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院校的艺术比赛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检验;参赛是对教学内容、学生专业学习状态深度挖掘的过程,同时是学生实践能力拓展的重要途径。艺术实践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最为重要的渠道;参赛是音乐院校拔尖人才培育、成长的有效阶梯。而赛事平台构建正是为学生搭建艺术展示的舞台,加强赛事平台构建研究是激发广大师生的参赛热情、助推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形成具有规范的、特色的赛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迫切需要。赛事平台的构建,必将有助于学生获奖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无疑将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并提高社会知名度。
(一)构建赛事平台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各音乐艺术院校已经对艺术实践中的赛事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要构建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赛事实践教学平台,必须面对教学需求、学生需求及社会需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1.构建赛事平台面临的问题
目前,构建赛事实践教学平台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赛事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归类、梳理。国内外赛事种类繁杂,举办主体层面不同,规格和角度不同,且地域差异性大,尚未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
(2)赛事的类型和数量需要进一步丰富、拓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国内外赛事经历多年发展,在数量、质量方面都趋于稳定,正朝着专业、高端、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3)参赛指导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大多音乐院校学生参赛,多以教师本人的关注热情为主,且容易集中在某项熟悉的赛事上。应从统筹全校各专业参赛角度出发,加强指导和培育氛围,带动学生的参赛热情,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催化剂,从而推动音乐院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音乐院校对赛事平台专业化建设处于开拓期,学生参赛氛围的营造和引导还未形成体系,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学习周期的参赛规划还不明晰,往往临时性应对较多而规划性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不是个例。
2.问题的成因分析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又有着音乐艺术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原因。
(1)从历史发展看,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实践有着国外200余年和国内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趋于完善;而参赛等艺术实践一直以来是作为第二课堂内容看待的,未与学分产生直接联系。
(2)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看,近年来由于招生人数的连续扩大和在校学生数的大规模增长,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滑坡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除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继续坚持少而精的“精英教育”路线以外,其他音乐艺术院校也在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成为管理者和教育者设定教学内容、建立规章制度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另外,就业压力大、看不到前途发展的希望,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参赛热情的原因之一。
(二)构建赛事平台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对赛事平台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结合对其历史、现实的原因及音乐艺术自身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探索构建音乐艺术院校赛事平台的新思路、新方法。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多领域地位的不断提升,艺术交流作为新常态也在蓬勃发展。每年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举办的各类艺术比赛近千项,仅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2015~2017年奖励性比赛就有60项,其中57项为国外赛事。而每项比赛的侧重点、规定曲目、门类、时间周期、参赛范围不尽相同。国外赛事因简章与发布渠道均是英文,且各自独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学生对国外赛事的了解,有能力参赛的学生往往与很多比赛失之交臂;国内比赛纷繁多样,发布渠道与时间也不尽相同,很多学生因赛事信息的滞后无缘比赛。因此,音乐院校多维度赛事平台构建已成为优秀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有了这样的前提,构建赛事平台需要采用以下方法和路径。
1.建立、丰富数据库
(1)创建信息搜集渠道。通过与中国音协、各省市音协、国内外音乐院校、教育机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国内外赛事基础数据库。访谈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借助他们的视野,拓宽赛事信息渠道,建立留学教师信息共享平台。调研学院各教学单位,梳理专业教师掌握的赛事信息。通过专人管理,加强线上、线下信息搜集、实时补充、动态管理。
(2)对数据信息比对分析、归类整理。对国内外艺术赛事规格、规定曲目、时间周期建立详细数据,针对每项赛事详尽介绍。
(3)将比赛细化分类。根据主办级别、赛事影响力,将比赛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五个等级,加强参赛培育和指导。具体为A类: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A类国际比赛;B类: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B类国际比赛;C类:全国性大型比赛;D类:其他国际比赛;E类:其他国内比赛。
2.建立平台系统
构建赛事平台系统,建立赛事平台专属模块,将数据科学分析、归类,完善赛事检索、互动答疑等功能,提升平台共享、互动性。以学院网页、官微为依托,加强平台赛事网页建设,丰富网页功能,以系列报道、主题形式实时推介,建立艺术赛事发布平台系统。
(1)分类指导。按照国外赛事和国内赛事两大板块细化专业类别,将赛事按照专业分为钢琴、声乐、管弦、室内乐和其他五类,强化赛事指导的针对性。
(2)建立检索。平台系统建立检索功能,提高赛事查找的功能性和效率。
(3)答疑互动。建立答疑互动环节,设立留言板块或信箱,加强赛事指导和答疑互动。
(4)完成数据库。完成具有学术考量的国外赛事数据库建设,同时建立实时更新补充机制。
