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60亿人(如图5-3所示),中国移动支付技术已趋成熟。同时,近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具体规模预测见图5-4。近年移动支付技术逐渐成熟,为各APP在移动端实现打赏、付费等功能提供便利;而为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付费技术和付费观念逐渐普及,知识付费时代即将到来。
图5-3 2014—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艾媒北极星)
图5-4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艾媒北极星)(www.xing528.com)
喜马拉雅FM曾在2016年发起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首届“123知识狂欢节”,而在2017年12月3日的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上,在3日当天,内容消费总额达1.96亿元,接近首届狂欢节当天销售额的4倍。此外,知识付费行业内知乎、豆瓣、网易云课堂以及内容消费平台腾讯、爱奇艺等均跟进加入“123知识狂欢节”,激发起全民对优质知识内容付费的热情,推动知识付费观念进一步普及。知识付费行业的兴起,从对知识劳动成果的尊重出发,让原知识内容平台在依靠广告支撑赢利基础上开辟了新的赢利模式。消费者对高质量知识产品的强烈需求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提供用户基础,而付费群体支付能力相对较高则显示出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国家对于知识产品保护加强又为知识内容提供者给予了保障。整体驱动下,未来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会保持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34.8%的知识付费用户月收入在5001—8000元;81.0%的知识付费用户年龄层分布在21—40岁,即80后和90后人群;同时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知识付费用户占比达76.4%;此外,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较为偏好金融财经(46.2%)及教育培训类(40.1%)内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80后和90后群体基本属于企业中层和职场新人,这部分人群对于提升自己知识储备及学习技能有较高需求,而时间的限制往往使他们难以通过线下培训班等渠道充实自己,线上知识付费产品能较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且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以及新鲜观念接受能力较强,是知识付费的主力用户。[9]
2020年,将知识和信息包装成产品和服务的行为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泛知识付费”。由于音频独有的伴随性特征,喜马拉雅、得到、樊登读书等平台在知识付费领域做出了最为深入的探索。用户付费和广告收入共同构筑了知识付费的营收体系。
目前,知识变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平台型知识付费平台和独立知识付费平台两种,平台型知识付费平台的典型代表是喜马拉雅FM、得到等,这些平台直接生产相关知识产品;独立知识付费平台的典型代表是知乎等,这些平台不生产内容,而是通过C端的互动完成生产、消费,平台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这种模式越来越具有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