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成良好听课习惯: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养成良好听课习惯: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教给孩子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产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关键处、算法规律的结论处等。由此问题引发孩子思考,第二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而第一种分法,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这样通过三次对比与质疑追问,孩子对平均分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养成良好听课习惯: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里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良好的听课习惯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培养。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课是孩子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孩子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为了培养孩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孩子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要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不同观点,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孩子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思考一是紧跟课堂的思路去听老师讲解的或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考是否明白了。二是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问题一般是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认识“十”这个计数单位,理解“十个1是一个10”,当孩子数出11根小棒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比:

这时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把10放在一起更能清楚地看出是11根。然后老师进一步追问:堆在一起的这10根小棒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表示?(动作演示:由十个1到一个10的过程。)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加上动作演示,将问题设在孩子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孩子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演示过程中理解“十个1是一个10”,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深化理解“十个1是一个10”,直至做到看到“十个1”自觉地用“一个10”来表示。这样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善于质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是孩子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对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教给孩子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产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关键处、算法规律的结论处等(平均分课例)。

《平均分》这节课上,在深化理解平均分环节判断哪个是平均分,充分利用对比帮助孩子理解,可以在几个环节引导孩子质疑,比如:对比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可引导孩子质疑:为什么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都是分成了两份,第二种是平均分,第一种为什么不是呢?

由此问题引发孩子思考,第二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而第一种分法,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从而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www.xing528.com)

在⑵⑶⑷都是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孩子质疑:这三种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为什么都是平均分?

引发孩子思考理解:不管平均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避免孩子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平均分只能平均分成两份。从而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第⑸题,指着前四组质疑:这四份每份都是三个10,是同样多的,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思考:虽然前四份每份都是三个10,每份同样多,但是最后一份是两个10,和前面的每份的根数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孩子进一步理解:必须每一份分得都是同样多才是平均分,只要其中一份与其他的不同样多就不是平均分。这样通过三次对比与质疑追问,孩子对平均分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自由提问”环节,鼓励孩子变换角度,多提问题,相互解答疑问、解决问题。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处在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孩子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孩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一年级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二年级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四年级在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时都要通过动手操作自制学具开展学习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思考,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孩子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孩子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孩子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互助性学习,孩子都要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逐渐养成习惯,以便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取得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