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面对孩子的性好奇,父母容易走进哪些误区错误的性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性教育观是对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性教育等问题的看法。 我们国家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性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坚持无师自通论、奉行无知盲从论和诱发论三方面。
坚持无师自通论,是因为父母对儿童早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特别是没必要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自然学会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如果提前告诉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性刺激,更加激发孩子们对性问题的好奇,所以索性采取置若罔闻、顺其自然的态度。
奉行无知盲从论,是因为父母对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握不准生活中也有另一些父母遇到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问题,已经意识到性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碍于大人的面子或架子,羞于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面对孩子的提问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还有部分父母采用欺骗的手段,违背科学地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这样会使迷茫中的儿童更加不知所措。
诱发论,即认为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性知识的传授反而会起到诱发儿童出现性心理早熟等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性教育情况,尽管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开展性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性教育开展较早的瑞典,从幼儿园到高中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和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性教育非但不会诱发性问题,反而起到了扼制性犯罪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性教育与性刺激是有本质区别的。引用美国雷婉医师的话:“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 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会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采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性教育不仅仅是青春期教育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至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做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身份”,才是性别认同。
“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
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都该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第二节 坦然面对儿童性教育,做孩子的性启蒙老师幼儿性教育宜早不宜迟
让我们先看看,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你的观念如何。请对以下问题回答“是”或“否”。
1.你认为孩子不必了解性知识,长大了自然会明白,因为你和你的长辈都是这样长大的。
2.你认为孩子不问有关性的知识证明他对此什么都不懂,也不关心,说明他很纯洁。
3.你认为让孩子了解性知识很重要,但很难给孩子讲清楚,而且会让你感觉难为情,能回避就回避。
4.你认为性教育最好让专业的老师去讲,父母讲不好也不好讲。
你的答案“是”与“否”哪个多一些?“否”多,说明对于性教育,你有比较好的心态和清醒的认识;“是”多,则说明你在这个问题上顾虑颇多。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学里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有位读硕士的男生,某日跑到小卖部,买了一包卫生巾,堂而皇之地拎着走在校园里。他买的时候同学就困惑——没见他谈女朋友呀?就算是给女朋友买,也不必如此招摇。实在难掩好奇,问他买此物何用,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我自己用呀!”他以为这只是一种更高级的卫生纸呢!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竟不知卫生巾的用途,虽然他刚上大一就学过“人体解剖生理学”
这门课,而且期末考试的论述题就是“月经的产生原理”!
回过头来再看这则笑话,尽管有点夸张,却也表明了人们对性知识的缺乏。通过这则笑话,我们就总结出,性知识与生理卫生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孩子来说,有些知识可以来自书本和课堂,有些知识的来源却更侧重于生活经验和成人的讲解。即使长大了、知道了,也是学习而知,但还是不明就里;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保守封闭,孩子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性知识,有可能对性生理、心理发展起到误导作用,所以对孩子的性教育,还是由父母从小进行更可靠。
对于性知识总是感觉难以启齿的父母,大多认为性教育至少可以拖到青春期再进行——在性方面出问题,都得到那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到出问题的临界点才着急?为什么非要做亡羊补牢的事呢?
