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我送走了“书信班”,9月份开学又接了新的一年级,与新的“毛毛虫”相遇,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我手写我心”,我把我和孩子之间原汁原味、点点滴滴的故事,以教育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次品读时,我惊喜地发现:教育原来有这么令人流连忘返的领域,教育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个时候,教育的幸福会自动来到我身边。
学校是一段旅程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今天是8月31日——孩子们第一天到校的日子,早上,我早早地来到学校。
教学楼前已人头攒动——站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家长们忙着在公告栏前搜寻自己孩子的名字,因为上面是孩子们分班的情况(今年,我校共招收了7个班,近400名孩子)。孩子们有的在欢快地追捉、嬉戏——这些可能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已熟悉了这儿的环境;有的则表现得很新奇与兴奋,享受着学校带给他们的暖暖的环境与氛围;有的则表现得异常不安,羞涩地拽着家长的衣角,不肯离开家长的视线。看着这些性格各异的孩子,我心中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来到教室,迎接一个个新来的同学,我给他们送上了第一声问候——孩子们,你们好!祝贺你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孩子了。孩子们兴奋极了,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着我的问候与祝福。孩子们先临时找个位子坐下来,不一会儿,多数孩子已找到了以前熟悉的小伙伴(在幼儿园可能是同一个班或是邻居等),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但有一个孩子表现得很异常,哭得像个泪人似的,不肯让妈妈离开。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摸着她的头,关切地问:“孩子,怎么了?”她泣不成声,“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了,更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她开始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我一边帮她擦眼泪,一边鼓励她:“哎,这就对了。上学多好呀,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和老师。”孩子使劲地点着头,最后终于挣脱开妈妈的手,自己安然地留了下来。
我知道孩子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把一种美好的期待与愿望寄托在了学校与老师身上。因此说学校是一段旅程,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期待与梦想,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的期待与梦想成为现实,让孩子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开始一段幸福的旅程。
我班的“小豆豆”(一)——初露锋芒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开学后的一周内我们主要进行入学教育,今天我和孩子们讨论的主题是“课堂礼仪”,一开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言,没有一点儿秩序。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而且声音要洪亮……”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和目的,我进一步追问:“谁能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当我强调到这一点后,多数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指明几个孩子阐释自己的观点。当我点到第三个同学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耐烦了——“讨厌”二字从他嘴中顺口而出。我有些诧异,但我知道“童言无忌”,孩子应该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心平气和地问:“为什么说老师讨厌呀?”“我举手你为什么不叫我?”他理直气壮。哦,我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我正面引导:“那么多同学举手,老师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叫到,但是你举手老师已经看到了,老师知道你是个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好孩子了。”他态度有些缓和,很执拗地勉强安定了下来。
我们继续上课,刚过一会儿,他和附近几个同学又争吵起来。我走过去问明原因,原来是这个同学的书包掉到了地上,但他非要他的同桌帮他捡,他的同桌不捡,他就使劲拽同桌的衣服,其他同学看不过去了,都在指责他:“你自己弄到地上的,你应该自己捡。”“我就不捡!”我看他态度那么强硬,严肃地问:“你为什么不自己捡?”“他为什么不帮助我?她应该给我捡。”他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有困难,同学应该帮助你,但是现在你有困难吗?你自己完全能捡起来,为什么要别人帮忙呢?”“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他还是不捡,我开始鼓励、激将,最后他开始用脚去勾书包,我顺势给他找了个台阶:“你看,小航自己捡起来了,真厉害!”这招儿还真灵,虽不是很情愿,但他最终还是把书包捡起来了。
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极端的孩子,在以后的班级工作中,还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如何处理好这些微妙的关系,将是教育这个孩子成败的关键。
我班的“小豆豆”(二)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小航同学虽然很有个性,很霸道,但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知识学得非常快,《好孩子》这首儿歌他是第一个背诵通过的。而且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下午,我一走进教室,他就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在我身边转来转去,最后竟然在我手背上亲了一下,才“心满意足”地、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个孩子看来是个感情比较外露的孩子,而且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很民主,但是对孩子行为规范教育以及规则意识教育这一方面相对比较欠缺,在人格成长方面相对滞后。发现孩子的问题后,我决定和家长进行沟通,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与方案。
