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新的学期,我又接手了新的一年级,还当上了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为我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不当班主任了,已经习惯了那种“无官一身轻”的感觉。但是,在很多时候也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当班主任的日子,时间上是宽松了,不用天天绷着那根弦,也不用时时挂念着班里的事情,同时也缺少了对班里孩子的牵挂。或许正因为不当班主任,对孩子付出的少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就淡了好多。正是因为这些才会使我在静下来的时候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于是,在新的学期,我毅然当起了一年级的班主任。
有人说,一个不当班主任的老师不是一个完整的老师。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当班主任累,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们多数都是从一年级的班主任走过来的,知道其中的滋味。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是最纯真的,和一年级的孩子在一起,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孩子们的那份童真与快乐,感受到孩子对我们的依赖、信任。
案例一:大手拉小手
一天中午放学后我正准备回家,走到校门口,发现我们班一个小男孩很无助、很焦急地转来转去。出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种本能,我停下车,打开车窗关切地问:“你怎么还没回家?中午谁来接你?”看到我,孩子像找到了救星,急忙跑到我的车窗前告诉我:“本来爸爸说好来接我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来。”孩子满脸的焦急,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你平时不是去小饭桌吗?今天不去了吗?”我问他。对这个问题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看来家长和孩子没有沟通好,要么就是爸爸忙于工作忘记了接孩子。(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医院上班,自入学以来他的妈妈正好赶上医院派她一直在中心医院进修学习,爸爸在医院工作也特别忙,所以爸爸妈妈都顾不上孩子,中午一直是到小饭桌吃饭。)我把他叫到车上,准备送他到小饭桌,走到文化路正值下班高峰期,车多、人多,路又窄,走了没几步就堵车了。怕他错过小饭桌的吃饭时间,我决定下车带他步行过去。刚下车,还没等我去拉他的手,他的小手很自然地拉起了我的手,而且拉得特别紧,那种感觉就像走失的孩子突然找到了妈妈,好害怕再次走丢。就在那一刻,拉着那个孩子的手,感觉就像拉着儿子小时候的手一样,那么亲近、那么自然、那么温暖……于是我们的手拉得更紧了。也是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还要为孩子搭建健康成长的安全通道。
案例二:宽容是艺术,更是智慧
圣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天真无邪,心智、思想都不成熟的孩子呢?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每天面对的就是一些天真无邪,心智、思想都不成熟的孩子。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更多的应该是宽容,因为宽容之中彰显的是大智慧。(www.xing528.com)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正在无拘无束地玩耍、游戏,有两个小男孩竟然支起了“黄瓜架”。我没有制止,只是站在一旁观察,其中一个小男孩发现我“无声地教育”后跟另外一个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就自觉停止了。这时,第一个发现我的小男孩跑过来,像煞有介事地说:“老师,××说你是胖子。”“他是怎么说的?”我顺藤摸瓜地问。“我说,隆老师来了。他说:‘不就那个胖子吗。’”我有点儿惊愕,现在的孩子也太“没大没小”了,竟然说老师是“胖子”。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但转念一想,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孩子太小,或许对问题的理解有偏差,还是冷处理吧。于是我把那个孩子叫过来,问他是不是那样说了,孩子还是蛮诚实的,承认自己是那么说过,但从表情上看,感觉还是很无辜的样子。我没有正面教育他,而是告诉他:“回家把你说的话说给家长听,然后问问妈妈这样说老师对不对。”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以为他告诉家长后,家长应该能认识到孩子说的话欠妥,肯定会教育孩子,甚至会打电话和老师沟通。可是整个晚上我没有接到家长打来的电话,第二天我问他:“跟家长说了吗?”“说了。”他有点儿不自然。“你是怎么说的?”“我问妈妈,我说老师胖对吗?”我一听,他在转述给家长的时候,意思已经变了。正确的理解,“胖子”和“胖”完全不是一回事,“胖子”是对人的不尊重的称呼,也可以说是绰号,而“胖”只是对人的特征的一种描述。
从孩子的表现看,孩子之所以这样说给家长听有两种可能,一是已经认识到自己说的话对老师是一种不尊重,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所以轻描淡写地改变了说法;二是孩子可能真的分不清二者的区别,认为这两种说法没什么不同。如果是第一种理解,孩子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有了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孩子停留在第二种理解上,那说明孩子还认识不到错误,这件事对他的成长没有起到教育作用,说明他还不能明辨是非。于是我主动和他的家长联系,了解一下孩子回家是怎么和家长说的,家长反馈孩子确实问妈妈:“说老师胖对吗?”家长还教育了他,但不知道孩子直接给老师起绰号。很显然从家长的话语里,家长跟我的理解一样:说老师“胖”和说老师是“胖子”不是一个概念,家长也认识到孩子回家轻描淡写地描述以减轻自己过错的真实目的,也意识到孩子不诚实的表现。于是我们又坐在一起和孩子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认识到不管是对谁,给别人起绰号是不好的行为,特别是起这种揭别人短处的外号更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礼貌,妈妈还告诉她,这么说老师更不对,应该尊重老师。教育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让孩子知道在日常的交往中应如何与人交流与相处,这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也是作为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所谓:教师的职业就是“立德树人”。
对于孩子的错误,不管是大是小,我们每一位老师不能太苛刻,都要有一点儿雅量,有一颗宽容之心,最大限度地宽容孩子。教师能够在非常生气的时候,宽容对待自己的孩子,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方法更加艺术。但是,宽容并不是无目的的纵容,并非没有界线,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孩子理解、尊重,给予充分的反思的时间,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只有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对一些小错误,我们要以期待的目光去等待他们的进步,宽容会令你的教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无定法,在于你用什么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宽容是一方很好的药剂。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
我们都知道,作为老师也好,作为班主任也好,最重要的首先要有爱心,但我认为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更为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能把这种爱融会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就是一种教育智慧,这也应该是我们学校以智慧育人的一个朝向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