青少年出现性问题,很多是因为性无知和混乱的性评价而产生的,这与童年的性教育是否科学不无关系,与正确的性别角色体验和最初的性心理发育紧密联系,可以说,小时候生活中发展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是青少年性发育的基础,因此,科学的性教育应从婴幼儿做起。
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性问题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无疑是给了孩子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父母会给他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信息。
儿童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家庭是最佳教室
在家里进行性教育是最为合适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家里都是最为放松的,因此进行性教育就少了很多压力。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孩子看见爸爸妈妈总是很亲近、很甜蜜、相互分享喜怒哀乐时,就能从他们的体贴与关怀中体验到两性的和谐互动,这就达到了性教育的效果。根本不需要刻意说教,就在平时的耳濡目染中,宝宝就能学习到与异性相处的正确态度。
请注意,如果家庭中总是充满语言与动作暴力现象,那么孩子就会长期处于一种紧张与害怕的情绪中,同时也会获得不正确的两性印象,认为性别就是不平等的,是充满冲突和暴力的,自然就难以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日后要建立正确的两性观念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即便父母整天争吵打斗,估计他们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性教育的。但是,无论再怎么努力去“教”,只要孩子身处家人相互责备、不满、两性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那么对他的成长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在与孩子谈论“性”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神秘色彩,否则大人本身都无法坦然面对“性”,再加上知识不足、难以找到有效方式等原因,要和宝宝谈论“性”就感觉更加困难。但是,父母总是羞于启齿、含糊搪塞或一味训斥也不好,反而会使宝宝产生种种奇怪联想,严重者还会造成日后的性压抑或性苦闷。
孩子对身体产生好奇是一种自然反应,大人无需以有色眼光去看待,不妨坦率自然地回答孩子提出的疑惑。当孩子有性的问题时,就以他所能够理解的语言来直接回答问题,不要扭扭捏捏,也不需要转移话题或含糊其辞。
早期压抑宝宝对身体探索的欲望,会使他日后一提到性就感觉别扭,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或是一味排斥、鄙视甚至忽视,这对正常的心理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儿童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也十分旺盛。看到任何不理解的事情都喜欢提问为什么、怎么回事。对性的问题也不例外,我们应当把它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当儿童提问“我是怎样来的”、“我是从哪儿生的”之类的问题时,有的家长采取的做法很不好,一是骗、二是打、三是怒斥恐吓,这就使孩子减少了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使孩子在性问题上说假话,产生神秘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有问必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地回答。
用正确名称谈论身体
正确的性教育,就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美好,而不是什么隐晦肮脏的东西。只有从小对身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不会做出不礼貌的行为来,比如拿异性的生理特征开玩笑、游戏式地抚摸其他人的生殖器等。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高,在很多时候,接受过度社会洗礼的大人反而要向孩子学习,学习如何去坦然看待性,进而不避讳谈论性器官。
在洗澡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带孩子认识身体的器官,清楚讲解每一个器官的功能,说出“阴茎、阴道”就像说“鼻子、嘴巴”一样自然,因为它们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大人在谈论性的时候越自然,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越好。
尊重孩子的感情
性教育实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灵相互接触的教育,是孩子接受教化的过程,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感情,你就关闭了交流感情的闸门。
90%的孩子在6~12岁间会有很亲密的异性伙伴,这种“小情人”并不牵扯到性,但却是日后恋爱生活的预演。因而我们首先要承认孩子的这种情感是美好的、圣洁的,是孩子纯真性格的体现。父母不能用成年人的观念去无端干扰,横加指责。
性教育,回避不是最好的选择
视“性”有如洪水猛兽,不让孩子接受性教育,这是中国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
而实际上,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你有孩子,特别是当孩子长大一些,你会发现很多跟孩子有关的性信息就来了,这个问题会让父母感到特别困惑,因为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比如孩子常问的一个问题“妈妈,我是怎么来的?你怎么生的我?”,妈妈就会很难回答。甚至孩子还会问更复杂的问题,父母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中国的父母大部分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性教育,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但是你又不得不面对。所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可悲的是,在我国,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一般家庭里父母们在孩子面前几乎很少谈到性,总感觉在孩子面前谈性实在是难以启齿。本来有着非常好的性教育机会,因为难以启齿,回避对孩子说起性话题,而白白地丢失了很好的教育机会。
小航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唯独有一个坏习惯,让他的父母一直苦恼不已。