今天家长来送孩子的时候,我与他爸爸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他爸爸说:“我了解孩子的这一情况是在今年的三四月份,幼儿园的老师才告诉我们。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努力做孩子的工作,据幼儿园的老师反映,较以前有进步。”根据他的反映,看来这个孩子以前比现在表现得还要霸道。家长表示他也愿意和老师一同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教育,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有家长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创造“小豆豆”的奇迹,让“小豆豆”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懂得遵守规矩。
我班的“小豆豆”(三)——小助手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今天,小航的进步非常大。课堂上,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大门的孩子们坐不住,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他们仍然不能有秩序地坐好,我站在讲台前很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想通过目光的交流让他们安静下来(在高年级我一直沿用这一办法),但是这一招在他们身上失灵了。这时,小航已非常安静地端坐在座位上,静候课的开始。当他看到我观察了好长时间好多孩子还不能安静下来的时候,他有些着急了,替我组织起纪律来:一边看着我,一边大喊“一二三”,有几个同学随声附和:“坐端正!”教室里安静了许多。看着小航那认真的样子,我蛮喜欢。他不仅自己能自觉遵守纪律,而且能做老师的小助手了。看来,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如沐春风般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期待着“小豆豆”的更大进步。
让我感动的教师节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被人惦念、问候更是一种幸福。教师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温馨、温暖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总能得到孩子及家长的亲切问候。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天早上,一场秋雨给我带来了一丝凉意,当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手捧鲜花一拥而上——“隆老师,节日快乐!”一声声问候,顿时把我的心温暖、融化,我被孩子们的真诚所感动,向孩子们表达谢意的同时,我不停地嘱咐孩子们:“有你们的问候老师就很幸福、很知足了,以后千万不要再花钱买礼物,如果你们为老师亲手制作一张贺卡,老师会更喜欢。”孩子们天真地问:“真的?”“当然了!”我坚定地回答,孩子们心领神会地笑了。
整个上午我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原来都是我今年刚送走的已毕业的孩子家长给我发来的短信,他们真诚的问候和话语更是让我感动:
孩子虽然离开了您的身边,但我和她对您的感情和祝福却从未离开您的身边。想想她因为对您的思念,经常泪洒枕边,我在感动之余,也在深深地感谢:感谢您无私的爱,让她在沐浴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爱别人。这是她终身受益的财富。值此佳节来临,送上我真诚的祝愿:愿您的爱能遍洒每一亩孩子的心田,您在那里尽情种桃李种春风,同时也收获春华秋实人间情。
——文嘉妈妈
随后又收到了致远妈妈、小童妈妈、蒋雨、文娜等同学的问候与祝福:“隆老师:您好!我是文娜,今天本来要去看您的,结果没去成,很可惜。祝您节日快乐!中秋快乐!天天快乐!”“隆老师:我是蒋雨,教师节快乐!”中午打开邮箱,又收到齐蓉发的电子贺卡。虽是简短的几句问候,但那是孩子一份真诚的心,孩子毕业了心还想着老师,这是做教师的最大幸福与乐趣。
晚上7点30分,我们一年级要召开首次家长会,不到7点我就赶到教室,想跟家长们聊一聊孩子的情况。刚到教室,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是我毕业的孩子——泽龙、陈晨、胜男、淑雅,他们白天上课没有时间,所以晚上抽时间来看望我。我急忙赶过去,和他们聊了十几分钟。他们见到我很兴奋,一直和我聊着原来我们五(二)班同学的情况及现在的学习状况。他们还说本来要来的同学还很多,但因为家太远没有来,我急忙阻止他们,以后晚上可不要独自出来,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发邮件……孩子们和我要说的话好像说不完,但因为家长会马上就要开始,我忍痛割爱,提前和他们说“再见”。
回忆今年的教师节,我的幸福与感动升级,因为我不仅拥有现在的一年级孩子,还拥有我以前教过的孩子。当老师,真是幸福!
我班的“小豆豆”(四)——大手拉小手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小航对我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每次见到我老远就伸出小手,出于母亲般的爱恋我会很自然地“大手拉小手”。
今天,下了课间操后,我和张老师站在教室门口交流孩子们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小航又来到我们身边,他拉着我的手很天真地说:“一个瘦瘦的老师,一个胖乎乎的老师。”“那,哪个老师好看呀?”我故意逗他。“都好看!”他很认真的样子。“真的吗?”我反问。“就是,以前我妈妈不认识你,昨天开完家长会妈妈还说‘隆老师很漂亮’!”听后,我和张老师相视而笑。为了见证他的真诚,他还踮起脚摸着我盘起的辫子振振有词地说:“你看,你的大辫子就很漂亮,我妈妈也是这样的辫子。”看来,在孩子心目中,他喜欢的每个老师都是最美丽、最漂亮的,就如他心目中的妈妈一样美丽、漂亮。
孩子真是可爱!他们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如一株株幼苗般需要呵护与培育。前几天小航还因为我没有叫他回答问题说我“讨厌”,而现在又这么喜欢我,甚至崇拜我。而且在课堂上,他懂得了谦让,每当他举手的时候,我会给他以鼓励的目光或摸摸他的小脑袋,并小声说:“你真聪明!老师知道你会了,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好吗?”他会很高兴地点点头。今天当他回答了一次问题再次举手的时候,我以眼神给他以肯定和鼓励,他也心领神会,而且念念有词:“要把机会让给别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老师引领到位,孩子就会做到。看到小航的进步与可爱之处,我从心底里喜欢。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
一分钟批评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当教师的有一种同样的感受,星期五的课(特别是下午的课)效果特差。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到了周末也有疲劳期吧,一周五天连轴转,对刚开始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确实很累,早就盼望着结束一周的课程轻轻松松地玩一下。
