乳,最迟2岁应彻底断母乳仍需每天给1~2次牛奶。这期间,婴儿从蹒跚学步到自由行走、玩耍,婴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兴趣逐渐增加,与母亲的接触时间逐渐减少,有利断奶。

再次,断奶时,不要让婴儿看到或触摸母亲的乳头。当宝宝看到其他宝吃母奶时,要告诉宝宝“你长大了,小宝宝吃妈妈奶,你不吃了”。母亲断奶期间不应回避,应多和宝宝在一起玩他感兴趣的游戏,转移宝宝的注力,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父母及家里的亲人一定要帮助安抚宝宝,给宝更多的关爱,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训斥宝宝。在断奶期间,不应母婴分,这样会给宝宝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另外,一旦断了奶,就不要让婴儿再母乳。

第三节 肛欲期:总是拉个不停

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有些孩子老是爱拉个不停,他是不是生病了?父母心里多了几分焦急,该如何是好呢?父母们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们的“非常时期”。孩子通过便与控制大便潴留来从中获得快感,也就是所谓的肛欲满足。出现这种情的孩子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很感兴趣,所以大小便之后他们常常会用手去玩弄大小便。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来性心理发展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皆可能固着于肛欲期,以恋粪癖、灌肠等等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耐心地、愉快地训他们,如果态度粗鲁急躁,或者言谈举止之间显示出对性器官的鄙视情绪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的心理。

玲玲今年两岁8个月了,玲玲妈妈一直有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玲玲上个月开始出现憋尿的现象,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脸红,会夹腿,撅起屁股,说想尿尿。妈妈带她到厕所后她又尿不出来,但眼又尿在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5次裤子。这是她尿胀的时候夹腿有的感觉吗?有时候她还把大便拉裤子里了。玲玲妈妈觉得孩子不光是尿裤的问题,她各方面都有点倒退的感觉,最明显的是整天叫“我是小BB”,在地上要妈妈抱,还特别黏人,吃饭都要坐在妈妈怀里要妈妈喂,想想似跟她开始憋尿的时间差不多,这让玲玲妈妈有点承受不了。

1岁左右的孩子尚不能自主控制排泄,如果他能够配合撒尿,或及时坐排便,基本上都是靠家长掌握孩子的排便规律,并不能证明这么大的孩子经能控制大小便。

控制排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意味着孩子学会了便前有时的等待和到合适的地方去排泄。控制排便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这之前,孩子在意识到膀胱大肠内有充盈感时就会自动排出尿便,这是种先天形成的无条件反射。但有控制的排便,则是将充盈的信息先反馈到脑,等到了便盆处,再指令膀胱、肠道括约肌等器官放松并进行排泄。可这一复杂过程与儿童膀胱、肌肉发育及大脑皮质功能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小便训练,可在1岁至1岁半时开始。

下面是训练宝宝上厕所的一些小贴士,父母们不妨参考一下:父母配合掌握儿童排便规律

一般在睡前、睡后或吃奶、喝水后一小时,让儿童坐在便盆上,用嘘嘘来引导。通过时间、声音、坐盆姿势等配合,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

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大便

在这段时间里,即使孩子尿裤子了,或是大便已经排出,也应该坚持让子去坐便盆,强化排便行为与便盆的联系。父母还可坐便盆给孩子示范,孩子进行模仿。刚开始训练孩子使用便盆时,坐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坐时不可玩耍及喂食,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父母要多观察孩子表情,一来说,孩子大便前会有放屁、面红、使劲、发呆等表现。

培养孩子固定时间大便

培养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坐盆,并用“嗯嗯”声相配合,可以逐步养成子定时大便的规律。儿童控制大小便的次序是: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大便——白天控制小便——夜间控制小便。女孩比男孩控制排便会稍早一。

绝大多数孩子,约在两岁至两岁半能全天控制大小便。不过,孩子的体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在排便控制上,父母不必相互攀比,只要坚持训练,定可以获得成功。

解决孩子的尿床问题

敏儿快3岁半了,在小区幼儿园上托班,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可有一事让妈妈感到很困惑,比如午睡是否用尿布的问题,敏儿在家里还是一直的,而且尿床的概率也是很高的,但幼儿园老师不太高兴用,用她们的话讲是希望孩子早点独立尿尿,可是明明孩子睡着了,她根本就不知道,这是说不用尿布就可以让孩子独立起来的事。父母当然希望尊重孩子生理发的自然规律。即便这样,孩子还是在幼儿园尿湿好几次床铺。这让敏儿父与幼儿园老师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这该怎么办呢?

孩子尿床确实是很令人头痛,首先父母要找到孩子尿床的原因,不同年段的孩子尿床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两岁以前的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肌肉能力未成熟,尿床是自然的事,但有些妈妈却非常心急,未满1岁便硬要训练孩大小便,有时虽然可以成功,但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又可能突然在晚上尿起来,因此最好还是耐心一点,让孩子懂得控制大小便后再训练也不迟。

孩子到了3岁以后仍无法控制自己的小便,妈妈便要看看训练的方法是有问题,是否令孩子过度紧张,形成心理压力;又或母亲常在他人面前强孩子尿床一事,令孩子觉得羞愧,使尿床情况更为严重。妈妈应该用轻松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自然随着身体的发育,适时学会夜间控制小便。

孩子到了四五岁,对膀胱的控制已经十分健全,理应不会有尿床的况,倘若这个年龄的孩子仍经常尿床,可能是心理受困扰所致,必须查究楚,帮助孩子解除困扰。

5岁的孩子,基本上已懂得尿床是一件难为情的事,许多时间尿床后都不告诉妈妈。日子一久,可能养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妈妈发觉孩子尿床,不用严厉的语气去责备孩子,否则会造成更坏的后果。要知道,孩子尿床已十分难为情,而这是他无法控制的事。

而且每个孩子的排尿功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排尿训练的时间也不扣得太死,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0~12个月的孩子:使用尿布和尿不湿由于大脑、神经、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不宜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使用尿布或尿不湿为宜。

12~24个月的孩子:白天把尿和晚上用尿不湿结合1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会有尿意而要排尿了。此时小儿由于膀胱容量小,尿次数较多,应每2小时左右给孩子一次排尿机会。同时也可以给予一定信,如吹口哨声,用以提醒孩子排尿,以避免因长期使用尿布而引起的任意尿习惯。白天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湿,但晚上仍要用尿布或尿不湿。

2~5岁的孩子:白天主动和晚上被动排尿此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白天都能控制排尿,但夜间尚不能完全控制排。

白天,教会孩子一有尿意,就要主动告诉父母,父母再带孩子去厕所排,就算是用便盆,也要把便盆放在厕所里,以防止孩子养成随地大小便的惯。

晚上,仍需要父母叫醒孩子排尿,原则上晚上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湿。

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独立上厕所

此时孩子可以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和擦屁股了,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独上厕所,在训练独立大小便的过程中,即使有时孩子做得不够好,父母也该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同时,希望父母在掌握孩子排尿的规律之外,还要注意排尿训练的误。

比如过早地训练孩子排尿会造成排尿紊乱;次数频繁也会造成反效果有的妈妈一个晚上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结果孩子的膀胱得不必要的扩张,膀胱的最大容量得不到增加,也会引起尿床。有的妈妈一到上,给孩子屁股下放上尿布或尿不湿,就不管不问了,孩子的膀胱得不到要的训练,有的孩子也会尿床。同样,有的妈妈晚上把孩子弄醒,要孩子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不小便就不许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孩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因此,以后孩子尿床的时候,妈妈不要将事情看得太严重,只当它打翻了汤碗一样去处理便可。晚上最好尽量少让孩子喝汤水,睡前提醒孩上一次洗手间,便可降低尿床的几率。有时孩子尿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问题上的时候,尿床的情况会更严重。相反,大家把事情淡忘了的时候,孩子的尿床次数反而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再床。

