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开放、传播迅速、互动及时、信息多元的传播特性,一方面促成了新媒体用户数量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新闻信息的存在方式与传播形态。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和各种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在中国掀起了新闻信息的传播热潮。新闻资讯的数量以近乎爆炸的速度增长,在用户获取信息极为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可以为用户推荐新闻资讯,因为是基于用户的使用和行为数据,依靠算法而实施的辅助推荐,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过载和信息迷航的问题,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电脑端上网比例,手机网民规模超过八成,App客户端成为新闻信息实现其在移动终端渠道触达的重要工具。人民网、凤凰新闻等各大新闻网站以及央视新闻频道、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均已推出针对不同移动终端的新闻客户端,以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及时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新闻信息。新闻客户端逐渐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阅读和收视习惯,与其他种类的信息抢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抢夺用户注意力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2012年随着微信公众号的上线,微信超越了最初的人际沟通功能,向公众推送各种新闻信息,从而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属性。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推送每天只允许一次,每次四条左右。偶尔有特别重大的新闻事件,允许有类似号外的新闻推送,同时部分信息需要通过用户回复的方式进行获取。其推送新闻采用图配文的形式,一张大图内嵌头条标题,其余新闻用标题加小图的形式依次排列。这种精选推送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信息轰炸式的传播模式,不仅尊重用户的信息选择权,也避免了读者因为信息过载而产生抵触情绪,为受众注意力留有空间。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个性化引擎推荐成为选择的必然。
新闻推荐作为个性化推荐的一个分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闻作为一种内容丰富的媒体资讯,与其他的推荐实体有两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内容层面。新闻内容一般由词汇组成,与其他的推荐实体如音乐电影相比,新闻的内容形式更为简单,从而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建模。另外,新闻中往往包含多样化的新闻话题以及不同类型的命名实体,如人名、地名、公司名等,这类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新闻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这类信息建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合理的推荐结果。
其次是时效性和地域性。新闻资讯一般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地域性。新闻文章的热度及价值一般体现在刚刚发布的几小时之内,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闻的热度会逐渐降低而最终过时。新闻推荐系统的目的是提供及时的新闻资讯的推荐,因此在推荐时需要考虑新闻的时效性。而其他的推荐对象,比如音乐和电影则不必如此,更新的速度可以缓慢。另外,很多新闻资讯都与地域有关,即新闻一般报道当地所发生的事件,因此在推荐时要对新闻及读者的地域性进行考虑。
例如今日头条以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给用户进行信息分发,其中包括新闻资讯的推荐和分发。它由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的,2012年8月发布了第一个版本,截至2015年12月,今日头条称累计拥有激活用户3.5亿,日活跃度超过3500万。其中,“头条号”平台的账号数量已超过4.1万个,各类媒体、政府、机构总计超过11000家,其中签约合作的传统媒体超过千家,“头条号”自媒体自称其账号总数超过3万个。今日头条每天通过6000多台服务器不断计算用户的感兴趣内容,然后对应推荐。这种推送的理念主要在于观察、记忆、理解,观察用户对某一新闻的评论,找到用户的兴趣点推荐相应的新闻。通过用户的好友、历史兴趣、注册信息等,服务器依据算法不断演进,自动撷取规律,并不是个人搜索规律改变算法,而是算法制造规律。同时,随时搜索、阅读时长的增加,技术人员会不断尝试周期的数据,尝试更快的迭代,比如现在需要5分钟才能反馈出用户的个人兴趣倾向,以后5秒钟即可反馈出来,从而推荐精确度越来越高,也越能契合用户的需求。
个性化推送和分发主要强调两个方面:新闻信息内容的“个性化”、新闻信息推送的主动性。百度的推送和分发取决于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微博的推送与分发取决于用户关注哪个人,今日头条是把反映用户的信息特征纳入算法推荐中。比如用户从太原来到北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北京的新闻,可能就不是太原的新闻,因为在北京,手机的地理位置定位在北京,甚至精准定位于海淀区。如果海淀区的一个地铁站停用,它会给海淀区或者地铁沿线的附近人群推荐。所以,新闻信息的推送既考虑了地理位置特征,也结合了社交特征。这种推荐和分发机制极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实现了个性化的信息聚合。