(5)成果产出。以赛事信息平台为依托,加强赛事信息发布,校内遴选、资料报送工作。每学期统计参赛实践情况并梳理总结,作为学院艺术实践的产出成果。
3.规划赛前实践和赛后成果汇报
制定赛事实践规划,搭建参赛实训平台,为师生创造赛前舞台实践机会,提升参赛的准备水平。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演出场所的赛事实践联动,推动高质量、高水平演出。(www.xing528.com)
从准备参赛到完成比赛,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重要过程,也是检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亲历国内外赛事过程中,拓宽视野,提高音乐艺术水平。通过组织赛后成果汇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影响和宣传力度,这是营造参赛氛围的重要依托,是对更多学生专业学习热情的带动。
4.分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通过对中国音协、各省市音协、国内音乐院校艺术实践部门实地考察、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和建立基础数据;访谈学院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建立国外赛事直观数据;调研各教学单位,梳理学院专业教师掌握的赛事数据;整理学院学生参与过的赛事情况。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建立赛事基础数据库,同时由专人负责线上信息搜集,对国外赛事进行系列推介,做好国外赛讯、简章译文工作。
第二阶段—平台建设的理论构架阶段。数据库信息按照规定曲目、门类、赛事周期、参赛范围等分类整理。制定赛事平台构建方案,建设赛事平台模块。
第三阶段—平台建设成果形成阶段。把经验方法、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出孕育参赛氛围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初步完成平台建设。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赛事平台联动
通过强化舞台实践和实践基地建设培育参赛梯队。建设具有音乐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与参赛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搭建桥梁,以此打造多维度赛事平台。
1.实践基地建设
在校内音乐厅、演奏厅等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与当地音乐厅、大剧院建立惠民演出共建模式,拓展实践基地建设,完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全覆盖演出实践,体现舞台实践与服务社会双赢途径。
2.拓展实践平台
以“中国音乐院校艺术实践联盟”为依托,加强院校间演出实践交流。高水平的院校交流演出不仅能走出去提升学院品牌影响力,还能促进院校间的实践教学交流,拓宽师生实践视野,其中参与演出的师生以即将参赛的群体为侧重考量,在高水平的实践中培育参赛团队,通过参赛带动高水平实践。通过大量高质量艺术实践,打造实践品牌,营造“以赛代练、以演代练”的实践氛围。以实践基地为载体,以赛事平台为依托,加强舞台实践联动,以参赛实践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四)加强赛事平台长效机制建设
在赛事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将各类比赛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分类,并提炼各赛事培养内涵,建立赛事平台的长效机制。
1.赛事曲目研究
以赛事平台数据库为依托,赛事曲目为参考,带动教学内容更新,促进教师把握前沿学术动态。有准备的参赛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参赛效果,教师对赛事规定曲目的准确把握和研究是有准备参赛的前提,对国内外赛事曲目的研究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根据曲目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参赛学生是有准备参赛的保证,而赛前有针对性的舞台实践则是提升参赛稳定性和驾驭力的有效手段。
2.赛事学分制
以比赛项目的梳理为基础,搭建赛事训练培养体系。将学生比赛获奖与学分奖励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赛实践。例如,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少许学分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的赛事学分,一定比例的学分可作为奖励学分,形成以学分为杠杆的参赛激励机制,营造参赛氛围。
3.设立专项资金
校内设立赛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赛事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参赛。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使赛事平台有效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有利于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4.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加强考核管理是保证赛事平台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合理制定赛事平台实践的考核办法。
(1)对教师的考核。高校教师担负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关注赛事实践教学,研究赛事、参与赛事,不断提升指导学生参赛的实践水平,并把学生参赛获奖、舞台实践计入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内容。
(2)对学生的考核。学生是学院开展实践育人的对象,在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参赛主体作用的同时,形成以舞台实践带动学生,以赛事平台建设引导学生,以“学分制”激励学生的良好局面。通过“学分制”管理,对学生参赛实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使平台建设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奖励学分或有条件地替代选修学分、提高主科学分绩点等方式,鼓励在平台建设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参加高水平的专业比赛和演出,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热情。
5.建立数据库更新机制
赛事平台建设以数据库为依托,数据库的与时俱进直接决定平台建设发挥的作用。建立数据库更新机制,及时补充更新数据信息,由专人跟进国内外赛事前沿动态,建立赛事信息实时监控体系,不断优化平台建设。
艺术实践是音乐艺术人才最为重要而独特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的路径,其中比赛是音乐院校教学的延伸与检验,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赛事平台的构建,对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将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引导师生关注国内外比赛,研究、分析赛事,推动学院赛事奖项的提高;同时赛事平台的多维度构建,将会带动学生的参赛热情,打造参赛梯队,培育良好的参赛氛围。通过赛前舞台实践、赛后成果汇报与实践基地建设联动,赛事平台的多维度构建将会推动参赛作用的最大化,带动学院各教学单位创新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