第四节 性蕾期:喜欢炫耀自己的小鸡鸡宝宝性蕾期的性心理

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一个性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性蕾期”。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教育不当,可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到折,产生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在“性蕾期”,幼儿的性心理可有以下几个特点:性骄傲

当男孩发现自己有一个“小鸡鸡”而女孩没有时,有些男孩会有意在大面前“炫耀”,如在亲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显示自己有个“小鸡”而骄傲。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也不应打骂,可平静而自然地醒孩子不要当众小便。如果处理不当,孩子的逆反心理压抑下来,成年后出现“露阴癖”。

性好奇

当孩子开始意识到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后,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很想看异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行为,不该打骂孩子,否则女孩容易因此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成年后易出现性淡,男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成年后容易出现“窥阴癖”。

性别认同混乱

3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应明确告诉男孩,长大后会像爸爸一样是男人告诉女孩,长大后会像妈妈一样是女人。切忌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男打扮成女孩样,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样,否则可能使孩子出现性别认同混乱成年后出现同性恋、异装癖、易性癖。

4.幼儿手淫

3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可从玩生殖器中获得快感,造成手淫习惯。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不良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打骂指责。这样做,往往非但无益,反而害,容易使孩子因心理受打击而产生“性罪恶”观念,成年后阳痿或性冷往往与此有关。

性蕾期,如何对待孩子的性活动

孩子的性活动是无意识的、不稳定的,甚至是盲目的,父母应采取恰的方式帮助孩子纠正。不要让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床,以避免因父母在睡眠无意触碰到孩子的性兴奋区而诱发孩子的性感觉。

应丰富孩子的活动,使之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多样爱好,使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上,如绘画、玩智力游戏等。

尽量减少环境中诱发性活动的刺激,父母自己的行为需检点,孩子的衣内裤应宽松些,不要让孩子从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区的刺激,如爬树、抱头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地传授一些性的常识,在平时谈中多加引导,可运用故事、比喻等方式来说明生育、恋爱等方面的现象。

当父母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互相观看、相互触摸等性游戏时,应及时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训斥、打骂,而要说明道理,正确引导。

如果孩子确实克服不了这种不良习惯,影响了正常生活,父母应与医生系,共同查找根源,消除隐患。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父母应因势利导,做到以下几点:1.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应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欺骗,不要不好意,不要有神秘感。因为孩子的性提问往往是漫不经心的,并没有怎样深思虑,更没有什么恶意想法,父母应当了解这点,自然坦诚地回答问题。父的窘迫与羞怯,只能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对于所提的问题耿耿于怀,记在心。

2.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的生殖器,并告诉孩子如何保护它,不能随便弄。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要超过孩子的好奇范围和理解能力,就具体问回答,不要过深过细,应当通俗易懂,充满自信。

3.回答问题时,应坚决果断、简洁明了,应在语气中表现出权威的、结性的含义,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励孩子引发联想。

总之,在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时,父母在语言和表情上应做到恰到好处、然大方。

第五节 依恋期:到哪里都要带上小火车孩子恋物因缺乏安全感

有个男孩4岁了,对玩具火车非常依恋。这位妈妈说,孩子每天只玩个玩具火车,小朋友只要一碰他的玩具火车,他就出手打人。“出远门的候,每次都要装上他的玩具火车,有时忘了带,就会大哭大闹,只好回家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才这样的呢?”

不仅是玩具,有的孩子对被子也会很痴迷。有位妈妈说,她的儿子4岁还只用他婴儿时使用的被子,必须盖着这个被子才能睡觉,不管被子如何也不让妈妈拿去洗,为此妈妈经常和孩子发生争执。当孩子痴迷于一件物的时候,父母常常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偏执症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孩子为何会“恋物”?

其实,在孩子眼里,这些玩具汽车、玩具娃娃、被子等不仅仅是物品么简单,它背后往往潜藏着孩子更多的心理需求。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比如满足口腔吸吮的愿望,孩子会吸奶嘴、手指;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有的孩子喜欢抚摸棉被角、毛绒玩具等。可是,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孩子的身边,孩子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在孩子心目中,这些东西代表妈妈和安全,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它代表就是妈妈的一种气息或者就是妈妈。

但这些物品与妈妈不同的是,孩子能控制它,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时候不需要,并且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可以使用它,从而逐渐减少对己的依赖,这也表明孩子正在用一种积极的方法使自己走向独立。

此外,细心的父母还会发现,通常情况下孩子“恋”上的物品,大多是软的,可以拥抱的,这种柔和温暖的感觉就像是妈妈的怀抱。这样一种亲依恋的表现,正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身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会“恋”上被子、枕头、小熊这些物。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有依恋的物品,而有的孩子就没有呢?是他们需要吗?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妈妈或其他照管人经常在孩子身边,孩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品;二是孩子用其他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比如吸吮拇指、安抚奶嘴等。相对应的,没有可依赖物品的孩子可能对压力或不愉的感觉不太敏感。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对某种物体形健康的依恋。一般来说孩子两个月大时,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很大的差别,这表现为有的孩子心情不愉快时一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号啕大,而有的孩子则仅仅是退缩忍让。

“恋物”会持续多久?

现在我们知道了,恋物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数孩子是不会对这些替代性的安物产生依恋心理的,长大后自然会对婴幼儿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转移,而再强烈需求。总有一天,孩子要放弃他的安全物。

什么时候放弃?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有了丰富的生活时,就会放弃安全物,还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如果孩子道别人会因此而笑话他,就不会再依恋安全物了。

孩子会因“恋物”不“恋人”吗?

孩子天天睡觉抱着小枕头,有些父母就会担心,既然小枕头成了妈妈替代品,孩子会不会就跟妈妈不亲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父母不必担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慰和舒适。

还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有安全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恋他们的妈妈。这孩子将妈妈或爸爸或安全物看做一个“依恋系统”。不论有没有舒适的“慰者”,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过去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孩子恋物就预示着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心理题,而现在,心理学家却普遍认为,安全物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

孩子恋物需要纠正吗

我家丫头快3岁了,对自己的东西跟得很紧,我们开始觉得这是个好惯,但后来发现孩子“恋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总是放不下家里小枕头,这个小枕头从出生的时候用到现在已经磨得又黄又旧了,可丫头哪儿都要带着,每天晚上都要抱着这个破旧的小枕头放在嘴边吮吸着睡觉没有这个枕头晚上就吵着闹着不肯睡,给她换多新多漂亮的枕头都不要。孩子的“恋物”行为是不是太过了呢?

