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协同、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益、优质、可持续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指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绿色发展方式涵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空间格局等多个领域,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基础。[1]只有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形成了不少成功经验。近年来,江苏南通大力整治长江岸线,腾退沿江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体搬迁港口码头,成功修复14平方公里土地,滨江城市会客厅基本建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曾用“沧桑巨变”一词点赞南通生态修复成果。上海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截至2020年12月,建成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园区20家,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201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营收突破1400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13.1%。重庆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动环境教育,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在课程、课时、教材、师资培训、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已实现全面普及,绿色学校的评选范围扩大到幼儿园和大学,重庆实现了环境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覆盖。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绿色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一是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占比较大,而且整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任重道远。二是能源结构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煤炭占比超过50%,石油占比约为20%,天然气不足10%,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接近85%,对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降碳减排压力巨大。三是绿色技术创新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新能源技术为例,我国已经掌握了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重要技术,但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奋力开启“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是形成绿色发展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 发展思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作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价值标准,坚定不移地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和含金量,切实降低含碳量。(www.xing528.com)
二是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是根本,是保障,是工作开展的依据。要用最严格的制度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和不可触摸的“高压线”。不仅要加强源头预防,还必须有效开展过程控制,构建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完善环境税收制度,形成环境保护的逆向倒逼和正向激励机制。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同时,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增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开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彻底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思想和粗放式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此,要加快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保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环境咨询、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生态康养、生态文旅等绿色产业。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金融,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
四是全面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在巩固“十三五”时期环境污染治理成果的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的阻隔,以“一盘棋”思维谋划源头治理、整体治理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城市与农村的生态系统修复。在城市方面,比如浙江杭州打造“全域花园式城市”,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通过5G、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应用,全面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建筑、零碳城市展。在农村方面,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丽乡村;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文化,打造特色村镇,扩展“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