这个周五下午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响过第一遍预备铃我就向教室走去。一下楼,我就看见门厅里有不少孩子还在你追我赶,玩得正欢呢,等走近了仔细瞅瞅——不是我们班的,我的心里舒了一口气,但出于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我还是招呼那些孩子赶快进教室。看来我们班在这一点的教育上还是有成效的,孩子起码知道“铃声响,进课堂”。走进我班教室,眼前的一幕又让我“大跌眼镜”:多数孩子虽然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但是东倒西歪,很不成样子,甚至还有几个同学在过道里打闹。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这些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不合常规的做法,我们都应该看成是正常的。之所以还存在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因此,现在我要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明白“铃声响,进课堂”之后要做的是什么。因此,我暂时把那几个同学留在身边,进行了“一分钟批评”:事先告诉孩子们,当我不能接受他们的行为时,就会批评他们;在事情发生后就立刻批评孩子;具体地指出还做错了什么;我明确地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行为带给我怎样的感受;沉默几秒钟后,制造出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气氛——让孩子们好好体会我此时的感受;等我平静之后,就用肢体语言让孩子知道我始终是原谅、包容他们的。并告诉孩子,虽然他们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我觉得他们还是好孩子。
虽然我只用了一分钟来批评孩子,但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孩子真正明白了他今天做错了什么事,这样做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做会更好。也就是做到了让孩子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指出改进的方式、方法和标准等。最为重要的是,在批评的后半分钟里,我让孩子感受到:我是爱他们的,我对他们永远不离不弃。
累,并快乐着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中秋放假三天,没承想倒患上了感冒,看来当老师的就是这样的“贱”脾气——闲不住,这不,一闲下来更闲出病来了。不仅是我,而且同办公室的张老师、赵老师,还有年龄最小的王老师,今天身体都不舒服。即使这样,我们没有一个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上课的。这足以看出这个团队的敬业精神,虽然现在我们并不提倡老师为了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作为老师来说,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能不耽误课绝不耽误,这应该就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自己给自己定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吧。
人们都知道教一年级累,特别是最初几个月,因为孩子年龄小还不懂规矩。现在看来,只能说是事实胜于雄辩,从我们几个一年级老师的身体状况上就能说明这一点。但是,我们感觉——累,并快乐着!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其他高年级孩子所没有的那种童真、可爱。
我班的“小豆豆”(五)——决斗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今天下午,在我的数学课上,小航竟然和后位的一个男孩打了起来。一开始,他是倾斜着身子和后位角逐,这个架势对他来说可能不占优势,最后他居然直接扭过身去,两脚在桌子底下踢打起来。更难理解的是,这愈演愈烈的“战斗”竟然是在我的注视下演变的,就发生在我从黑板走到他们身边的一刹那。可见,孩子“无视”我的存在。我一个箭步过去,进行制止。小航还振振有词:“他也打我了。”看来,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两个人都有责任,只是责任孰轻孰重的问题。为了秉公处理,也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是给其他同学一个警示。我把他俩叫到了讲台前:“你们打架还有理了?是不是想比比谁更厉害?那就来场擂台赛吧,现场比比。”你猜小航怎么说,“真的?”说着就跃跃欲试。看来,孩子就是孩子,还真不能和他认真,他那口气还真把我说的气话当真了。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自己闯的祸我还得自己收拾,我赶紧改变语气:“你说呢?”这次他可能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做出了欲言又止的动作。于是我批评了他们几句,让他们回位上坐好。这次,小航没有过激的言辞,只是嘴巴噘得老高,很不高兴,当我说:“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老师就不喜欢你了”的时候,他眼圈红了,看来他还是很在乎我对他的评价的。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又于心不忍——很心疼,于是我赶紧补充:“只要改了,还是个好孩子,老师照样喜欢你。”这时,他又破涕为笑,使劲地点了点头,脸上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孩子啊,你真是让我恨不得、气不得,只有心疼和宠爱的分儿了。但是,为了能让你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必要的批评是难免的。孩子,等你大了就理解了。
妙用智慧果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今天中午放学,小秋颖俯在我耳边疑惑地问:“隆老师,今天你怎么不叫我回答问题了?”我看出了孩子的伤心和无助。是啊,秋颖一向是一个回答问题很积极的孩子,而且思维特别活跃,很有独到之处。刚入学的几周,别的孩子思路打不开,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或者跟不上思路,而她总能以超出别的孩子的思维模式并用非常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她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对较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在一点点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听课习惯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慢慢地更多的孩子知道了怎么来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像秋颖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关注的重点转移到那些学习及思考习惯还没有走上正轨的孩子,为的是让全体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步入正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及思考习惯。这样有很多高高举手的孩子却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甚至伤害,他们往往会表现得很失望。如何让这些孩子永远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而不至于让他们失望、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呢?