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所谓“皮肤饥渴”,就是说,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心理上的放松。宝宝正常的“恋物”行为并不是病态,而且是会随着他的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宝宝对物品的依恋就不是常的。通常多数宝宝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等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宝宝的依恋物。妈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依物的卫生,其他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对物品的迷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长无需过度担心。除非是宝宝的依恋行为变成了极端状态,几乎要把依恋物24小时带在身边,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比如奶嘴,只在宝宝哭闹不休拿来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宝宝经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烦啦,这不仅容易成门牙突出变形,而且也很容易产生蛀牙。更何况嘴巴里整天塞着奶嘴,宝就不愿意开口,学习说话的进展也会很缓慢。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源头——安感的缺失才是家长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了。

体来说,家长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日常的、无条件地拥抱孩子——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2.鼓励比惩罚有效——父母需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有些父母会使用些过激的方式,如把辣椒涂在奶嘴上,涂辣椒具有惩罚的意味,甚至会让子产生恐惧,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惩罚或给予孩子太大压力,可能会令孩养成其他更不好的习惯。

3.养成睡前良好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 ”这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做,好好睡觉。

4.陪宝宝一段时间——很多幼儿是在入睡前的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孩子睡着再离开,就不会使他对包被、小熊之类物品过度依恋,一定会令非常安心。

5.合理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奶奶的鼓励,可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但切记不要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要求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著依恋这些物品。

6.设置情境主动迁移——帮助孩子设定情境或角色,让孩子把所“恋之物心甘情愿地送给自己最喜欢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欢那条粉红色小手帕,又喜欢阿姨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妈妈可以温和地引导孩子把小手送给小宝宝,做个有爱心的小姐姐。

7.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矫正——三四岁的孩子要比两岁前的幼儿较易善。应选择孩子压力较少的年龄阶段来矫正,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就不处理问题的好时机。每个转折点孩子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过渡一下再以和的方式矫正要更有效些。

8.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钢筋水泥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们深受其害,就不要埋怨孩子们了!可以多带孩子做室外活动,多交几个朋友;或者出外郊游,欣赏人文、自然景观,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的性开朗了,对物品的依恋自然也会减少。

帮孩子度过“恋父”、“恋母”期有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女儿总是喜欢纠缠爸爸,而儿子是抱着妈妈不撒手?

湖北的一位张女士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她有一个女儿,名叫小小。小小年已经五岁了,非常喜欢爸爸,对妈妈却一般,甚至不愿意妈妈在家。一,张女士要去外地出差几天,听到这个消息,女儿小小欢欣鼓舞,她高兴跳了起来:“太好了,妈妈出差,晚上又可以和爸爸睡一张床了!”张女士丈夫都特别疼爱女儿,但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只喜欢爸爸而不喜欢妈妈?

小小从刚分得清楚爸爸妈妈时,就好像很开心爸爸在自己身边,每每高兴了就要爸爸抱,爸爸喜欢用密密的络腮胡子刺小小,逗得她直往爸爸里钻。父女间的这个亲昵游戏从来未曾断过,如今,小小已经念完幼儿园,快要上小学了,但只要一有机会,她就想跟爸爸同床而眠。

“小小长得可真像爸爸呀!”每次,张女士和丈夫带着小小出门时,邻朋友都会这么说。小小的爸爸听到这话时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他经常在局自豪地炫耀女儿跟他有多亲,“女儿这么大晚上还是想跟我睡!”

张女士也非常喜欢活泼可爱女儿,但是,每每一家三口走在一起时,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越来越受冷落,有时,她自己甚至会觉得是个多余人”。这种感觉令她很难受,但又不知如何开口说出自己的心理感。

直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才使张女士鼓起勇气去咨询儿童心理专家。

五一时,小小的爸爸去了趟深圳,带回来很多吃的和玩的东西,小高兴的不得了,搂着爸爸不停地亲,后来,爸爸从包底拿出一件淡绿色的子,说是送给妈妈的,谁知,小小立即从爸爸怀里挣脱开来,大吵大闹了来。此时,夫妻俩才觉得女儿是不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需要看看心理生。

“小小的确有点心理问题,她的恋父情结有点严重。”心理咨询专家样说,“但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容易犯的问题。”

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是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个特有的情感现象。人在幼年时期,尤其是在3~5岁时期,小男孩盼望自成为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小一点的男孩整日与妈妈形影不离,纠缠右,妈妈坐着,要妈妈抱,妈妈躺着,还会爬到妈妈身上撒娇,晚上睡觉要妈妈搂着。小女孩对爸爸也有着同样的情感。儿子更依恋母亲,女儿依恋父亲,这是3~5岁阶段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情感象。但是,这种恋父和恋母情结并不会持续太久,对于多数孩子来讲,这现象一般持续1年左右,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交际面越来广,就会顺利度过这一特定心理时期。

但是,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还表现出强烈的恋母、恋父情结,父母得注意了,这可是心理问题。必须适时对孩子的这种恋母、恋父情结给予化,甚至割断。如任其发展,对男孩、女孩的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当一个人恋母、恋父情结以病态面目出现时,今后的婚姻或婚后夫妻系就会出现较严重的问题,不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别的异性身上,甚至不能利组成家庭;严重者还会导致性心理发育障碍或其他方面的障碍,影响日的生活。男孩的恋母情结较严重者,他的表现通常是在母亲面前很乖顺,使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但为了讨得母亲的欢心和认可,也会不自觉地压自己或表现为屈从,这样的男孩子长大结婚后,在处理妻子与母亲的关系总是会“一边倒”地倾向于母亲。甚至,有的会出现恐婚,或者婚后极端,有的出现乱伦行为,甚至有的还出现杀父害母行为。这些都不能不引起位家长的注意。

有的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有恋父或恋母情结,但怎么劝说孩子都不听。

如,一位妈妈这样告诉心理咨询专家,说自己有个儿子,5岁多了,还要和搂着睡。儿子特别喜欢黏着她,开始时她很高兴,说明儿子爱自己,但现儿子大了,都快要上小学了,还像从前那样。儿子有自己的房间,但他不,他们以为儿子胆小害怕,又给儿子在他们的房间里安放了一个单人床,儿子还是不肯在自己的床上睡,总是要跑过来和妈妈睡一个被窝。他们不儿子进来,但晚上,儿子会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溜到父母房间,然后脱衣服钻进妈妈怀里。这位妈妈觉得儿子就要变成一个小男子汉了,可还这不能独立。她实在为儿子担心。她害怕再不纠正儿子的这种行为,等到了春期,各种性格等基本定型时,就再也没办法扭转了。为此,她非常着。

我们已经说过,男孩有过分恋母倾向,女孩则有恋父倾向,这种情况并少见,有的男孩每次都要先接听妈妈的电话,如果是男的,便问得一清二,“你是谁”、“你和妈妈什么关系”等等。而我们许多家长朋友们总以为爸更亲女儿、妈妈更亲儿子是天经地义,却忘了自己格外亲子女的时候,应该加倍地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有的夫妻甚至开“亲情争夺战”,都希望独生子女更亲自己,却忘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孩子的这种过分恋母恋父倾向发展到后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学习、社,造成负面影响,将来不能适应社会,甚至影响婚姻生活。所以,专家提广大父母:爱孩子,并不等于对他们百依百顺。

专家分析了恋父恋母情结出现的原因,得出一个结论:恋父、恋母情结形成与父母对子女不正确的爱密切相关,如父女关系母子关系超过了夫妻系,又如女儿或儿子很大了还挨着父亲或母亲睡,甚至父母喜欢把他们当幼儿一样经常拥抱和亲吻。另外,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也会引发种现象,如夏天在子女面前只穿着内衣裤,洗澡时或睡觉时不注意,让孩子看见了裸体等,这些无疑加剧了恋父或恋母现象的产生。

孩子从小就养成恋父或恋母情结当然不好,父母一旦觉察发现,就应时地对此加以淡化。适当、适时地和孩子“分离”,也是一种对孩子爱的现。

帮助孩子淡化恋母、恋父情结

1. 亲疏有度。

3~5岁的孩子已经进入性别确认期,他们往往通过父母产生性别意识如果这一发展阶段出现停滞,往往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心理发育,甚至出现为异常。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这个倾向并妥善处理。