那就是在幼儿园午休时,老师发现他总喜欢趴着,两脚夹紧不停地挤压“小鸡鸡”。于是,老师就把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让妈妈注意一下。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小航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或睡觉时有此动作。思想传统的父母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必须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于是,她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老师让他把双手放在头上仰着睡;在家里,妈妈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有恐吓的味道,或者对孩子进行物质诱惑等等,只要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事与愿违,孩子非但没有改,反而变本加厉。殊不知妈妈的一言一行,无意中已经伤害了孩子。孩子觉得他这种行为既恶劣又羞耻,但又无法改正。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了……小航父母的这种做法真是不可取!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身体发育大大提前,他们需要更多的渠道了解性知识,但是,现实是父母和学校都在回避性教育,加之一些文艺作品、影视剧等对性知识作了大量片面或扭曲的传播,容易促成孩子们的好奇和冲动。他们有了好奇想要了解性知识时,起关键作用的是父母,如果父母回避,他们会利用一切途径获取性知识,这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孩子们接受性教育知识的渠道太少且不正规。既然正常渠道不行,他们就会“另辟蹊径”去尝试一些非法渠道,会去搜集黄色书籍、黄色光碟、浏览黄色网站等等。这些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性的认识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到身体和生理的健康发育,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儿童性教育,父母的责任有哪些
到底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很多家长表示无从下手。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对孩子进行教育,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效果会更好。
电视机前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不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甚至是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的穿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的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联结,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判断的机会。
阅读、对话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大一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书店翻阅更多包含性话题的小说、漫画,而其中的品质良莠不齐,很难加以过滤。建议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同找寻好书,然后结伴阅读、观察、思索,获得较为正确的知识。当孩子进一步有了兴趣、有了疑惑,主动提问题或引起对话时,就是最好的讨论时机。你可以在孩子的发问中知道他的主要疑问是什么、从何而来,以及他所理解的程度。同时,就阅读内容或话题加以讨论,也不会太过尴尬。不过,提醒爸妈要记得先耐心、仔细听听孩子的话。
引导孩子欣赏自己长大,建立自信学龄前孩子的身体发育会让他渐渐地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特质,是不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形成很强烈稳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别的女生都……”“男生就是要……”这样的想法,也就成为一个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营养充足、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各种技能潜力,同时建立正面的自我独立性以及认同感。建议爸妈尽量避免阻止孩子谈论身体,也不可用性别指标来赞美或批评孩子。相反的,可以在许多生活小节中鼓励孩子,引导他看见自己的发展、观察自己的进步、欣喜自己的成长,真正地尊重、欣赏自己和别人,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单亲家庭更要注意孩子的性教育
由于离婚、丧偶及未婚生育等种种原因,有的孩子只能与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这样的家庭叫单亲家庭。生活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需要来自于身边亲人的关心和指导,其中,性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单亲家庭中缺少了父亲或母亲,这样,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困难和影响。
健全家庭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是有差别的。对于健全家庭的孩子来讲,他们从小就可以从自己的父母亲那里得到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对象,并在与异性家长的关系中打下人际关系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恰当的性别角色。但如果孩子生活在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环境中,会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认的环节上出现困难和混淆,男孩子表现得像女孩,而女孩则表现得像男孩。另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多表现得不合群,他们往往敏感、多疑、胆怯、自卑、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这当然会影响到孩子后期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
面对这些,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实施性教育呢?如何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长呢?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之外,家长,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应积极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让孩子能够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感受到一份来自于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单亲家庭的父母亲实施性教育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孩子的幸福感最初就源自于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而家庭一旦分裂,孩子的情感天平就会发生一定的倾斜,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双方应该尽力维持家庭的原有平衡,使孩子明白一个问题:父母分开是大人的事,并不会影响到他,父母双方分开后对他的爱和关心还像以前那样,是永远不会变的。而且,父母双方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对于婚姻和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
不可忽视对孩子的性别教育