对,发挥智慧果的作用。智慧果是我奖励孩子的一种方式,开学初,我在我班的宣传栏上种上了四棵智慧树。这四棵智慧树本来是想激励孩子们习惯养成教育而种植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棵。哪个小组表现好了,就在那个小组的智慧树上添一颗智慧果——红红的苹果。这确实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课前孩子知道“铃声响,进课堂”后静等老师来上课。既然智慧果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何不拓展它的用途,将这一激励机制拓展到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上呢。因此,我向孩子们宣布:智慧树上不仅要结红红的苹果,而且还有黄澄澄的鸭梨。老师决定根据你们的表现,课堂上行为习惯达标的就可以奖一个大大的鸭梨,而且鸭梨这个智慧果是流动的,不是终身制。你得到这个智慧果后,如果表现不好了老师还要收回。所以这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而且对于得到智慧果而且表现很好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们:智慧果是你们智慧成果的象征,课堂上你的积极表现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你们应该发扬谦让的精神,把机会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我会找不同的孩子来回答。不过,只要你会的问题,就一定要举手示意我,跟老师有效地沟通,便于老师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鉴于此,我对秋颖说:“孩子,老师看到你举手了,你表现非常好,老师心里清楚,老师知道。老师没有叫你回答,是因为老师信任你,想让你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孩子。只要你表现好,积极思考问题,老师下午就要奖励给你智慧果。得到智慧果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释然。相信孩子会对下午的数学课怀有一种特殊的期待,我一定不会让孩子失望。好孩子也是需要奖励的,更需要老师随堂的鼓励和表扬: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爱抚……
我班的“小豆豆”(六)——两全其美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小豆豆”每节课课间时间都要跑到办公室来,无所事事地在我周围转来转去,“小航,有事吗?”我故意逗他。他傻傻地笑笑,显然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有时我就让他帮我拿着教科书,我们手拉着手向教室走去。看来,小航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所以才老往办公室跑。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与同学的交往,因为下课的时间他多数是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每每我让他把作业捎给××同学,他都问一句:“××是谁?”看来,他对我们班里的孩子能认识的实在很少,了解那就更少了。怎样才能引导孩子真正走到孩子们中间,同时也能满足他能每天到办公室的愿望呢?仔细想过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宣布让小航担任他们组的数学小组长,当时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小航,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笑容里写满了自信、自豪与自得。其实,小家伙哪里知道,老师还有另外的“目的”与“企图”: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去办公室交作业、搬作业,以满足他想见老师的愿望。同时我也跟他约定:除去搬作业、交作业,其他时间不准随便到办公室来。这样岂不两全其美、一举两得。
教育是一件非常细致又非常复杂的工作,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使孩子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才真正做到了人文教育、人文管理。
论坛发帖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因为国庆节前数学课本刚发到孩子手中,所以本周主要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将课本中的习题进一步深化并在课堂由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完成,以教给孩子做题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两天的练习,我发现了孩子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识字量比较大的孩子能自己阅读题目并领会题目意思,而阅读量少的孩子就连最基本的“多少、高矮、长短”等字都不认识(当然,这样的是极少数),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也使这极少数孩子越发感觉吃力。
因此,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及阅读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请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孩子的家长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我在这儿发表这些言论,那些家长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就更难让他们来这儿与老师交流了。在这里,我只是希望,我们班那些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能像你们这些进入论坛的家长一样,每天多陪陪孩子,每晚看看孩子的数学课本(现在课本上有孩子在学校做过的题目,已经批阅过的),从中进一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和我、和张老师一道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优秀,同时引领更多的家长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最后,我以在《朗读手册》上摘抄的一段话(有更改)与大家共勉,同时也希望引起我们做家长的思考(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儿子上七年级):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关键是父母是否知道哪些是对孩子有好处的。比如说:孩子每天在电视机前开开心心、安安静静就很好呢?还是觉得看电视是有害的,应该每天读书给孩子听更好一些?