亲疏有度可以防止孩子出现恋父或恋母情结,如果发现孩子有恋父恋母倾向,家长要适当限制其与异性家长的过分依恋行为。例如,在对女的护理活动中,父亲也要注意减少对女儿日后发展为性敏感区部位的刺激适当减少与女儿肌肤的接触,逐步以成人异性之间(非恋爱关系)表达爱方式来代替。少让女儿骑跨坐在腿上、脖子上,少搂女儿,少跟女儿一起觉,不与女儿一起沐浴,不要和女儿嘴对嘴亲吻。同样,在对儿子的照中,母亲要避免过分与儿子亲昵,要及时阻断男孩的“恋母情结”,适时淡化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2. 适时分床、分房。

这方面,我们应向欧美等西方国家学习。欧美不少国家的孩子很早就父母分床了,甚至在婴儿期,父母就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了一张自己的床。子进入幼儿期后就自己和父母分房了。

由于过去的习惯和传统,我国的孩子一般在婴幼儿时期都和父母同房床,这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所以,父母朋友们应该在孩子能够接受情况下,逐步与孩子分开睡,让孩子从小不过分依恋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他们知道父爱和母爱是相等的,这样,孩子的感情天平才不会倾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3.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对于有“恋父、恋母”倾向的大孩子,要减少其和依恋一方的接触。对子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再教育,让孩子学会和异性交往,逐渐摆脱这种过分依恋。

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应该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会共同玩乐之中,如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跳皮筋,这些都有利于让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注意培养孩子和同伴往的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同性伙伴中。

发现孩子有过分恋父、恋母倾向,父母双方都应该逐渐减少孩子与同家长接触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再教育,摆脱孩子对家长的依,帮助孩子走向同性家长和同性同龄伙伴,进而将来走向异性同龄伙伴。

4. 适当和孩子分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真正的爱,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有关专家在幼儿园进行的一观察,最后的结果显示,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得非常出色。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较小、独立性较强,不仅思维开,自信,记忆力好,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孩子更快乐无比。

5. 适当培养个性。

要使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性别意识,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与子女的亲过程中,应该加倍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作为家,应更加主动地多与同性别的孩子一起玩,如父亲可与儿子共同玩射击、马等游戏,母亲可与女儿一块儿弹琴、唱歌、跳舞等,潜移默化中就会增孩子的角色认同感,也能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个性来。从而顺利帮助孩子过恋父、恋母这段危险时期。

第六节 潜隐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用好奇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

一个6岁的男孩和妈妈散步的时候,看到两只狗正在交配,男孩不理解于是问妈妈:“它们在干什么?”妈妈不理,也不回答孩子的问题,只催促子:“快走!”可儿子仍然一个劲地追问下去,想问个明白,最后妈妈竟恼地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孩子对世界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对动物性活动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动物不穿衣服遮盖生殖器,并且毫不隐瞒其性交过程,让孩子可以有很多机会观察到动物的性活动,孩子对动物的性活动可能理解,于是他们开始向父母提出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来回答孩子的问呢?恼羞成怒绝对不是什么好办法。

京京5周岁,他对动物和人的生殖器都非常感兴趣,每次小猫小狗经过他总是蹲下来看,还会告诉家里人小猫的小鸡鸡长了毛毛,小狗的小鸡鸡红红的。有一次他指着一只母狗(母狗刚生了小狗,正在喂奶期,有很多头)发问,为什么那只狗狗有那么多小鸡鸡?搞得大人们哭笑不得。他一发现爸爸、爷爷、妈妈等大人上厕所就赶快跑进去看,还自编了首儿歌:鸡鸡大,谁的鸡鸡黑,谁的鸡鸡最最小……并且不分场合大声唱,爸爸妈跟他讲很多道理他也不听,反而越说还越来劲地唱,孩子这样的情况,父该如何教育?

我们为何不认为京京是一个观察力和探索欲非常强的孩子呢?5岁的京京是处于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而且他还多才多艺,将他的发现编儿歌,孩子在探索和发现中获得了多大的快乐啊!如果孩子发现的是苹果什么落到地上的秘密,编出来的儿歌也与性器官无关,父母一定会欢呼雀,认为孩子是天才,父母一定不会去阻止孩子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了。可,孩子观察的对象是性器官,孩子并不知道观察苹果落地和观察性器官有么不同,都是他所见到的这个世界,他还不知道成年人对性的禁忌。孩子佛无意中闯入一个成年人制造的禁区,父母的干涉就是必然的。父母不必孩子的问题感到大惊小怪,而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潜隐期的孩子对世界充了好奇,其中当然包括性活动,父母表现得越自然,越有利于孩子的顺利渡,也更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性好奇是如何产生的

性是人类一辈子的好奇。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对人体是很好奇的。孩子会通过观看、触摸、语,或者其他方式来满足他对性的好奇心。很多父母难以明白,孩子为什么有想去互相拥抱、亲吻别人,或触摸看看别人性器官的好奇心?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1.从父母或长辈中模仿而来:孩子从平常看见父母或长辈的行为,如拥抱、亲吻或爱抚中,获得快乐、得到满足模仿而来。

2.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孩子的父母很保守,或者不知如何和孩子谈性识,孩子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性的知识与了解性问题,只好用自己的方法掀开性的好奇之窗。

3.这是一种吸引别人注意的行为。孩子每天在学校中打打闹闹,因此尔也会想开开别人的玩笑,逗逗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同学,所以会有一些小作出现,如:偷亲自己喜欢的小女生、去掀自己讨厌的女生的裙子,以及摸自己同学的屁股等自以为开玩笑的动作。

4.这是一种对大人的反抗行为。有些父母过分地认定孩子玩弄自己的殖器,是一件非常丢脸、不乖的行为,因此会对孩子加以处罚或责骂,造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感,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老师也无法给他正面的导,造成孩子会借着抚摸自己或碰触别人,来反抗父母或老师的权威。

5.从荧光屏(电视、电影)中学习而来:现在资讯非常普遍,每个孩每天都可以透过荧光屏,观赏到男女主角的各种亲密行为,于是学习他们亲密行为,借着拥抱、亲吻、触摸等动作,来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情。

性好奇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性好奇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好坏皆有。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自会对自己的身体和异性产生好奇,在这探索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也在不地成长和成熟。所以,父母要客观地看待孩子性好奇这个自然的现象。

1.性好奇对孩子好的方面。

知道男女有别;懂得尊重别人;形成正面的性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

2.性好奇对孩子坏的方面。

不知男女有别;不懂尊重别人;有些孩子不恰当的性好奇行为,常被归为不要脸;被怀疑家庭有问题;对自己产生自卑。

如何处理孩子性好奇

当孩子对性产生好奇时,父母该如何处理?

轻松的聊天

父母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纯洁的,他的许多行为都是模仿学习而来,因此当孩子出现一些令你惊讶行为时,不妨轻松地和他聊一聊、鼓励他多说话,这时便会发现真正的原,然后再慢慢纠正他。

换位角度(www.xing528.com)

父母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性好奇的这个行为,因为孩子了解的他的世界,所以他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终究是属于孩子的世界。

除非孩子这样的行为一再出现,并造成别人的不舒服或两人之间的冲,否则,父母不必刻意去特别注意。

态度很重要

不要去责骂或打孩子,孩子通常把拥抱、亲吻或掀裙子当做是一种游戏为,如果父母责骂孩子甚至殴打孩子,将造成孩子的反感及故意行为。

父母不妨假装没看见,先不理会,等到孩子玩一两次之后,就会觉得趣而不玩了;或者,父母也可以给孩子正面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询问当人,愿不愿意让她亲吻、拥抱或者掀裙子,让孩子学习尊重别人的身体,不可以随便伤害或令他人不舒服……目前各种资讯非常发达,只要打开电视,处处可见到各种吸引孩子注意与好奇的性行为,我们无法让孩子和社隔绝,只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帮助孩子了解,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两不同的性别,当有关性的刺激出现时,也尽量把他导向社会化的行为,同还要打破大人旧有的成见及传统的观念,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性行为,才父母们的当务之急。

第七节 成长过程中,孩子各种各样的性活动男宝宝爱摸妈妈的乳房

“哎呀,这孩子怎么没事就喜欢来摸妈妈的乳房啊!男生不好这么吧!”“真晕!一不注意就把我的裙子给掀开了,有时还跑去掀别人的子,弄得我好尴尬!”