我们知道,父母双方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母亲的阴柔或只有父亲的阳刚都会使孩子的生活有所欠缺。尤其在家长与孩子性别不同的单亲家庭中这种欠缺更为明显。男孩在成长中需要父亲作为男子汉的榜样,女孩在成长中也需要母亲作为女性的典范。而在母子、父女的家庭中,孩子就没有了和自己相同性别的家长作为榜样以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
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某些国家判决离婚案时,往往倾向于将孩子判给相同性别的家长抚养,以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于单亲家庭的这种欠缺也不是不能弥补。家长可以有意扩大孩子的交往面,让孩子和一位或几位相同性别的长辈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比如在父女家庭中,父亲可以让女儿和她的姑姑婶婶或邻里、单位里某位爱孩子的女士多交往;而在母子家庭中,母亲也可以帮孩子和某位坚强的男士建立感情,使孩子心目中有个男子汉的榜样。
创造合适的交际环境
单亲家庭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母亲,孩子平时的交往也就会缺少了应有的一片天地,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单亲的父亲或母亲要尽可能地给孩子补上这个缺失;一方面多安排孩子与所缺的一方联系见面,另一方面,劝孩子多与其他男女同伴一起玩,增加交流,以此弥补孩子性别上的缺陷。
爱要适度
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易走向偏激。父母中养育孩子的一方往往会将孩子看做是自己生活中的唯一寄托,尤其是母亲,她们在经过痛苦的婚姻分裂后,会将全部的爱和感情都投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形成畸形的爱。一些单身母亲过分疼爱孩子,从孩子婴幼儿时期就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不让孩子单独去睡,怕孩子照顾不好自己,害怕孤独,所以让孩子和自己同床,这使得孩子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生活。在此,专家建议,如果是男孩子,单身母亲应该在适当的年龄,五岁或者六岁,分床而睡,否则对男孩的性格形成和身体发育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儿子会分不清母爱和情爱,从而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坏的影响。
灌输正确而健全的性态度和婚姻观单亲家庭近年来不断增加,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儿童心理疾患的高发群体。
六岁的丽丽见到书上有男人的形象,不是用笔狠狠地划上叉,就是用剪刀将其剪碎。原来丽丽的父母离异前父亲经常打母亲,丽丽判给母亲后,母亲又经常在丽丽面前骂其父亲以及其他男人,久而久之丽丽对男性充满敌意。
单身的父亲或母亲,由于自己经历了婚姻的失败或性经历的创伤,他们会对两性之间的交往及婚姻持有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对婚姻的否定和对父母中其中一方的厌恶和仇视心理。一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母亲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孩子,例如,有的离异母亲经常会告诉自己的孩子:“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婚姻只会使自己受罪”、“不要轻易相信男人说的话”;相反,有的离异父亲也可能经常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女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女人都是骗子”等。孩子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可能就会相信了大人说的话,认同了大人的观点,在平常的生活中依据这种观点来看待和处理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偏差,进而对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对于单亲家庭来讲,客观上的不利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孩子情感天平出现的不平衡也已存在,那么,要让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单身父母就得注意多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以理智的头脑和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性教育方面尤其要注意。用智慧和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做潜移默化的感染,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单身父母绝不可以忽视,要给予极大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离婚现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理解,但不管怎么说,父母离婚对于孩子来讲还是影响巨大的,孩子是婚姻破裂的最大受害者。因此,专家提醒亲生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的性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降低婚姻破裂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像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一样,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注,让孩子在一个相对温馨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而言之,只要教育方式得当,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一样会对婚姻、爱情、异性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儿童性教育多大年龄最合适
“妈妈,男人和女人有什么区别?”“我要过几年才算是个男人?”
对今年才6岁的小军来说,很多“为什么”萦绕在他的脑海,特别是一些男女性别问题,他总想弄个明白。他的妈妈为了彻底解答儿子的问题,在自己洗澡时,把儿子叫进浴室,对儿子进行“现身”说法。为此,孩子的爸爸汪先生感到不可思议,夫妻俩还吵了一架。
“我认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过早地让他知道男女性别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汪先生满脸的苦相。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健康性教育时,性教育专家认为下面几方面的内容要注意:
合适的年龄
从理论上讲,男女的性别差异,特别是第一性征,在孩子青春发育之前解答没有问题,就目前社会文化的现状看,对于男女第一性征的差异,最好在5岁之前解答。性教育要相对超前一些,但不能脱离孩子的理解能力。
合适的方法
在孩子5岁之前,可以用父母的身体说话,但是5岁以后,采用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方法比较合适。
合适的内容
孩子的性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5岁前应该解决性别知识等简单的问题。青春期发育前,要进行性生理的教育;青春期发育时,要进行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坚持自然、合适的原则,不能刻意为之,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在抚养过程中让孩子自然地接受性教育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
