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材料上,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一个“爱”字。作为一名教师,“爱”字当头,“以爱育爱”,这是做教育的根。然而,教师对孩子的爱不是无拘无束的放任自流的肆意泛滥,真正的爱是有规则的自由。“没有堤岸的约束,就不能称其为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地奔腾”。因此,在教育管理中,不仅需要爱,也需要规则,更需要智慧。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时讲究策略和方法,教育中的这种策略和方法,也正如带兵打仗要讲究的“兵法”。我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育人管理中要做到“有爱,也要有兵法”。
案例一:教育无小事
课堂上,我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状态,努力用孩子们能读懂的眼神与孩子进行着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当我把目光聚焦到他那儿的时候,他一反常态:目光呆滞、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甚至连我布置的作业他也因走神而没有听清楚;其他同学都写作业了,他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以为孩子病了,悄悄地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不发烧!我就更纳闷儿了,连忙问:“孩子,你哪里不舒服?”他眼里噙着泪花,强忍着没有流下来,但声音有些哽咽:“老师,没事,我只是心里不舒服……”猛然间我才想起,前几天他跟我说过,他的妈妈在新建的信誉商厦招了工,这段时间一直在河北参加培训,这几天应该是他妈妈回家休息的日子。看着孩子忧心忡忡的样子,我猜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摸着他的头关切地问:“是不是妈妈没有回来?你想妈妈了?”可能是我正猜中了他的心思,孩子的感情再也难以控制,趴在我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昨天晚上打电话说要加班,再待五天才回来呢,我很想妈妈……”此时的我,看着眼前这个比我的儿子还要小几岁的可怜的孩子,心头一颤,竟也跟着流起了眼泪。
看着我俩失态的样子,其他孩子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怎么了?”为了不让这个孩子感到尴尬,我灵机一动询问:“同学们,你们离开过妈妈吗?”多数孩子举起了手。“在离开妈妈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做的?”我再次追问。“我很想妈妈!”“我还哭了呢!”“我想妈妈了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奶奶告诉我,妈妈离开我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应该更加好好表现自己,让妈妈放心。”听着与自己有着同样经历又有着同样感受的小伙伴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同学脸上露出了被理解和认同的笑容。最后他也起来发言:“其实,刚才我是因为想妈妈才哭的。听了同学的发言,我知道我要坚强,更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妈妈在远方才会放心,才会安心工作……谢谢同学们的理解和鼓励,我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妈妈的归来。”在大家热情、真诚的掌声中,热情洋溢、鼓励的话语中,××笑了,这个想妈的孩子笑了,他是含着泪笑的。从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的可爱与坚强,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从容与大方。因为同学的理解和鼓励,因为老师的真情与呵护,他懂得了“孝悌为人之本”,想妈妈也是人之常情,这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同时在这一简短的发言中,多数孩子也懂得了要珍惜父母的付出和爱,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颗会爱的心,要有一双善于察言观色的眼睛,更要像一位伟大的心理医生,通过用心观察和诊治,发现孩子的微妙变化并及时给予诊治,化解孩子的心结。一个孩子如果能及时得到老师的鼓励、理解和支持,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然后由心理上的这种愉悦的心情带动到思想上对积极事物的向往,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此信心和理念作为支撑,再加上我的实际行动,相信我的孩子在我的臂膀下会成长得更滋润、更挺拔!
案例二:触及孩子心灵再现教育神韵
【背景】: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A同学有点儿倔强,而且特别在意老师对她的态度。对一些很微妙的细节她都要仔细琢磨老师是否喜欢她: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这样的女孩,自尊心强,爱面子,而且情绪化因素占据着她太多的空间。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做教师的能“读”懂她,她各方面会很努力,也很出色。相反,如果你没有揣摩好她的心思,漠视她的存在,她会对你、对你所教的学科很反感,甚至会成为你的敌对面。
后来了解的一些情况,更证实了我判断的准确性。我在一年级教过她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去年学校组织体检时,一年级400多名孩子都按规定项目参加了检查,唯独她,因为怕疼不验血,不管老师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还有一次,她上学迟到了几分钟,妈妈把她送到校门口,不管怎么哄劝,她就是不肯进教室上课。最后,妈妈无奈地把她带回了家。对一个如此任性、娇惯、倔强的孩子,怎样才能让她融入集体,成为一个性格随和、听话懂事的孩子?我应该怎样搜索、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对她的爱,以赢得她对我的信任呢?