2岁左右的宝宝常会出现喜欢摸妈妈的大腿、摸妈妈的乳房等动作,实这些“性动作”是宝宝的大脑在告诉我们:他的“性意识成长关键期”了!如果在这段时期,家长肤浅地把孩子成长的“性动作”贴上“耍流氓好色”的标签,或用“打手”来制止,则会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造成不影响,严重的则会造成性别扭曲或易性癖(同性恋)。

“性意识成长关键期”的幼儿获得性满足的途径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自体享乐,以获得快感。即在自己身上寻找性对象,如吸大拇指、触摸小鸡鸡(阴茎)或阴唇、喜欢被人抚摸身体,有的甚至会夹大腿进行摩擦或跨坐在椅子扶手上来回移动等等。

第二种是通过探索他人身体以获得快感。如摸玩并亲吻妈妈的乳房、见光滑的大腿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摸、开始关注他人的身体(老想跟着爸、妈妈上厕所,对妈妈的内衣产生兴趣)等等。这些敏感行为都属于幼儿经历“性意识成长关键期”中对性器官、性别的探索行为,简称“性动”。但“掀裙子”不属于性动作的范畴,宝宝之所以对掀裙子感兴趣,主是对裙子的结构好奇,而不是对裙子里的身体部位好奇,这也是为什么大孩子都喜欢在妈妈的裙子里玩藏猫猫游戏的原因。

因此每一个性动作背后都有产生动机的性心理:1.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对女性特征的探索;2.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性别特征的初级探索;3.无意识的接触带来快感后,发展为有意识。就是孩子在小便时,会渐发现自己的性器官;而在无意识的触碰时,发现它(小鸡鸡)会变硬,还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快感;女孩则发现摸摸自己尿尿的地方会有特殊的感,正因为这些感觉便引起了宝宝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总而言之,这些性动作跟成长有关,跟“好色”无关,而这个“性”确地说是“性别”,所以,切勿以成人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

怎样帮孩子克服“恋乳”情结

我的儿子今年5岁了,感觉他很喜欢摸我的乳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是10个月时断奶的,吃母乳时没有摸乳房的习惯,只是一只手拍我背。断奶后用奶瓶吃奶时,要一边摸着乳房一边吃,不许的话就有些烦躁这种情形持续了大概一年左右,主要是保姆喂奶时他才这样。给孩子断奶后我都在上班,但中午和晚上都在家吃饭。

儿子渐渐长大后,喜欢跟大人开玩笑,摸大人的腰啊,挠痒痒什么的看到有人给孩子喂奶也会在一边观看。今年五一出去玩,他舅妈在公园给妹喂奶,他赶紧站在前面挡住,不让别人看见。还有一次,舅妈喂奶时,在旁边捏舅妈的乳房,我把他拉出去了。

平常他想摸我乳房时,我一直没有让摸,他有意无意的触碰我到胸时,我也没有明确地说他,怕说多了,反而不好。只是委婉地提醒他:“ 人身体有些是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看和摸,也不能去摸别人。”

昨天在商场,他和同学公然地去摸模特的胸和大腿间。我忍不住又有担心了,他这样正常吗?说实话,现在我自己都有点怕儿子抱我了。

孩子“恋乳”的心理原因

从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心理学上称为乳儿期。乳儿,顾名思义就是吃的孩子。孩子吃母奶,不仅仅是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是安抚和亲密的泉。这方面有很多相关的心理研究和实验。

比如,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恋。他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假妈妈是用铁丝编成的;另一种是先一个母猴的模型,之后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毛绒布。实验的时候,刚刚出生的小猴放进一个笼子里,观察它究竟喜欢里面的铁丝妈妈还是布妈。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妈妈身上,小猴很快就和布妈妈难舍难分;即使奶瓶放在铁丝妈妈身上,小猴也不意在铁丝妈妈身边多待一会儿,只有感觉饿了才跑去吃奶,其余的时间都偎在布妈妈的怀里。哈洛等人对此进行了解释:小猴对母猴的依恋并不只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不仅仅需要母亲的乳汁,更需要母亲的爱!喂奶满的是孩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 同样让孩子吃母奶,母亲的态度不同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母亲把喂奶当任务,孩子吃着奶,自己却想别,或者孩子一哭就用奶头堵嘴,会让孩子感到焦虑烦躁;如果把孩子抱在里,妈妈一边微笑一边轻拍孩子,孩子一边吃奶一边倾听妈妈熟悉的心跳亲切的话语,孩子不仅饱吸了甘甜的乳汁,而且享受到了醉人的母爱,会心和谐。所以,吃奶的孩子“恋母”也“恋乳”,母亲正确的喂奶方式,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据研究,一个成人良好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方,往往与乳儿时期吃奶时的习惯有关。

谨防不恰当断奶引发的各种断奶后遗症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母乳已很难满足孩子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所,一般父母会在宝宝长到10~12个月时,给孩子断奶,这是第一次“生理断乳期”。

对于通过吃奶对母亲产生亲密依恋的孩子来说,断奶不单单是营养的转,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失去在母亲怀里吸吮和偎依的机会,断奶的孩子情上很敏感,更需要母亲情感上的高度关注。孩子在断奶阶段最需要的,是亲让他确信他依然是被爱着的。

例子中的妈妈在孩子断奶期间,自己忙于工作,只在吃饭时可以见到子,孩子主要由保姆来带,保姆用奶瓶喂奶时,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烦不安,出现抚摸保姆乳房寻求慰藉的行为,她和保姆对孩子这种行为没有时纠正,而是听任它持续了一年。由此可知,她5岁的儿子之所以对乳房有殊的兴趣,就是当年断奶方式不恰当,他出现“摸乳”行为时没有及时纠而延续下来的断奶后遗症。

怎样帮孩子克服“恋乳”情结

断奶期是第二次母婴分离,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完全吸食母奶到断奶,习惯于母亲香甜的乳汁到彻底告别,孩子需要一个应过程,更需要母亲采取正确的断奶方式并对断奶期间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行为及时矫正,帮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戒断对母乳的依恋。

对于断乳期孩子出现的摸乳房﹑摸耳朵﹑咬被角等行为,你不妨尝试下一些方法:1.转移注意法。

孩子出现碰触乳房行为时,不动声色地握住他的手,拉着他去做他感趣的事情,比如,讲故事、玩游戏,和他一起看动画片等等,转移他的注力,也逐渐淡化他对乳房的关注。

2. 亲子沟通法。

孩子摸乳其实是情感上依恋母亲,渴望母爱的信号,所以,不管工作忙,每天一定抽点时间陪孩子,跟他交谈,陪他游戏,跟他做朋友,让他受到充沛健康的母爱,如果孩子能感受到并且获得了安全感,自己就会减对母乳的依恋。

3.环境熏陶法。

给孩子布置充满温馨与童趣的房间,鼓励孩子听音乐,看适合他的画与图书,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引导他过充实而有规律的生活,条件许的话,经常陪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开阔他的视野陶冶他的心灵,丰富他的内心体验,让孩子在心旷神怡中养成开朗豁达的,转移摸乳房的不良习惯。