喂奶:母乳喂养对密切亲子感情当然最好,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换尿片:换尿片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机。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洗澡时的身体接触是沟通亲子情感的好机会。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近年来婴儿抚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大小便训练:在大小便训练期间,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的感觉。父母如果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从孩子出生开始,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被爱、被欣赏、被接纳,这是父母能做到的。
第三节 父母的困惑:孩子为何性早熟什么是幼儿性早熟
娇娇刚满5岁,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既淘气又幼稚。可是最近,妈妈发现她的胸脯日益隆起,还老嚷着胸脯疼痛,下身也像来月经一样出现了流血现象。妈妈满腹疑虑,赶忙带她来到医院看病。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娇娇的病情,做了初步的诊断,娇娇患了性早熟。
现在,性早熟儿童屡见报道,性早熟儿童真的很多吗?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趋势,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已经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女孩发生性早熟又较男孩多4~5倍。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医学专家认为,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第二性征,如周期性阴道流血、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并伴有体格发育,如身高、体重、骨骼的增长现象,就叫性早熟。
孩子的性发育大人是能够从外观上看出来的,例如,如果一个女孩6岁上学,到三年级,即9岁时就有月经来潮,这说明她肯定在8岁之前就已经开始性发育了。这个间隔一般在2~3年,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快的间隔一年多,慢的间隔四年。因此,如果孩子性征出现得早,孩子身材又比较矮,应该及时就诊,否则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如果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性早熟,比如发生了颅内肿瘤,性早熟对儿童最大的危害是长不高,因为性激素提前分泌将使骨骺提早愈合。另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性早熟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引导不当有出现早孕的机会。
女孩乳房发育比较容易发现,因为乳房发育有疼痛感,容易表述。男孩外生殖器变化容易被忽视,往往是有了小胡子,声音变了才被发觉,而实际上在此之前睾丸已经发育。父亲一般比较粗心,母亲对女孩比较注意,却很少在意男孩。男孩虽然发病率没有女孩高,但发生肿瘤的概率比女孩大,家长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对已经发生性早熟的孩子要特别做好心理疏导,因为年龄太小,容易产生精神压力,所以更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www.xing528.com)
饮食不当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
楠楠今年6岁,在幼儿园的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女孩双乳下面有硬块,老师打电话让楠楠妈带她去看儿童医院的“性早熟门诊”。在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她的骨龄已有8周岁,医生建议打一种延缓发育的进口针,每月一针,直到楠楠满9岁。“否则楠楠有可能长不到1.5米,而且身体发育会远远超过心理发育,这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晚饭桌上,楠楠妈与楠楠爸互相指责对方是导致楠楠“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楠楠妈受指责的理由是:整天带着楠楠看男欢女爱的电视连续剧,使她受到超前的“情爱启蒙”;经常给楠楠吃炸鸡汉堡、炖鸽子汤。
楠楠爸受指责的理由是:溺爱女儿,专买反季节水果给孩子吃,什么冬天的草莓、葡萄,春末的橙子和桃;说黄段子从来不避女儿;还有整天带着女儿去啃鸭颈……
专家认为,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缘由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视听产品中“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以及整个社会的“泛情爱化”资讯;其二是不当的喂养方式。
前一点全靠父母有意识地切断这种视听传播途径,为孩子制造一个相对纯净的儿童情感空间。后一点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品
早熟动物、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乱补保健品可导致儿童性早熟
做父母的都希望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壮一些,尤其担心自己家的小宝宝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吃得越来越精细,补得越来越高级,把一些保健品一股脑儿地全用到了孩子身上。殊不知,给孩子滥用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幼儿性早熟。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声称能使孩子“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
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10~15厘米。
补锌或蛋白粉等过量
活泼可爱的玲玲,今年5岁半,妈妈给她洗澡时发现她的小乳房已经鼓起来了,还有小硬块。后经检查,原来玲玲妈妈长期服用某种补血口服液,每次给自己服用的同时也不忘给心爱的女儿一支。
这种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实,很多儿童性早熟都是吃出来的。有些营养品中的促性腺素含量较高,对正在发育的孩子,比如6~8岁的女孩、7~10岁的男孩,长期大量服用,容易诱发性早熟,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给孩子乱吃补品。专家提醒家长,健康的儿童只要正常饮食,经常参加锻炼就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
光线太亮易导致儿童性早熟
强烈的照明灯光、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示屏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这种说法听上去好似天方夜谭,却已被医学专家们所承认: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解释说,这是由人体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引起的,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天亮时便停止分泌。人类的松果体一般在儿童中期发育至高峰,抑制性腺的过早发育;但从7~10岁起,松果体开始逐渐退化,性功能随之慢慢增强。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