1996年吉姆·崔利斯(本书作者)对加利福尼亚州2420名移民儿童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越长;孩子的平均分数与家庭作业、看电视、缺课都密切相关。所有这些研究证明,孩子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长大后是否有成就,关键是看父母或亲戚——在孩子童年时亲近孩子的人——要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不做错误的事。
而对于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您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多陪陪孩子,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读书习惯。(www.xing528.com)
我班的“小豆豆”(七)——“我俩都不对”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今天中午放学铃声响过,我环顾一周,同办公室的老师只剩下教美术的张老师一人,我想招呼她一起离开。可是眼睛扫过去,一个熟悉的小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咦,这不是我们班的小航吗?我怕认错了,专程走近了仔细瞅瞅,一点儿没错,正是他。“小航,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呀?”我边说边走了过去。“她不给我我的宝石了。”他一脸的委屈,这时我才注意到张老师的脸色也有点儿不对劲。看来,这“师徒俩”是闹矛盾了,我不能坐视不管,只有当“和事佬”了。
“张老师为什么拿你的宝石呀?你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我开始试探着问。“我没有做错事,她拿我的宝石是她不对。”他振振有词。“我拿你的宝石,我不对。那我为什么拿你的宝石呀?你跟隆老师说说。”张老师有点儿耐不住性子了,生气地说。“是呀,张老师为什么拿你宝石呀?”我随声附和。“我上课玩宝石了。”这次小航说话没有了底气。我乘胜追击:“你上课玩宝石,是谁不对呀?”“我俩都不对!”听小航这么一说,我对他执拗、偏执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个层次。从开学第一天,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就是因为他的桀骜不驯、蛮横霸道。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我已琢磨透了他的性情,相对来说,在我面前,他会表现得比较温顺,基本能接受我的观点与教育。因为我是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不仅要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让他知道应该怎么做。这次,我这个“和事佬”不能中途退场,要坚持到最后。
看到小航这态度,张老师更生气了:“你先走吧,下午叫你家长来拿宝石。”见状,我赶紧圆场:“小航,你上课玩东西对不对?”“不对。”看来,他对这最基本的课堂纪律没有什么异议。“你上课玩东西,老师给你拿走,应不应该?”“应该。”这次他说得很不情愿,说完接着补充了一句:“那现在下课了,她也应该还给我了。”小航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自己辩解,从对老师的称呼上,他没有摆正他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他就一直没有称呼张老师为“老师”,而一直是“她怎么样,她怎么样”地称呼。实际上,在他的意识里,他还一直把这件事和平时与小朋友之间的摩擦与矛盾混为一谈,他还根本没有把这件事上升到“课堂上孩子不遵守纪律老师进行正当的惩罚”的层次。因此,我必须让他认识到这一点。
于是我把他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航,你上课玩东西,老师没收,这是应该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老师一点儿错误都没有。再说,老师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你记住这次教训,让你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其实还是为了你好。当然,老师不会把你的东西占为己有,只要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现好了,老师还会把东西还给你。”听我说了这么多,小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你现在说,老师给你没收了宝石,老师有错吗?”“没有。”“这件事是谁错了?”“我错了。”苦口婆心地解释、劝说,孩子终于明辨了是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看,你刚才惹张老师生气了,现在你该怎么做呀?”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我在中间调解。“张老师,对不起!”孩子真诚地向张老师道歉。“好了,没事了。记得以后上课不能再玩东西了。”张老师抚摩着小航的头心平气和地说。随后又把小航心爱的宝石物归原主。
哪承想,小航一拿到宝石,像变了个人似的,抢着宝石边跑边喊:“以后再也不给你了!”听到这话,我心塞。苦口婆心的说教,看来并没有真正深入孩子内心,孩子的潜意识里还认为是张老师抢了他的宝石。我压压火,又一次拉起小航的手,心平气和地说:“张老师没收你的宝石,并不是抢你的宝石,她只是想让你知道上课玩宝石是不对的,表现好了老师还是要还给你的……”小航再次表示接受,但孩子心里的疙瘩到底有多大,应该还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打开这一心结。下午,我问起张老师此事,张老师说:“下午他来找过我了,他跟我说,他妈妈跟他说我是跟他闹着玩的。”我对家长的这一教育方式不是很赞同。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应该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让孩子知道,上课玩东西就是不对,老师没收是应该的,而不应该蒙混过关,让孩子有这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样长期下去,孩子最终还是“找不着北”。
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跟家长交流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喜欢上了我的数学课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孩子在做习题,我在行间巡回指导。早做完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让我看他们做得对不对,我对他们给予适时的鼓励:或点头、或微笑、或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或竖起大拇指。得到肯定的孩子笑得很灿烂,表现出心满意足、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对那些做题中出现错误的孩子,我及时指出,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再一一订正,一直到全部做对为止(改对了,同样能得到我的鼓励及赞扬)。总之,每节课,我力争让孩子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完成所学内容,课下从来没有书面作业。我的观点是,只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掌握了,课下没有必要重复地进行训练。依据课程要求,课下我多数会布置一些动手操作、实地考察、参观之类的实践性作业。但是,在课堂上,必须提高效率,并且对每个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发现个别问题,当堂进行指导,真正达到“堂堂清”。
可能孩子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得很轻松,而且总能得到老师适当的鼓励或物质奖励(智慧果),因此,他们对我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今天,一个孩子走到我面前,仰着小脸告诉我:“隆老师,我很喜欢上数学课。”听到孩子说这些,我好欣慰!让孩子因为喜欢我进而喜欢我所教的这门学科,一直是我的追求。的确,在我以前所教过的孩子中,我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会对我的数学课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可是,对于这群“小毛毛虫”,在入学短短一个月多一点儿的时间内,能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实乃不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不喜欢,怎么谈得上学好呢,因此,“让孩子喜欢我的数学课”仍然是我毕生的追求和目标,相信有这一条做屏障,一定会有“小毛毛虫们”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自由呼吸的身影。
论坛搬家的开篇之作——牵着蜗牛去散步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偶然一次机会在网上搜索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尽力在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她,我唬她,我责备她,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她,我扯她,我甚至想踢她,蜗牛受了伤,她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样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出于职业的“惯性”,看过这个故事,我突然想到了我和我的“毛毛虫”。有时我们会抱怨孩子如何不学习、不听话,如何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如何不听课、不遵守纪律……甚至因此而着急上火。
其实,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心态,想想这些“小毛毛虫”在我们的悉心教育与指导下一天天都在进步:懂得了基本的行为习惯,“铃声响,进课堂,静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小手高高举起,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问题;课下,热情地围着你问这问那,一声一个“老师”地叫着,听着多舒服呀!