4.情理说服法。

5岁的孩子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母亲因势利导,对他进行情理说服。也以达到一定效果。

比如,她说“舅妈喂奶时,他在旁边捏舅妈的乳房,我把他拉出去”。 拉出去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把他的手轻轻握住,蹲下来和颜色地问他:“妹妹这么小,吃奶时,都不摸她妈妈的乳房,你这么大了还捏,妹妹长大以后会羞你的。你想让妹妹这样羞你吗?”然后用手指比划做羞他状,在嬉戏中让他感到惭愧,自觉收敛行为。

对于他在商场和同学摸模特的胸和大腿间的行为,可以请商场的工作员出面制止,利用职场权威对他们起到警示作用,母亲趁机委婉地提醒他,这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希望以后不要再犯。

警惕宝宝的“夹腿综合征”

近日,珊珊的妈妈发现珊珊出现了一种怪毛病:在晚上刚入睡或早上醒来时,常会突然把两条腿夹得紧紧的,并反复擦动,同时,两眼瞪得圆的,眼光发直地凝视着一处,两颊胀得绯红,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全身汗。经过2~3分钟自行停止,可间隔一两天又会发作。珊珊妈妈看到她的种行为十分不解,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可珊珊只是摇摇头,很不好意。而且,珊珊最近常常做出这种“奇怪”的动作,急得珊珊妈不知如何是。

医生告诉珊珊妈,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夹腿综合征 ”,主要症状是以腿为主要特征,并不断摩擦会阴部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夹腿综合征 ”,对这个陌生的医学名词,珊珊妈感到很茫然,但想到是种疾病,珊珊妈立刻紧张起来。接着,医生耐心地向珊珊妈解释“夹腿综合征 ”多见于2~3岁的幼女,也可以发生在男童身上。多数小孩刚入睡或刚醒来时发作,一般数天发作一次,个别小孩可一天发作几次。作时神志清醒,双下肢伸直交叉或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女孩还喜欢硬物,手接腿或接下肢部,也有腿之间夹物;男孩多表现为伏卧在床上来蹭,患儿发作时阴茎有勃起,尿道腔水肿,女孩阴道内分泌物增多,伴面发红、出汗、 呼吸粗大、会阴肌肉收缩,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严者持续不断,若中途阻止其动作患儿往往哭闹不安,还要恢复原来的状态。

从儿童性欲学来分析,1~3岁时小孩对“性”的需要已经从口腔(口期)转向肛门区域(肛欲期),继之又转向生殖器区域。因此,2~3岁时孩出现这种夹腿习惯与儿童性欲的生理发展是相适应的,并不是一种严重疾病。

从某种角度来说,儿童这种“夹腿”行为属于一种自淫行为,是对外殖器的一种泛化的压迫,但与青春期、成年期发生的局限于外生殖器(如道、阴茎等)的手淫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儿童可以接受来自外界的性信或性刺激,但却不能在内心深处去意识和理解它。一般来说,小孩这种夹习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消失或者以手淫行为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小孩的这种自淫行为可以在几个月大的婴儿时就出现表现包括阵发性身体扭转、面发红、出汗、呻吟等。因此往往引起家长忧,也会误诊为癫痫或其他严重疾病。

哪些因素可加强此症?

1.家长对孩子腿部、会阴区的刺激过多,包括清洁护理擦洗过频;2.蛲虫病、外阴湿疹或裤子太紧等引起的局部搔痒、摩擦;3.缺钙导致的交感神经应激性增强;4.个别儿童因缺乏母爱或遭受歧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通过自身刺来发泄等。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

发现孩子出现“夹腿综合征”,应该及早向儿童心理专家咨询。但最重的还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焦虑或紧张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责骂罚,或强行制止、吓唬,会让孩子有罪恶感,都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甚影响她长大后的性心理。

家长如何帮助小儿纠正?

家长可在医生帮助下,认真检查小孩身体局部是否存在不良刺激因素,患有蛲虫、外阴湿疹等疾病时,应及时医治。

若排除了上述这些不良刺激因素,家长应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小孩,建议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调适:1.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多参加各类有趣的活动。丰富有趣的生活在无意间冲淡重复夹腿动作的欲望。

2.孩子的生活要有规律。作息时间安排紧凑,睡前醒后不让孩子一个人被子里待过长的时间。

3.睡前引导孩子心理放松。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或在音乐中给孩子讲事,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入睡。

4.转移注意力。当家长发现小儿“夹腿”动作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家长可装作若无其事,没有看到,将小孩抱起来走走,或给一些对小孩有更大吸引力的玩具、卡通片等,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5.只有在问题比较严重时,才有必要以孩子适宜接受的语言,和孩子谈这种行为对生殖器及其身体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应注意的是在孩子一旦化了这种行为后,家长就不必再提及此事,避免无意之间反而产生强化作。最好采用忽视法,从而分散其注意力。

6.注意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根据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起因,家庭要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总之,父母千万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因为成人的大惊小怪实际上等于种强化刺激,使孩子的有些习惯动作更巩固,钉在了孩子身上难以消除。

所以,一定要处之泰然,措施自然,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下引导孩子淡化夹的行为动机,从而使这种行为习惯逐渐消除。

看到孩子画大人的性器官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做一个画家,希望孩子从小就爱上绘画。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在自己的纸上画了一个没穿衣服的人体,上居然还有胸和生殖器官,怎么办?

雷雷的妈妈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一天晚上,雷雷和妈妈又像往常一画起画来,不过,这次有意思的是,他们俩人互作模特让对方画。妈妈不学画画的,所以,半天还没画完,这时,雷雷悄悄走到妈妈身边,突然很秘地说道:“妈妈,我画一副‘流氓的画’给你。”

然后他笑眯眯地站在一边,起先,他还有些不愿意给妈妈看,但妈坚持说自己想看一些什么是“流氓的画”,于是,雷雷将自己画好的画递妈妈。原来是一副没穿上衣,但穿了裙子的女人画,画中的女人扎着两个子,还有胸部、裙子、腿。在妈妈看画的时候,雷雷嬉笑个不停,感觉像了一件十分兴奋的事情。

妈妈默不作声地看着,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最后,她淡淡地先评价雷雷画中的头发,问雷雷画中的头发为什么都是竖起来的,接着又评价了子,然后,妈妈指着被雷雷画成两个大椭圆的胸部说:“这是什么,咪咪吗哦!这么长?”

也许是感觉特别有趣,雷雷听了妈妈的话忽然笑出声来,妈妈知道他说的流氓就是指这儿了,但仍然很平静地说:“笑什么?画得挺好的。”被这一说,雷雷的笑声小了些,只露出微笑。后来他和妈妈又擦了接着画。

妈妈说,雷雷平时多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可能是爷爷奶奶的训导,使雷认为画上胸部就是“流氓的画”。雷雷的妈妈心里明白不能责怪孩子,但也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还有,雷雷妈妈非常担心雷雷再有类似的为、表情或动作,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对付。

类似的事件还有一例,但家长的处理方法却不同。

陶陶刚上小学,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画画的孩子,而且画得又快又好,画后总能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天,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自己母亲的像,陶陶是第一个完成。然而,老师看了他的画之后吃了一惊:这个6岁的男孩子居在妈妈的胸部画上了乳房。老师没有作声,放学时,碰见陶陶的爸爸,老将这件事告诉了陶陶的爸爸,并将大作拿给爸爸看了。爸爸当时也是大吃惊。回到家后,陶陶的大作又被妈妈拿去看,爸爸一边训斥陶陶,一边责妈妈不该带孩子一起洗澡。陶陶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爸爸这样责自己,委屈地哭了起来。结果爸爸还威胁说再哭就打他。