(一)竞选班干部
开学一个月后,我们班进行了班干部竞选。在这次活动中,她表现得非常踊跃,我也给予她莫大的支持,她如愿以偿当上了语文小组长。因为我知道她特别在意这些,我想给她一个舞台、给她一次机会,来展示她的才能,以激励她各方面进步,同时也能拉近她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的关注和呵护。因为我相信:给孩子一个岗位,就是给孩子一份信任、一份鼓励,给孩子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从此她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几次测验中,均得了100分。
【反思】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最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自己都无法估量的成绩来。(www.xing528.com)
(二)考试风波
作为语文组长,她的语文成绩连续三次均是100分,但是数学成绩几乎是“原地踏步”。对这种状况,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对她这种性格的孩子来说,出现这种反差是正常的,这不存在“偏科”的问题,而是因为“偏激”。
她的数学学习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我努力寻找恰当的时机,转变她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她只考了87分,这个成绩对她这个很爱面子的女孩子来说够“残酷”的。第二天我在查阅试卷签名情况时,不出我所料——她的签名是用一张小纸条粘上去的。作为老师,我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小伎俩”。但是我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反应,而是与她进行了一次水乳交融式的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良苦用心”,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忏悔的同时,对老师还心存感激。因为我没有让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捍卫了她的尊严,这对她来说是老师给予她的最大“恩惠”,也是最好的教育。我抓住了她这一心理,“乘虚而入”,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她从心底里对老师心存感激,努力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
【反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
案例三:孩子犯错之后……
一天下午,我刚到办公室坐定,班长玄某一脚跨了进来,我暗自嘀咕:“今天怎么了?平时他很少来办公室汇报工作啊。”这孩子特别成熟,比班里其他孩子大两三岁,所以他的想法是中学一二年级的水平,与现在的五年级小孩子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我不能用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对他一直是像朋友般信任与尊重,即使是犯了错误,我也是很委婉地给他指出,从不正面出击,他倒是也很懂事,只要是知道自己错了,会主动地接受我的建议。在班级管理上,他为我分担了不少工作,使我们班级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班级纪律)走在了同年级的前列。但是,整体感觉,他还是那种比较难应对的,所以每次与他谈话我都会非常谨慎。对他今天的突然到来,我在心里做着各种猜测,并想着各种应对措施,以免措手不及。他走到我面前,单刀直入:“老师,我今天打宋某了。”我有些惊讶,作为班长,同学们心目中的大哥,他怎么会把同学打了?但转念一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他能主动来承认就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不应该再深究。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情绪,非常平和地说:“我知道你是不会轻易和同学起冲突的,这次一定有原因,和老师解释一下,好吗?”“他和张某打架,我去给他们劝架,他非但不听我劝阻,还出手打了我,于是我就还手了,就这样他一拳我一拳地打起来了,结果他就哭了。”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我描述着。“他为什么会哭?”我反问道,目的是引起他更深层次的自我反省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因为我出手太重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那当然了,你个子高、力气大,他肯定是打不过你啊。不过起初你的动机是好的,你本是想劝架,但最后受不了他的拳头,才动手的。不过,这样之后,你的性质就变了,由善意的劝阻变成了‘帮凶’。你认为这件事情有没有更合理的处理方法?”“我可能不应该出手打他,而应该多给他讲点道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就是啊,拳头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才可以。不过,你能主动向老师来说明情况,单凭这一点就能反映出你很诚实,并且敢于承担责任,通过刚才的谈话,我还看出你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反思。能做到这些已经说明你对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所以老师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我相信你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知道我做的欠妥,以后我不会这么鲁莽了。”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我倍感欣慰,因为我又一次做到了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同时我也享受到了心平气和带给我的心神的宁静与平实、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班长走时,我顺便让他把宋同学叫来,了解一下情况。一会儿,一个长得虽也算壮实但却哭得像泪人似的“小伙子”出现在我面前。他满脸的委屈,早已是泣不成声了。我让他说说事情的经过,他竟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我……我……我……”看他这般状况,我先安抚了几句,等他情绪稳定后,慢慢向我做了汇报。了解情况后,我不仅仅是以老师的身份,还以母亲对儿子般疼惜的心情嘱咐了他几句:“作为一个‘男子汉’,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你不能再像今天这样——硬碰硬,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向别人求援,就像今天你应该首先想到找老师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拳头,知道吗?”我边递给他纸巾,边摸着他的头,一种特有的疼惜感涌上心头,他乖巧地点头应允着。此时,老师的话,对他来说真正变成了母亲对儿子的叮咛与嘱托,他对老师也充满了儿子对母亲般的信任与依赖。(这个孩子在毕业时给我的留言也看出了我们之间如母子般的感情:老师,我一直在您的怀抱里长大。您像一位母亲呵护着我,您又像一位园丁不知疲倦地为我们浇灌……在我的心目中,您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您一直鼓励我们不懂就问,并且您对同学讲题很有耐心。有一次,一道题我连续问了您四次,您都是那么和蔼、那么不厌其烦地一直讲到我明白为止……)
第一节正好是我的课,我安抚好他之后急急忙忙去上课,刚踏进教室,坐在最前排的张同学就在我耳畔低语:“老师,我刚才把宋某惹哭了。”他的声音虽然很低,低得可能只有我一人听到,但是我心头的那堵墙在瞬间彻底被夷为平地。本来,我是想等下课后再找他谈的,没想到,他也经过了认真的反思,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我还没有“出手”之前,已经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面对这些虽然调皮,却已经具备了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小孩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原谅他们呢?我们成人都可能犯错误,更何况是刚过十岁的小孩呢。人本来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成长起来的,关键是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认错误,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我们大人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想到此,我装作没在意,大踏步走上讲台。
【反思】通过今天这三个孩子的表现,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是隐瞒实情或拒不承认,而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自我反思之后,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这是孩子最大的进步。记得在开学初,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之后老是习惯狡辩,有时甚至是与证人对质之后,还抵赖。我及时把我处理问题的原则公布于众:犯了错没有关系,老师允许每个同学犯错误,但是犯了错误之后,你要有勇气承认错误,主动承担错误背后的责任,并主动改正错误,以后仍然是个好孩子。今天,当看到这几个孩子的表现后,我心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想为孩子们的表现鼓掌!因为,这件事情折射出的是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反思意识已逐步形成,诚实、坦诚的品质日趋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