——教师的幸福感就在这“润物细无声”中沁人心脾。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急功近利”,想着让刚入学的孩子在一两天之内就像高年级的孩子那么“井然有序”。我们应该给自己和孩子都留一点儿空间,慢慢地来欣赏一路的风景。如果只顾匆匆赶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甚至心烦气躁只想直奔目标,却不知道如何用心去体会“化蛹为蝶”过程中的美丽,那只会失去太多的鲜花美景。
总之,只要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永远保持阳光的心态,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因此,我每天要怀揣一颗“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来细细体味“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我班的小豆豆(八)——第一篇数学日记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上周四至周五,小航病了没有来上学,我把星期天作业发到了我们班的主题帖上,他可能是在网上看到了我布置的作业,居然根据我布置的观察和操作作业完成了一篇数学日记。虽然日记内容多半是用拼音拼写的,但语言的叙述还算完整,基本上说清楚了他在家是怎样和妈妈整理房间的。这么小的孩子,家长就能指导孩子写数学日记,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从而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理念很超前。另外,孩子这种不怕困难,不嫌麻烦,把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拼音)和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受小航的启发,我在想,等孩子们学的字稍微多一点儿后,我真的应该试着让孩子写数学日记了。
小原的变化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小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刚入学的时候,一口的“鲁西腔”。第一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明白。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我把耳朵贴到他嘴边认真听了三四遍勉强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后我再当翻译,把他的意思转述给全班孩子听。当时尽管我在极力维持秩序,但由于他的话让孩子们觉得确实很好笑,结果还是引得孩子们哄堂大笑。本来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纪律就很难组织,再加上他的“外国话”搅得课堂更乱了。但是,作为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尽快融入班集体中,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于是,我宣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原学说普通话,好不好?”孩子们满口答应。以后的几天里,我看到孩子们非常热情地和小原在一起交流。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一个星期的时间,小原的普通话虽不是很达标,但已经能让我们听得非常清楚了——这是他的进步之一。
由于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因此,他在一些知识学习和掌握上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在县城长大的孩子。不仅字认得少,而且就连数学上最基本的0~9这几个数字的书写,也极不像样,数字小得像小蚂蚁,就更不要说要占左半格了,在他的意识里根本没有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的意识,只是觉得能写出来就行了。因此,当我发现了他的问题,对他进行耐心的、手把手的指导的时候,他觉得要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那些数字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多鼓励、多指导、多帮助,慢慢地,他开始把数字写得大了一点儿。然后又知道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并且越来越尽量能按规范要求书写了。一个月后,再将他写的数字与以前的对比一下,简直不相信是出自一人之手——这是他的进步之二。
说话、写字这两关过了之后,就该改正听课习惯了,起初他也是习惯最差的一个。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上课要听什么,怎么听,每当我带着孩子们做课本上的习题的时候,他往往是做得一塌糊涂,多数题基本上是空着,或是乱涂乱写一通。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给予他过多的压力,而是多鼓励他,指导他如何去认真听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或是对他的作业进行单独的个别指导。在指导期间,我发现这孩子一个最大的优点:单独给他讲的时候,他的理解能力并不差。课堂上之所以做不对,关键是不会听课,这一点增强了我对他的信心。其实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差异多数是在习惯上,只要习惯好了,会听课了,多数孩子都能学会。因此说,低年级孩子们之间智力上的差异不明显,关键是习惯上的差异。于是,我又一次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小原,老师发现你很聪明,如果上课再认真听课,这些知识对你来说是‘小菜一碟’。老师相信,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学好的。”之后,课堂上我继续给予他更多的关注,突然间,从上一星期开始,我发现他听课时精力特别投入,举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积极踊跃。看来,对这个孩子来说,好习惯已慢慢养成,上周五的作业他的进步也特别明显。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他的表现不只是积极、踊跃了,那简直是亢奋,一节课他的小手一直是举得高高的,而且还不停站起来。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整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当时仅有几个孩子说得比较好,而他就是其中一位。看到他的积极表现,听到他高水平的发言,我为之一震。一个多月的努力,孩子的变化之大,真是让我欣慰。这是孩子的第三大进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看到孩子的进步,不仅老师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更关键的是让孩子树立了自信,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学习充满了希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再一次相信这句话不无道理。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特别的便条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主要是领着孩子们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做准备。从做题的速度及理解力上可以看出孩子之间的差异存在,但不是很大,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习惯上。因为有那么几个孩子,我在集体指导的时候,他听得不认真,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结果就落在了“大部队”的后面。还有的个别孩子是因为贪玩,布置完作业之后,他不是麻麻利利快点写作业,而是磨磨蹭蹭先玩一会儿再写。一开始我会悄悄地走过去提醒他一下,后来做得快的孩子已经完成了,我开始给他们批阅,结果就有几个孩子又“钻空子”玩了起来。一节课下来,多数孩子是提早完成了作业,而有的孩子却当堂没有按时完成,甚至有两个孩子在课堂上做得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陷入了沉思,怎样让这部分孩子跟上来,将是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我采取了以下方式,给这两名家长写了便条:××家长: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您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出错太多),请您在家督促其完成(或指导其改正错误)。