以上两例中,雷雷的妈妈以及陶陶的爸爸看到孩子画成人的身体,都感有些忧心忡忡,他们都担心孩子过早接触这些富含性色彩的事物会影响孩将来的性观念,甚至可能导致性犯罪,但是,两人对于孩子的处理是不一的。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再画这类成人画的时候,雷雷的妈妈是动声色,平淡冷处理,陶陶的爸爸则表现得太急躁,他甚至责骂孩子,这绝对错误的。

孩子对于性的真正含义并不理解,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家人身上画上乳或者性器官,往往只是为了突出爸爸妈妈的性别特征,并不说明有什么邪,相反还可从中看出孩子有较强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如果像陶陶的爸爸那,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一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产生“性是下流的、不好的,是不能碰的”的想法,有时反而会激起他性器官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孩子对性理解的扭曲,甚至造成精神方面的力。这对孩子未来的健康生活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父母应采取的做法

1. 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因为,孩子能正确地画出大人的性器官说明了孩子对性别已经有了一的了解和认同,他们很勤奋,而且善于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这一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2. 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积极的引导。

父母亲可以这么说:“画得真不错,比以前进步不少。可是妈妈平时是样的吗?如果像你画的这样,她每天还能去上班吗?你想想,妈妈穿什么服最漂亮?我们一起给她画条连衣裙好吗?”有了家长的赞扬,孩子会明什么是美,以后就不会再画性器官了。

孩子对于性的了解并不多,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灌输的知和自己的思想都会在纸上天真无邪地表现出来,有些可能是大人们无法理的。作为父母,不能听之任之,可以趁机正确地引导孩子对性的认识,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喜欢偷看大人洗澡

孩子对人体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当这种好奇心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类似偷窥的行为。面对这种行为,家长往往以成人的心理去思考问题,把这件事同肮脏、心理不健康、流氓等词句划上等。其实,孩子是种很自然的反应:他们有这种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偷窥,家长的反应和处理是不同的,下面列出三种典型的处方式:

妈妈洗澡的时候,6岁的儿子透过浴室的门缝,悄悄地向里面看。

结果,妈妈发现了。

反应处理一

“坏小子,这么大点儿,好的不学,坏的倒学会了啊?”妈妈揪着儿子耳朵,边打他的屁股边大吼,“让你不学好!让你不学好……”

“没有,我没有……”儿子反抗。

分析:妈妈在发现孩子这种行为时,大惊小怪,反应激烈,把孩子的行定性为不学好的人。挨了打的孩子,虽然可能因此而明白了这是件不好的情,但究竟因何而不好,却毫不知情。不过,有一点,他却印在了心里,种好奇是罪恶的,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令孩子的性心理产扭曲。

反应处理二

妈妈虽然发现了儿子的举动,但不动声色。冲完凉后,回到客厅,擦头发与爸爸随意地聊起来。

“浴室的门应该修一修了,我在里面都能看到外面了。”妈妈大声说好像故意说给儿子听的。

分析:妈妈的表现虽然不像打骂孩子那么激烈,但是,她顾左右而言的方式,令孩子不但无法得到正确的知识,而且在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潜意识当中,孩子那种想弄个清楚明白的好奇心将越来越浓。

反应处理三

妈妈匆匆地洗完澡,到书房找了一本关于人体的画册。

“爸爸是男人,妈妈是女人……世界上有两种人,”妈妈指着画册上人体对儿子说,“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无论是什么人,都要互相重,不能偷看别人,那是隐私……”

分析:妈妈拿一本关于人体的画册给孩子讲解的做法是正确的。她把性女性的人体,作为正常的知识讲解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男性与女性不神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同时,也告诉孩子,这属于别人的私,所以,不应该偷看别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反应处理三中妈妈的做法是正确可取的,前面种都是错误的做法。孩子对于两性的好奇心,是孩子好奇心中的一种,只把正确的知识,以平静的表现方式教给他,他也就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当父母亲洗澡时,孩子会有意偷窥,但是,如果孩子是偷窥,而是明确提出来要观看时怎么办呢?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处理得较好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爸爸正在卫生间洗澡时,亮亮一定要推门进来。

“亮亮呀,爸爸在洗澡,待会儿再跟你玩。”爸爸在卫生间说。

“我不是找爸爸玩的,我想看爸爸洗澡!”亮亮坚持要进来观看爸爸洗。

“别人洗澡你怎么能看?”爸爸有点着急。

“那我洗澡时,你和妈妈为什么都看?”

“……”爸爸一时语塞。

有道理,他洗澡时,你们都看。现在,你洗澡,为什么他就不能看?说说去,还是大人有优越感,孩子感到彼此不平等啊!

爸爸思前想后,终于说道:“亮亮,你想看爸爸洗澡,是不是?”

“是的。”

“那就进来看好啦!”爸爸从里面拉开了门,让亮亮进来。

“哈哈,爸爸光着身子!”亮亮就站在门口,直直地看着爸爸笑,“爸也有咪咪!”

“当然,不过男人的乳房可不会像女人的一样大。”爸爸几乎有些不好思了,但还是坚持泰然自若样子。

卫生间里弥漫着水蒸气。亮亮揉着小眼睛,自动退出。“爸爸,我闷死!我不看了,我出去了啊!”

“出去时把门拉上吧,爸爸感觉有点冷”

越是禁忌越是执著,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给他看,恐怕他会每次都在卫生间门口要等着看爸爸洗澡。所以,索性大门敞开,让他的好奇心得满足,这不,他不是乖乖地自甘罢休了?

孩子正一天天长大,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成年人来很私密的东西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有模仿、尝试、探究的欲,这和成年人群中发生的“偷窥”行为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孩子的想法很单,他只是想通过“观察”这个渠道来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家长不必把它看成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儿。

这类事情发生后,怎么解决,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专家建议,最好给孩子尽可能科学地描述性知识,在解开孩子疑惑的基础上使他们掌握性识,还原事情本身。

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父母永远都是最好最直接的老师。偷窥事件生之后,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揍一顿,只能导两个结果:其一是孩子对这些私密更加好奇,其二是把这件事情看成一件恶的事情。不管是哪种结果,对孩子身心健康都会有不好的影响。把事情真相告诉孩子,让孩子像学语文、数学知识那样了解、接受这些私密,一都会变得很简单。如果家长从来不和孩子谈这些,可当孩子发现后,家长冷言冷语,甚至恶语相加、拳脚相对,那么以后要想和孩子在其他问题上行交流基本是不可能的。

面对孩子的偷窥,家长的疑问

谈到孩子的偷窥问题,家长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有关幼儿心理家认为家长不应该将孩子的偷窥当成洪水猛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专们是怎么说的:问题一:偷窥现象在孩子身上出现算不算正常?

偷窥和孩子的性心理发育有关。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也就是三四之后,开始对人是哪里来的、男孩和女孩的区别感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的答复躲躲闪闪,含糊不清,便会激发孩子的趣。孩子通过自然正常的途径得不到答复,就开始偷偷摸摸地自己了解,样一来,偷窥、偷听等行为也就出现了。

问题二: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产生了性方面的兴趣,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对性方面的兴趣,跟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有太多道德的东西在面。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将道德、两性为弄到一起。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真没想到这么多。有一篇报道,说一母亲看见四五岁的小男孩和自己的小女儿抱在一起就大发雷霆,还把孩子伤了。这就是大人的问题了。小孩子抱在一起,不过是感觉新鲜、好奇罢。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回答他就是了。孩子一旦明白,好奇心也就得到满足。这就很自然,既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又考虑到了孩子的认识水平。

据不同年龄,要给予不同的解释,说到孩子明白的程度就可以了。但是,母家长朋友们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准确,不能随便乱说,也不要具体,容易勾起孩子太多的兴趣,那就激发孩子早熟了。要把握好这个度”,合适不合适要看孩子是否满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站在大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问题。

问题三:孩子的偷窥是不是出于正常的心理?孩子的偷窥心理会不会展到病态?