专家认为,这种过度光照,既可来自阳光,也可来自灯光,尤其是人造灯光的广泛应用。其中非自然光的作用更大,如强照明光、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示屏光、高楼大厦的强装饰光等。现在许多小学生的课外作业任务繁重,家长怕孩子学习时伤眼睛,就给他们用瓦数很高的灯照明,其实,灯光并不是越亮越好,应以不刺眼、眼睛感到舒适为佳。专家认为,在书房内,根据视物距离30~100厘米,可选择15~60瓦的白炽灯;视物距离55~150厘米,可选择8~40瓦的日光灯。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因素很复杂,相对于食品中的农药、激素污染,洋快餐、烧烤、盲目进补、滥用化妆品来说,光线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除了注意照明问题,家长还应少让孩子吃牛羊肉、蚕蛹等,不要盲目给他们食用蜂王浆、花粉制剂等“补药”。
成人化妆品让宝宝性早熟
儿童的皮肤幼嫩,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因此若使用成人化妆品不但会出现皮肤过敏现象,长期使用还可导致儿童性早熟现象发生。因此儿童应使用儿童专用化妆品。
儿童专用化妆品需具备3个特性
稀:儿童护肤品与成人护肤品不一样,儿童护肤品包括浴液、香波都比成人产品要稀,因为儿童护肤品的乳液含水量很高,如果儿童的产品涂上之后感觉很厚,就是不对的。因此,很稠的儿童化妆品,绝对不能买。
泡沫少:儿童护肤品泡沫越多越不好,因为泡沫全部是有刺激的,会让宝宝非常不舒服。好的婴儿护肤品虽然稀稀的,但是有一定的粘黏度,泡沫不是很多。
洗后滑:清洗过后,摸上去感觉还是滑滑的,好像没有洗,实际已经起到作用了。
儿童化妆品,宁愿不用也别乱用
1.选用婴幼儿不容易开或弄破包装的化妆品,以防摄入或吸入。
2.由于婴幼儿护理品每次用量较少,一件产品往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用完,因此产品稳定性要好,购买时除注意保质期外,还应尽量购买小包装产品。
3.避免购买和使用有着色剂、珠光剂的产品,同时婴幼儿化妆品应尽量少加或不加香精,因配制香精用的有些原料往往对皮肤有刺激。
4.如果在孩子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眼睛充血、流泪,一定要停止使用,不管是什么牌子、包装上怎么写的。
环境污染催生儿童性早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化学物质通过废水、废气、废渣、农药等多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针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还远远跟不上废弃物的排放,致使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因素。
近年来,国外大量文献报告显示: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等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降解产物能够产生一系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往往同时具有拟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的双重活性,这不仅可引起男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功能异常,如导致精子畸形率升高、精液量和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动度降低、睾丸和附睾萎缩等,而且也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功能异常,如性分化异常、性发育提前、子宫内膜异位、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增加。
对处于发育阶段的个体,如胚胎期、新生儿及青春发育期,他们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敏感性很高,只要摄入很低的剂量,就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器官功能的持久损害。目前已有研究显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儿童性早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时尚“小大人”催生性早熟
“现在的‘小大人’真是越来越多了。”“听着几岁大的孩子嘴里蹦出几十岁的人才能说出的话,真不知该怎么对付这些‘小大人’”……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成人说起这些感慨和困惑。儿童心理专家也担忧,儿童过早的时尚化、成人化行为或将导致性早熟、社会人格障碍等疾病。
家有“小大人”:是谁绑架了孩子的童真“我家孩子经常抱着ipad玩‘切西瓜’,会不会影响眼睛视力?”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近视眼的年增长率达10%。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视觉影响下,前来就诊“时尚病”的小患者越来越多,近视发生年龄比过去提早了3岁多。
另一方面,从事媒体工作的殷先生也忧心:“我家3岁娃娃张嘴唱出的是《无心睡眠》、《可惜不是你》。虽然家人不觉不妥,反是捧腹大笑或夸其能干,但仔细想想,这又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专家认为, “小大人”过早沉迷爱情剧、情歌的现象,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给童年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失去童真。与此同时,他们更担心孩子虚荣心的膨胀和由此造成的行为后果。
“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孩子过早看爱情片、唱情歌,不但不理解内涵,更容易误解内涵或导致早熟。父母放纵的行为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无意识强化。这种助长一旦延续到孩子长大,极有可能过早萌生性意识和潜在性行为,对于大多数性教育封闭的中国家庭来说并非是好事。
对策:家长榜样作用依然重要
专家呼吁,孩子患上“时尚病”成因千千万,但究其根本还是家庭教育和家长典范的责任重大。家庭教育是首位,视频早教取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必不可少,否则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别把小孩教育寄托在电视、电子产品上,应该带孩子走出虚拟世界,爱上真实的大自然。
社会中性文化诱发儿童性早熟
专家们特别强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影视传媒的普及,不良的言情涉性电视剧形成的视听刺激成为了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新兴杀手。据统计,性早熟95%以上来自环境刺激,其中语言、文化环境的污染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电视、电影节目中激情戏太多,是导致孩子发育提早的直接原因。
儿童性心理早熟首先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容讳言,如今的大众传媒特别是影视传媒传播的内容中,涉性内容比例是相当高的。包括一些严肃题材的剧作,里边都刻意地要添加一些情爱场景。这样的影视题材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幼稚的孩子,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