对这一做法,我不知家长是否能认可。我一直坚信:家长永远是教育战线上的同盟军,离开了家长的支持,教师犹如孤军作战,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有了家长的支持,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说,学校、家庭都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基地,让我们携手,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家长的电话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昨天接到孟伦妈妈的电话,向我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她说在信中看到孩子的名字在“习惯很好,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之列,她有点儿为孩子的不回答问题而着急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也是这样,很遵守纪律,但是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我们一直想改变一下孩子的这一状况,也不知从哪里做起。隆老师,我早就听说您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听着家长急切的话语,我很理解做家长的心情,因为我也曾是一年级孩子的妈妈。“您不用着急,孩子并不像您想象的那么腼腆,课堂上他也不是一点儿都不举手,只是比起那些很积极的孩子来,不是太善于表现。”“我在家经常跟他说,上课一定要认真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那么多孩子,即使老师没有叫到你,你也要举手,让老师明白你已经会了。”家长如此理解老师并和老师的教育理念如此一致,我很欣慰!“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的确像您说的那样,很多时候,孩子举手并不一定叫他来回答,但是只要会了就应该积极举手示意我,让我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理解能力。”“性格方面孩子在家表现怎么样?”我进一步追问。“在家还算可以,但是出了门就不行了。显得很腼腆,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孩子越是这样,您就越应该多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带他经常和邻居或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在一起交流。再就是如果孩子见到长辈没有主动打招呼,您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怎么不爱说话之类的话,这样会强化孩子自己不爱说话的认识,对孩子的成长会有负面影响。但您可以在回到家之后,告诉孩子见到长辈或熟悉的小朋友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明白道理之后,下一次出门可能就不一样了。”“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好,当孩子出门不主动打招呼的时候,我老是好当面说他,以后我也要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听着孩子妈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得如此之快,我很欣赏!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不太适宜的,如果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吸取与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隆老师,我会在家逐步改变一些教育方式,您在学校也多关注一下他,看他以后有没有进步。”“我会的,每个孩子都是老师关注的对象,我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其实孩子很喜欢跟老师在一起,上周五的阳光体育课上,您与孩子们一起玩投毽子(拿毽子往篮球筐里投),孩子回来可高兴了。把您的动作、投中几个描述得很细致。”听到家长说这些,我才想起了上周五的一幕,当时是孟伦跟另外一个小男孩拿着毽子在玩,我就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孩子的心目中竟然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会让孩子激动甚至兴奋。看来,作为教师,我应该找更多的时间真正走到孩子们中间,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这会让他们觉得老师离他们很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这一点我还需努力做得更好。
2分的精神奖励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上午第一节课期中考试,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数学测试,作为老师,我也像孩子般急切地想知道考试结果,所以回到办公室马不停蹄地阅卷、划分等级、进行试卷分析,等一切就绪,正好到放学时间。下午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我把卷子发下去,简单分析之后,进行讲评。下课的时候,我正从教室往外走,发觉有人在后面拽我的衣角,我以为是小航呢(小航经常有这样的动作),回头一看,原来是秋颖。“有事吗?”我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她。她手拿着刚发的卷子,指着其中一道题给我看,我仔细瞅瞅,没什么问题呀!秋颖见我疑惑不解,忙着向我解释:“老师,我不应该得满分,这道题我忘做了,刚补上的。”经她这么一说,我才明白过来。同时我也被孩子的真诚所感动,孩子这么诚实,有着这么美好的心灵,实在是可贵!于是,我当场表态:“你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老师就把这2分奖励给你,不给你扣分了。”
孩子有些疑惑地看看我,不好意思地笑着离开了。
满分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很圆满的分数,而一旦丢掉2分就意味着与满分无缘,这在孩子眼里,应该是最重要的2分。但是,秋颖——一个刚满6岁的小女孩,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抛开一切私心,向老师坦承这无人知晓的秘密,是多么高尚的行为啊!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把这2分作为最高奖赏奖励给她,这2分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它应有的分值,它代表的是孩子纯真的心灵和至高无上的道德观念。