好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说是一种怪异行为则是不恰当的。孩子随年龄的增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看别人的冲动,他们的确有这种心理需,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大人要以合适的方式帮助他疏导这种需要。如果过地听之任之或打击、压制,都可能使得原本出自好奇的心理发展成一种病。

当然,如何疏导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直接的性接触肯定不适,毕竟孩子各方面还没有成熟到这个地步,社会也难以接受。要让孩子充分的两性交往,如果想得到又得不到,性的张力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兴,行为就会不好控制。让孩子和异性之间多些日常生活的接触,让他觉得方不神秘。如果他还是有强烈的性冲动,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在这个时候很重要,父母要教会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通过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宣泄这种需求、缓解这种张力。父母对于孩子进行直接的限制,告诫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肯定会适得其反的。

问题四:孩子的偷窥行为,到了什么年龄会消失?如果不会消失,而会发展成为成人偷窥吗?

一般来讲,孩子上学后,学业忙了,接触的事情多了,注意力和精力会分散,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忘记了。而成人偷窥是另外一个问题,行为节和后果都要严重得多。如果父母对有偷窥欲望的孩子不加以很好的引导也不排除他们长大了仍会偷窥,精神医学对于严重偷窥行为称之为“窥癖”,属于性心理障碍。所以,父母们必须注意约束劝导孩子。

矫正治疗的方法

第一步:尽可能减少刺激。

家里一些成人性方面的书、光盘、黄色网站等,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到如果孩子实在需要了解,可以给他买一些相关的比较科学的介绍性知识的籍去看,家长在购买这些书籍时必须注意,书上的图片尽量不宜太多,太的图片容易引起孩子的联想,所以要限制。

第二步:严格管理。

尽量减少孩子有可能接触偷窥情况的机会,一旦发现有这种行为,要格管理。这时候父母就需要辛苦一点,多陪陪孩子,又不能让他觉得被管很死。

第三步:安排一种后果警示。

当然,这是最后一种做法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偷窥会受到一定的罚。当他的情况好转了,也要恰当地给予奖励。

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很多事情人们都会去想,比如想抢钱,但人们会去做,就是因为人们知道很多行为有很多坏处和不可避免的麻烦。这么说,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男孩喜欢撩女孩的小裙子

几位妈妈在一起聊天:

“小明对女孩子特别感兴趣。”

“哟,真羞!”

“前几天他在幼儿园里还撩过女孩子的裙子哪。”

“这孩子真让人头痛。”

“您儿子怎么样?”

“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有一天他们玩过家家,假装医生看病,还让女孩脱过衬衣哪。”

“如果不趁早严加管教,将来要出乱子的。”

儿童的心理分析:

“我一撩女孩子的裙子,大家就又喊又叫地高兴极了。”

“撩裙子特别有意思,女孩子吓得尖声乱叫,男孩子则拼命地喊:撩,撩呀!”

“我有小鸡鸡,可女孩子没有,那她们怎样撒尿呢?”

小明由于撩了女孩子的裙子轰动一时,有人说他是逗人的小家伙,他自也觉得洋洋得意,而且他对人体的构造似乎也很感兴趣。

孩子想了解人体,对人体有疑问,这都是很自然的想法。博得大家的欢,一定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儿,难道能说小明是个变态的孩子,是个有问的孩子吗?

妈妈的高招

家长们好像戴上了特殊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小明。似乎认定,如果现在批评教育,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将来肯定会是一个有性流氓行为的孩子。

这种想法是一般大人对幼儿这种行为最易产生的误解。

不要把撩裙子简单地看成是对性感兴趣,应该认识到这不过是儿童“博得大家欢心”,“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对此最好不斥责或表现出过分关心。相反,应该想办法让小明在别的方面得到大家的赏和注目。

另外,对自己身体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感兴趣,有好奇心,既是自然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不仅对身体,儿童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会表示关心。所应该认识到,孩子对身体和性器官的关心同样也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可让孩子与母亲姐妹一起洗澡,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看个究竟。切不当做不良行为而大惊小怪。

对异性服装表示浓厚的兴趣

据研究表明,异装癖一般发生在年龄在5~14岁之间的孩子身上,这个候的孩子开始萌发对异性装束的兴趣,到了青春期就会产生与异性装束有的色情幻想。开始时,孩子一般常在自己房中穿异装,在镜中自我欣赏,后会逐渐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有一套至多套异性服装,有的男孩子甚至女孩还要讲究,他们还有女性的各种装饰与化妆用品。开始时他只是偶尔一两件女性服装,以后会逐渐增加异性衣饰的件数直至全部使用女性装束使用女性化妆品与饰物。这类人觉得异性装扮适合其内在性格,着异装有静、舒适感,有的还感到文雅和美丽,同时患者着异装后还能引起性快感般来说,异装癖的患者不会危害社会和他人。

6岁以内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力及记忆力等都已经开始形成,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这个阶段的子对周围事物因好奇而发生极大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日后个性的形成都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这个时期让孩子接受异性打扮,就会使孩子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并且以后极有可能导致可怕的性变态。这些人长大后可能会变成“异装”,喜好穿戴异性衣物,模仿异性动作。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以及不正常的穿着打扮和不良的会环境影响,是造成性变态的重要因素与潜在的危险。幼儿时期是培养健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与否又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健全人格须从幼儿做起。所以妈妈们在给孩子添置新衣服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一点,应该针对自己家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选择适合他们的穿着打扮。

异装癖属于精神疾病,因此应及时进行治疗,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出现装癖迹象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其自信心,以减轻孩子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

情不自禁就想摩擦他人的身体

摩擦症是指在拥挤的场合或趁人不备时靠近异性、陌生人,以自己身体某一部分与人紧密接触摩擦或以自己的生殖器摩擦异性身体或触摸异性身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这种患者多见于男性。

摩擦症患者多为年轻人,这种行为常在天气较暖和衣着单薄时,在公共车、地铁、影院、公园等人多拥挤的地方进行,一般没有与摩擦对象进行性交的要求。

通常的摩擦癖患者在行为前和过程中的行为都具有计划性和目标选性。如,患者一般会在作案前对自己进行一定的装饰,在作案时也会选择些年轻而且相貌姣好的异性。

至于场所,因为患者不想为人所知,所以会选择拥挤的、不易被人注的、有机可乘的地方,比如地铁、商场、公共汽车上等。患者通常会以己的生殖器区或者以手或肘及其他部位作为主要摩擦部位去对侵犯对象的臂、乳房、臀部、会阴部及腿部等区域进行摩擦行为,当然,更多的是隔进行接触。

因为摩擦癖患者的行为就是为了寻求性兴奋和性快感,所以,很多的者在行为中会出现性高潮阶段,也就是射精行为。

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的摩擦癖表现为反复出现接触和摩擦未经同意的性身体,并伴有强烈的性冲动和性兴奋幻想。

对患有摩擦癖儿童的治疗,预防是关键。妈妈应该从小培养他们对自性别的辨认与定位,对孩子有关性的提问,应正面回答,如果过分回避反会造成儿童的性神秘感和性行为偏异。而对已经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孩子则采取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等方式予以矫正。

一般而言,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越早,则恢复越好。对这种情况没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伴有明显焦虑行为的儿童可试用抗焦虑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