对于用户个体而言,常常会遇到很多长尾问题,比如,停水停电的新闻,理论上,停水停电消息很少刊登在传统媒体上,但这种基于用户使用特征的推荐可以充分实现个人新闻信息的聚合。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会弹窗推送,用户可以选择忽略或者查看。所谓人性化的推送是指这类新闻推荐的条数也是个性化的,依据用户对事件的关注程度而略有不同,有的人可能只收到三条,有的人可能收到六七条甚至更多。
新闻以及新闻所处的环境曾经是扁平的,但新媒体赋予它立体的知觉系统。地球是圆的,却因为信息的无疆域传播而好像变得扁平,麦克卢汉1860年关于“地球村”(The global village)的言论即预示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他认为,地球村是由于电子通信、电子媒体与跨国企业的日益发达,资讯传递方式的改变,资本流动方式的改变,最终改变了人的组织意识,进而改变了人与人、地域与地域、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概念,“距离”已非以“物理距离”来测量,人对世界的观点已非传统的地域概念所能概括。当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空间与时间的距离逐渐被消弭后,地球上各分散的区域重新被聚合起来,终究变成一个大部落,形成“地球村”。数字时代中,电子传媒技术发展,新媒体时代实现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理想,将远方的人拉近。
案例:腾讯新闻:《一个门户网站类新闻客户端》(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 郝涛:《大数据技术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研究——以人民日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为例》,《新媒体研究》,2019年第5期;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报告:《2019用户规模将达6.93亿,下沉市场觉醒加剧行业竞争》,查询时间为2020年11月,https://www.iimedia.cn/c460/64384.html)
腾讯新闻客户端是基于IOS、Android平台的腾讯新闻服务产品,快速及时提供新闻资讯的中文免费应用程序。2010年10月,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第一个版本在苹果商店上架,是国内早期推出客户端产品的新闻门户之一。
腾讯新闻客户端设置了新闻、视频、社区、我的等四大功能菜单,在新闻里又下设有精选频道、地方频道、我的频道三个频道菜单,精选频道设置有游戏、娱乐、体育、军事、文化、职场、数码、健康等近60个频道,地方频道按行政区划划分,我的频道可以在精选频道和地方频道里任选所有的频道进行订制。此外,腾讯新闻客户端具有强大的实时推送功能,重大新闻瞬间推送到手机。腾讯新闻客户端的页面简洁、图文并茂,且重要新闻、热点资讯抢眼标注,便于用户选择阅读。
腾讯新闻客户端自上线以来,以快速的推送速度、友好的界面、专业原创内容、视频图片优势得到了用户普遍认可,用户数量、活跃度和口碑都在同类软件中名列前茅,一直保持着在App Store新闻软件排名前三位。具体数据如图3-1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月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新闻客户端。截止到2018年12月,企鹅号的注册数量已远超20万,不同标签和类别的资讯分类增长至2000个,客户端内的自制新闻视频每日播放量高达5.4亿,日均视频上传数量也高达4.4万条,足见腾讯新闻移动客户端的用户量之大。
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中国主要手机新闻客户端月活用户数量概括
(数据来源:艾媒北极星互联网产品分析系统)
腾讯新闻客户端的迅速发展,首先是因为其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多形式、多产品精华内容聚合的快速阅读体验。腾讯新闻利用其从门户时代延续下来的专业新闻采编团队,为其移动客户端的内容资源的整合和内容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助产力,吸引了不少的用户。从PC端的发展到移动端的“流量王”,“腾讯棱镜”成为腾讯新闻的标志,坚持“事实的力量”,主打“事实派”。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信息传播,内容更加的多样化、新闻语言也更加的轻松,更加注重自身新闻内容对用户的引导与传播。
其次,紧跟技术发展进行战略布局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8月,在智能手机还未广泛应用时,腾讯新闻移动客户端就已经率先增加新闻消息推送功能;2015年1月,腾讯新闻客户端引入微信订阅号内容,将微信的用户引流到客户端当中;2016年3月,各大媒体平台对外开放,如凤凰新闻的大风号、网易新闻的网易号等,此时腾讯也顺流而上,成立企鹅媒体平台,即企鹅号。企鹅号一向社会公开,就吸引了大批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入驻,丰富和拓展了原有的新闻来源,同时聚集了各大优质媒体的报道。2017年3月,它启动“芒种计划”,推出全媒体开放平台。
最后,作为一家巨型科技公司,腾讯在其新闻客户端的打造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力量。与今日头条类似,腾讯新闻客户端也有个性化的分发和推荐机制,但独特之处在于其大数据个性化推荐机制结合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理念。在个性化资讯推荐的技术浪潮中,众多新闻客户端为吸引用户眼球,放低了内容的底线,一些标题夸张、内容低俗的新闻比比皆是,但腾讯新闻始终有绝对数量的用户活跃在客户端中。能够留住用户,一部分原因是腾讯新闻的克制,能坚守媒体属性,报道有价值的信息,传递事实给受众。另外,早在2015年9月,腾讯新闻财经频道就开始使用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参与财经新闻的撰写,走在了新闻客户端的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