书刊报纸在追逐可读性方面也不甘示弱,一些报刊越来越热衷于爆炒那些涉性题材,一些明星的私生活和性感照片被堂而皇之地搬到了报刊的版面上,纸面媒介中以健康指导为名大肆炒作涉性内容的栏目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出现的性信息暗示也正出现急剧上升的趋势。黄色网络的泛滥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而满街的按摩院、歌舞厅,四处游荡的衣着暴露的“小姐”的身影,也在给儿童施加剧烈的心理影响。
儿童作为一个社会辨别能力较差的群体,对于不良文化的侵蚀往往没有抵御能力。由于性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诱惑性,所以很容易被年幼的孩子不加选择地吸收,从而直接造成了未成年人的性心理早熟。
由性心理刺激诱发的性早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正在揭示。专家指出,性心理早熟的孩子会诱发性格及心理扭曲,患儿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由于性发育超前,儿童的心智年龄普遍跟不上生理年龄,还会导致少年犯罪和社会不适应的问题。
在净化儿童成长环境的社会行动当中,要求传媒加强自律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可忽略的是,成年人要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粗鄙的成年人要培育出高雅的未成年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不良的社会土壤里,播种的即使是龙种,收获的也难免是跳蚤。
第四节 让孩子远离性早熟,家长与社会的责任性早熟的危害不可小觑
在儿童性早熟比较严重的美国,专家们就发现,8~12岁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已经开始谈恋爱,有的用手机跟朋友打电话,有的已经像青春期少年那样对父母反叛。
他们平常所听的音乐中也充满了性暗示,打的游戏也是成人级的。儿童专家指出,早熟带来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孩子们和家长或许要面对一些成人才面对的话题,比如避孕和性病等。美国的儿童专家还指出,性早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融进集体的自然心理需求和攀比心理。美国的一项市场调研表明,8~12岁的儿童具有每年510亿美元的消费能力,家庭每年直接花在他们身上的更高达1,700亿美元。
在美国人为孩子忧心忡忡的时候,中国专家也对性早熟带来的健康和社会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极易对患儿造成心理障碍
性早熟儿童虽然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未成熟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看到自己与周围人不同的性状特征极易引起孩子的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可能在其成年后都留有后遗症。
使患儿分心,影响其读书学习
应该说,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的发育肯定会使孩子分心,尤其是女生,过早来月经往往会令其感到不安、害羞和紧张。同时,女孩身体发育过早,没有能力处理好月经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加之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也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读书学习。
影响患儿身高,导致其最终身高矮于同龄人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随骨骼生长加速,使其看起来比同年龄的儿童长得高。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由于性激素的提前催发,导致骨骺闭合也将大大提前,生长期则相应缩短,即:长骨骨干与骨骺提前闭合而停止生长。一般情况下,女孩在初潮后、男孩在首次遗精后3年内平均只能长5厘米左右,所以,性早熟儿童的最终身高反而会矮于同龄人。
可致患儿系统性内分泌失调
我们知道,性早熟本身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只不过,患儿自身的内分泌失调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即有轻重缓急之分。症状较轻的患儿主要表现为性激素水平的失调,而症状严重的患儿就会导致系统性内分泌失调,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会引发患儿全身性多毛症状,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患儿则表现为毛发减少、干枯,甚至伴随阴毛和腋毛的脱落;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见毛发细软或过早灰白,同一功能低下的患儿会出现生长期毛发减少,退行期毛发增多的症状……这仅仅是内分泌失调在毛发上的外在表现,还有很多全身性的症状。
肿瘤征兆
一小部分性早熟儿童的病因可能是因颅内肿瘤压迫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性行为提前
性早熟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极不匹配,加上患者生理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容易导致其性行为提前,从而引发怀孕和性疾病传播的危险。
埋藏社会隐患
性早熟的孩子身体发育很快,他们更向往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性爱和暴力。他们也因此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发生“危险”,比如早恋,甚至产生堕胎、性犯罪和自杀等社会问题。
容易发生生殖系统疾病
早熟的女孩虽有月经来潮,但是整个身体仍然处于学龄期儿童的水平,缺乏处理月经和对待第二性征的科学知识,致使有的女孩因不讲卫生而染上外阴炎和阴道炎,严重者还会患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或盆腔炎,导致终生不孕。也有的女孩因乳房隆起而害羞,偷偷地用布把胸部束紧,这不仅影响乳房发育,还影响胸部和心肺的正常发育。
性早熟,父母如何早发现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注意也不仅仅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水平上。实际上,现在的小孩是吃得非常的丰富,很多父母甚至把燕窝、虫草等补品也一气塞给儿童。加上现在的许多经营者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在食物中添加了这样那样的促进成熟的物质。儿童如果长期进食这样的食品,也往往容易导致性早熟。
实际上,现在儿童成熟的年龄与20年前相比,已经提前了许多。也许大部分的家长还有印象:在自己念书的年代,许多都是在读了中学以后才开始发育的,而一些男孩子更是到了高二、高三,甚至大学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长高。而现在的小孩子,发育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一般来说,读小学高年级的同学都基本开始了发育。所以,我们把目前的儿童性早熟的年龄定为:男孩在9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开始发育。
那什么是开始发育,家长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呢?
