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增福利,挑战传统企业,灵活用工

共享经济:增福利,挑战传统企业,灵活用工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享经济理念促成了私有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更大的分离,通过让渡私有物品的使用权,共享双方都获得了福利的增加。就在共享经济所涉行业不断扩展的同时,共享经济的层次也在不断深化。但共享经济模式会进一步压缩许多行业的利润空间,使传统企业暴露于转型压力之下,甚至使企业的生存遭受威胁。在劳动关系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极度灵活的用工方式。

共享经济:增福利,挑战传统企业,灵活用工

2016年初,共享经济被正式录入牛津英文字典,定义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将资产或服务在个人之间进行共享。信息一般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因为共享经济,互联网个体可以在自我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将闲置的资产如汽车、公寓、自行车,甚至无线Wi-fi网络出租给他人。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新媒体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经济中的一些概念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衍生出新的意义,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新媒体和新媒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运用失当,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网络口碑营销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将面临自身身份的尴尬。

1.“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经济,是指通过新兴媒体和技术平台分享资产、技能、时间以及生产装备、生产能力等闲置资源和能力,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中,闲置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多方参与是共享经济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1)闲置资源和能力。

闲置资源和能力指社会上闲置和使用不充分的资产、资源和能力。界定明晰的所有权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个人对私有物品的占有排斥了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但是所有者并不一定能够充分使用该物品,从而产生资源的闲置。共享经济理念促成了私有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更大的分离,通过让渡私有物品的使用权,共享双方都获得了福利的增加。滴滴打车等车辆共享平台提高了已有车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人们乘车的渠道和途径,小猪短租等房屋共享平台有助于盘活房地产库存,家政服务网络平台把更多的闲散劳动力配置到有需要的家庭。就在共享经济所涉行业不断扩展的同时,共享经济的层次也在不断深化。如果一个人可以从共享自己的闲置资源中获得利益,那么一个商业组织、一个政府的闲置资源共享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而公共资源和准公共资源的共享,其规模更大,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更具有变革性的影响。

(2)共享平台。

共享平台是指利用电子终端设备及通信网络搭建的虚拟平台,其功能在于完成信息的交换。

首先,共享经济是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虚拟平台几乎不占用更多的土地,它为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双方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易空间,节省了地租成本。

其次,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的普及,互联网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供需双方很容易与共享平台对接,降低了准入成本。

再次,共享平台能够促成供需双方的迅速匹配,从而降低搜寻成本。通过精准匹配,共享平台释放出隐藏在闲置资源中的价值,包括资产、时间、专业知识以及创造力。

最后,上述因素把数以亿计的分散个体聚集到共享平台上进行交易,形成规模经济,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3)多方参与。

多方参与,既是共享经济形成的条件,又是结果,如果没有人参与或者很少人参与,就难以形成支撑共享经济存在的规模,而当共享经济一旦达到一定规模,累积循环效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可以不是组织严密的厂商,而是许许多多分散的个体,像租房、租车等服务的提供,没有广泛的个体参与根本不可能达到便捷、及时、降低成本的效果,因此共享经济也是规模经济,以往分散的、微不足道的个体通过共享平台聚集到一起就会产生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型的经济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加速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流通,提高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合作式消费”。当今社会,共享经济就是整合线下的资源,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些资源。当手中有一定的资源时,可以通过分享这些资源获得一定的报酬。如打车使用的滴滴、住宿时选择的蚂蚁短租,等等。共享经济颠覆性模式已经渗透生活的多个领域。这种理念革新了传统的产权观念,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消费者福利,因而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解决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来,共享经济模式还会逐渐渗入公共资源和准公共资源领域的供给,比如对区域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商业资源将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重新进行连接,从而构造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4]。

2.“共享经济”作为双刃剑(www.xing528.com)

共享经济的兴起产生了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熊彼特强调,创造性毁灭是经济内部的突变和革命,它是不断破坏旧结构与建立新结构的过程。[5]也就是说,共享经济一方面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的破坏性。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会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共享经济模式给需求方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无疑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但共享经济模式会进一步压缩许多行业的利润空间,使传统企业暴露于转型压力之下,甚至使企业的生存遭受威胁。比如对于住宿共享市场的研究显示,美国德州Airbnb客房数量每增加1%,当地酒店季度收入就会下降0.05%。相应地,由于Airbnb无需雇佣劳动力,社会整体失业率有可能会因为Airbnb对低端酒店的挤压而提高。[6]再比如近年来多起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司机的冲突和游行示威抗议活动,都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共享经济平台搭建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滴滴打车平台前期每年的补贴高达数十亿美元,显然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负担得起这样的巨额投资。而当前期的用户聚集完成后,平台的规模效应就会显现,此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会使“赢者通吃”,整个市场份额最终被两三家大企业瓜分,它们对主体、资源、信息、交易、数据等要素具有绝对的掌控力,很容易利用垄断势力攫取高额利润。[7]滴滴后来收购了Uber的品牌业务,使得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8]当然随后而来的便是滴滴司机补贴的削减以及平台使用用户支付费用的提高。