作为老师,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这2分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引领,让诚实、善良、美好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我班的“小豆豆”(九)——课堂因你而精彩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日有进步,日益优秀”是我校的校训,旨在期盼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有进步,一天比一天更优秀。我班的孩子自2008年9月份至今,入学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近千个工作日的守候,我亲历了孩子们由毛毛虫日渐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其间虽然有辛酸和艰难,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心里真的好欣慰、好感动。
小航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名人”了,不管是同年级的老师还是其他年级的老师,都知道三年级二班有一个特聪明、特好事、又特可爱的小男孩。记得刚入学时,他曾因在课堂上我没有每次都叫他回答问题而大声质问我:“为什么不叫我?”也曾因同桌比他写作业快,而强行给同桌擦掉比他多写的部分;犯了错误,老师在批评教育他的时候,他会振振有词:“你不能说我不好,不能说不喜欢我!”……他的顽劣与可爱曾让我哭笑不得。现在想想,还如昨日,可现在的小航已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现在他仍然被教师们所瞩目,但更多的是看重他课堂上的表现。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次公开课上,当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理解了除法竖式的算理和各部分的含义后,教师又出示23÷5这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尝试让孩子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五几二十三?师及时提醒摆小棒分分看,通过操作,23盆花,每5盆一组,能分4组,还剩3盆。那在竖式中该怎么表示呢?师及时点拨,通过努力,生终于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算理,小航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哦,原来是这样!”一语道破了他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真正展现了孩子学习思维的原始状态,可见他在课堂上学得是多么投入,同时学习也给他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后,他马上提出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位的怎么算?我及时鼓励:新航很会思考问题,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所要解决的问题。顺水推舟,我接着出示了一道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使课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每当看到小航的进步,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课堂因你而精彩!
与孩子PK,需斗智,勿斗勇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上周五是今冬“交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九”)的第三天,确实应验了俗语中的“一九二九不出手”(意思是:一九、二九的天气很冷,以至于不敢露手)。刺骨的西北风呼呼地刮,气温降到了零下9℃。
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阳光体育,课前我们几个老师商定:这么冷的天不适合户外活动,我们就不出去上体育课了。在做这个决定的同时,我们也知道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们很期盼每周五的这节阳光体育课,每次都会提前把书包收拾好,等老师布置完作业迫不及待“冲”下楼去玩。如果突然说不上阳光体育课了,从思想上孩子们肯定接受不了。不出所料,当我走到教室的时候,从孩子们灿烂的小脸上我已看出了他们对阳光体育课的期待(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天气的寒冷),就等我一声令下“飞”出教室了。
看到此景,我更意识到压力在加剧,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从为孩子着想的角度出发,我还是硬着头皮开腔了:“今天外面太冷了,阳光体育课上内堂。”“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为什么?”“我们不怕冷”……一声声、一句句抱怨的话接踵而至,看来,迫于天气原因不能上阳光体育课这一现实孩子们根本不接受,更不会考虑老师是为他们的冷暖着想,怕他们冻感冒了。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这个时候不能和孩子们闹僵,要斗智,不能斗勇。于是,我深呼吸,调整了一下情绪:“老师做这个决定是怕外面太冷,把你们冻感冒了,既然你们不甘心、不领情,那就出去体验一下,试一试,如果觉得确实冷,以后像这样的天咱就在教室里上,如果觉得还能坚持住,愿意在外面,就照常在外面上。”“星期一每人交一份反馈报告”,我补充道。孩子们吐吐舌头,三五成群地下楼了。
星期一,我收到孩子们以日记形式写来的反馈报告:
生1:……一下去,妈呀!冷冷的风像一只狞笑的怪兽,冲我迎面扑来。我赶紧用手挡住脸,可风还是吹得我浑身发抖,我快快地跑到操场,刚暖和了一点点,这时,风更大了,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惨叫声,我却站在操场中间冻得不知所措了……万幸万幸,下课铃响了,我赶紧去整队,整着队,我心想:这就是不听话的后果呀!
生2:……到了外面,我们才发现,原来刺骨的寒风中真没什么好玩的,还把我们冻得够呛。在放学的路上,我还边走边想,太冷了,真不应该不听老师的话啊。
生3:……在楼下,我们被冻得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回到家,我心想: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
生4:……刚下楼觉得不是很冷,可是刚过了一会儿,我就觉得很冷了:鼻子红了,耳朵红了,手指感觉有点儿硬……我很想上去,可是怕同学说我,没敢上去。下课了,我想,我们不该这样做,要是听老师的话在教室里就不会挨冻了。
生5:……下面可真冷,我们个个后悔莫及!
生6:……啊,好冷啊!我只好跑步了。老师真的是为我们好,老师,我爱您!
看着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我想如果再有这样恶劣的天气,不用我说,他们也会乖乖自觉地待在教室里了。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独权主义者,课堂上更多的是追求民主与和谐,但是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由于小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你的好心不一定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所以,在讲民主的同时更要讲智慧——斗智,而不是斗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胜过教师的说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