女孩子比较好观察。一般如果出现乳房的隆起,就可能是青春期发育启动了。而男孩子则可能是已经变声,甚至长出胡子才被发现,这就比较晚了。男孩的发育往往是从睾丸的增大开始的。如果男孩子的睾丸长得比鸽子蛋大的时候,也应是男孩发育的开始了。
因为性发育早期的表现都比较不明显,而小朋友自己对此又不甚明了。
这一切都是要靠家长的细心、经常观察,及时发现,尽早就诊。因此,可以在每个月的同一时间,由同性别的家长检查孩子的第二性征,比如妈妈检查女儿的乳房,爸爸观察儿子的睾丸。有些时候,部分儿童的性发育可能是以体毛的出现开始的。如果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小孩不到发育的年龄,又出现了上述的情况,就必须到医院找专门的儿童内分泌医生进行诊治。有些性早熟的孩子可能从5岁甚至4岁以前就开始了,所以例行检查不能到上了小学以后才进行,而是越早开始,越早形成习惯越好。
性早熟不但可能引起儿童心理自卑,让孩子觉得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同时,也因为过早的发育而使最终的身高受到影响。有些不正常的性早熟,甚至可能是某些肿瘤发生的预兆。各位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经常关注孩子的发育吧。
儿童性早熟应尽早防治
预防儿童性早熟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尤其避免油脂多的食物,少吃甜食,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避免进食可能含有性激素的营养品和保健品,也不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增加体育活动。尤其要加强锻炼下肢,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可选跑步、爬楼和跳绳。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应有八九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因为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快速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与年龄不相称的视觉刺激,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逐渐实现“本色”的回归。
性早熟的帽子别乱扣
女儿才8岁,怎么就见她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儿子刚9岁,为什么他的“小鸡鸡”颜色和大小就有了变化?不少父母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孩子是不是性早熟?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了孩子,也困扰了父母。专家提出警示:对于刚刚叩响青春之门的孩子们,性早熟的帽子扣不得。
比起上一代的女孩子十五六岁才月经来潮,现在的孩子十一二岁月经来潮已成了常见的事。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的日渐发达,气候日益变暖,孩子们的发育也越来越早。
可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识,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青春期过于警惕,动辄就给这些发育偏早却属正常的孩子冠以性早熟的帽子,这样会令孩子背负上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有些父母甚至领着孩子去医院门诊咨询是否是性早熟,虽然结果是孩子发育正常,但这却会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人。懵懂无知的孩子本来就对自身发生的变化很好奇,若再以如临大敌的态度对他们提起性早熟,可能会使他们越发疏远人群,和外界产生距离,与父母、同学的隔阂感更深。此外,还可能引发他们对性产生兴趣,从而对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趋于封闭。
性早熟的帽子乱扣不得。那么,当孩子对青春期、对性困惑时,家长又该如何做呢?面对孩子的性困惑,家长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与其等孩子通过不好的途径去了解,不如自己主动把有关性的知识告诉孩子。
在进行疏导和教育时,家长和老师还应持平淡的态度,不要以大惊小怪的态度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另外,家长和老师还应采取措施让孩子把精力转移到学习和运动上,要让孩子明白,也许自己是比同龄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大,只不过是在发育上比别人早走了一小步罢了,这不是什么坏事,更不能算是性早熟。
“晨勃”现象不属性早熟
“我们都是一些孩子的家长,经常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我们发现一些五六岁的孩子每天早晨醒来阴茎经常勃起,一排完小便后,阴茎便自然松软下来。他们是不是性早熟呢?”这都是一些家长提出的疑问。
不少小男孩早晨醒来,会出现阴茎勃起,有的甚至会在睡眠状态下勃起,而小孩却不知觉。有人把上述现象看做是性早熟、思春贪色,此种看法是错的!“清晨勃起”是男性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是由于早晨清醒前,膀胱充满尿液,膀胱内压力增加,因而产生刺激,导致阴茎发生了一种潜意识的反射性勃起,它属于内脏器官反射作用引起的阴茎勃起。当然,性早熟、思春贪色也可以引起阴茎勃起,但那些是受意识支配的,是通过人的性幻想而发生的。家长所讲到的一些孩童在起床排完尿后,勃起的阴茎便松软下来,这显然是由于膀胱充盈而引起的勃起。可见,“晨勃”现象并不一定就是性早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