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新媒体的劣势与解决方案

移动新媒体的劣势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每天接受来自移动新媒体的信息,由于数量过多,忽略了对信息进行评价以及将信息转换为知识的过程。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假新闻与以往甚是不同。

移动新媒体的劣势与解决方案

1.导致信息泛滥,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移动新媒体在降低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和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信息环境混乱,逐渐弱化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每天接受来自移动新媒体的信息,由于数量过多,忽略了对信息进行评价以及将信息转换为知识的过程。最后使得人们容易被信息牵着走,缺乏深层次的思考,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且人们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看到什么就信什么。网络在让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存在信息不准确的缺点,因为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在年龄、文化层次、地域等方面各有不同,一条信息的来源及真实性难以界定。比如在微博上,存在一些谩骂、抱怨、阴谋论,也有一些发泄情绪的“键盘侠”,对正处于心理发育期、价值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

知识更新速度过快,人们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忽视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上的资源容易获取和保存,导致人们养成囤积资源的坏习惯,简单地收藏、下载、转发让资料储存在移动设备中,成为资料的搬运工,但是这些日积月累的资料实际的转化率并不高。移动新媒体时代,信息过快、流通速度过快,增加了人们筛选信息的难度,新媒体带来的众多诱惑导致娱乐化、视觉化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则需要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2.真假信息难辨,网络陷阱层出不穷

移动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但与此同时,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假新闻与以往甚是不同。一种是故意失实,捏造新闻源;另一种是非故意失实。有时候同一个事件存在以上两种失实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的虚拟性缺乏责任约束。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和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指出,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之后,很多平台的自媒体号被封,因为这些自媒体“粉丝”规模大、影响力广,而其发布的内容涉及侵权、炒作、价值取向太过低俗等问题。

3.个人隐私容易泄露,存在安全隐患(www.xing528.com)

计算机病毒是移动新媒体面临的第一个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以其强大的破坏力、传染性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移动新媒体相比PC端计算机中毒要更为隐蔽,会出现电池寿命变短、通话经常无端中断、话费莫名被扣、手机功能受损等情况。

一方面,病毒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甚至造成财产的损失。网络攻击、信息泄露勒索软件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诈骗也是用户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在遭到黑客病毒的攻击时容易外泄,垃圾邮件、垃圾信息、推销电话不计其数。

这就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不法分子一般通过发送邮件、短信、浏览网页、软件下载等方式将病毒植入用户的移动端。因此,一要警惕带有链接、冒充银行的诈骗短信;二要警惕卖假发票雇佣“伪基站”发送各种发票信息;三是在公共场合谨慎连接Wi-Fi,一旦遇到同名的热点就会自动进行连接,存在被钓鱼风险;四是不下载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软件,删除有问题的应用程序,仔细检查每一个应用程序的权限要求,限制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了第十七次计算机病毒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为31.49%,比2016年下降11.84%。在移动终端互联网应用方面社交软件、浏览网页和金融服务位居前三,随着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端的大面积转移,加之移动终端用户黏性大、实时在线率高等特点,各类安全威胁纷纷向移动终端转移。造成移动终端安全问题的主要有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钓鱼(欺诈)信息,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7.15%、59.25%和58.61%。2017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各部委联合组织了多个专项行动全面治理网络乱象,打击网络非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各企事业单位也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参与,形成联动,全面治理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依法治网进一步走向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