在劳动关系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极度灵活的用工方式。个体劳动者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任务,自主选择工作的时段和长度以及收入水平。原先的资本方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劳资双方的相关组织承诺在新劳动关系之中并不存在。与陌生人之间大量的接触使得安全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交易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会使得共享过程变得不再确定。而共享平台现阶段无法做到严格审查,会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网约车司机对女乘客实施的性侵犯等等社会重大事件时有发生也是共享经济模式双刃剑的体现之一。共享经济模式自身无法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在共享经济模式下,陌生人交易、短期交易、一次性交易增加,为你提供服务的司机很可能不会再遇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其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一个难题。这些特性使传统的组织内治理模式不再适用,信用变得空前重要。

3.“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社会的协同和共享模式使得社会的创新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共享经济的发展不可阻挡。面对共享经济浪潮新经济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需要对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公众利益和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见,共享经济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在住宿服务、交通服务、教育服务、生活服务以及旅游领域,优秀的共享经济公司还在不断涌现,新模式层出不穷,在供给端整合线下资源,在需求端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体验。

当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不同行业深入发展时会产生许多的具体问题,呈现不同的特征。如金融领域和公众出行领域的共享经济,其商业模式和影响范围都有深刻的行业烙印。管理部门应深入了解、研究共享经济在各行业触发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各行业特点做出准确分类和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度层面的积极调整予以回应和因势利导,鼓励创新。此外,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初期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政府可以在建立和完善原则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尽快建立适应新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监管体系。发展成熟后,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制。

共享经济带来的失业问题、垄断问题、劳动保障问题等,是新旧经济模式转换不可避免的短期摩擦,政府应该做好基础性的配套工作,如提供社保、法律、税收、治安等政策,来减缓转型带来的冲击,而非禁止创新。创新性的商业实践总是领先于法律与制度进程,如果用传统的监管模式来规范创新行为,新经济模式将寸步难行。政府部门在监管时应考虑到共享经济平台的创新型产业特征,审视已有制度框架的合理性,创新监管方式,为共享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应该以负面清单和底线监管为原则,既要“放得开”,促进创新经济模式发展,又要“管得住”,一旦共享经济平台危及公众利益,应及时采取行动,控制创新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如有些金融平台利用“庞氏骗局”非法敛财,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严厉进行惩处。

案例:滴滴共享

(资料来源 贺明华、梁晓蓓:《共享经济模式下平台及服务提供方的声誉对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3月,《滴滴2015成绩单:年订单14.3亿打破Uber累计订单》,查询于2020年11月,http://it.people.com.cn/n1/2016/0111/c1009—28038959.html;《滴滴出行正式对外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查询于2020年11月,https://xueqiu.com/5557079529/72965289?from=singlemessage;《深扒滴滴:出行背后的秘密》;查询于2020年11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204464448018126&wfr=spider&for=pc)

滴滴出行是中国共享经济当之无愧的代表。滴滴出行,以前曾用“滴滴打车”这个名称,是中国基于共享经济而能在手机上预约未来某一时点使用或共乘交通工具的手机应用程序,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起初只能预约出租车,后来发展到可以预约专车、搭顺风车(后下架)、代驾、试驾,甚至还可以拼车出行。其与多个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合作,用户可以方便地在手机上实现打车并付款。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同年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新Logo。2016年1月1日,滴滴公布了2015年的订单数,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通过换股方式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资料等全部资产。Uber新公司估值将达到350亿美元(约271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股东将获得滴滴合计2.3%的经济权益,Ube(r全球)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滴滴将以680亿估值,向Ube(r全球)公司投资10亿美金,若按此估算,持股比例在1.47%。截至2018年,滴滴出行用户达5.5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

滴滴每天处理70TB的数据,每天90亿次的路径规划,每秒钟有上千次的用车需求,大数据直接支撑了滴滴出行每天1400万张的日完成订单,聚合了1500万的专兼职司机,其中约有200万司机将滴滴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滴滴出行,本质上是一个双边交易市场,需要基于海量用户去吸引车主入驻平台;而车主的增多,必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进而产生更大的订单数量,正向激励车主源源不断地加入,形成良性循环。很多人对供给的理解停留在司机、车主,但除了人之外,供给成本还包括汽车本身,以及汽车生命周期所产生的费用,规模化成本以及对未来的绸缪。滴滴平台是靠着烧钱补贴做大的,此后“免费出奇效”的打法也被视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上半年网约车报告,94.6%的用户选择滴滴。

滴滴作为网约车第一平台,其日单量保持在2600万单至2700万单,高峰期突破3000万单,同时在智能技术层面拥有丰富积累,更沉淀了巨大的用户出行高价值数据,包含出行区域、经济实力、消费偏好以及城市运力分布等核心数据,对大出行生态链有着强大的塑造能力,可谓厂商转型发展的理想合作伙伴。滴滴作为智慧出行的领导者,其平台用户规模、数据技术等核心优势无疑能成为车厂的外援主力,具备重构大出行生态链的潜力。

共享经济模式下,产品或服务的交易大多借助在线共享平台,且在匿名环境下完成。由于共享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预期评估含糊不清,共享平台和产品、服务提供方的声誉就成为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替代指标。因此,以滴滴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型模式下,消费者面临的经济损失风险、人身安全风险都是未来共享经济模式思考的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