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视野下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

国际视野下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1.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是对客观现实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教育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对“情感教育”一词做出了解释。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提出情感教育不是为了颠覆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是为了更好地实践音乐教育,是对原有教育的补充和修正,从而促进音乐教育实践逐渐步入正轨。

国际视野下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是对客观现实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绪则是心理和生理综合产生的主观认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内心的需求和表达,情绪甚至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推动力。情感教育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对“情感教育”一词做出了解释。《情绪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写道:“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要通过自己情感的抒发带动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感情,以提高教学效果。”《教育研究》发表的《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一文中对情感教育则是这样描述的:“情感教育是对认知教育的另一种补充,它把之前人们忽略的情感提高到一个重要层面,并赋予其教育的能量。对情感关注度的提高,可以使情感在教育的作用下产生新的质变,从而促进教育迈向更高台阶;这也是重视人类生命本源的开始,探索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心理学》一书认为:“情感教育可以被认为是针对人类情感进行的、帮助其形成正确情感和情绪的培育过程。这种教育也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产生新的情感、新的品质,并消除原有错误或偏激的情绪。”

据悉,英国沃里克大学曾召开了一个世界性的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会上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感专家针对情感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呼吁社会各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仰的起伏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情感问题,并做出调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社会整体人群心态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不论是著作、文章,还是专家学者对情感教育的定义都显示:情感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于当前教育对认知和理性的重视,而忽略了人们内心情感的需求和表达,因此需设置情感教育课程,这也是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照顾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一味放纵其情绪的表达,而是建议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发展其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征,以促进个人和全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综上所述,结合实际的音乐教学,可以这样定义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也要依据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音乐本身传达出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感受,体会作品中声音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在音乐创造的真善美的世界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树立崇高情操,提升并最终形成完美的人格。

情感教育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和现实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不是专家学者凭空想象和捏造出来的,是真切深入人心后提出构建理想教育实践体系的本源所在。但是,由于师资素质低、办学不规范等限制,人们忽视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提出情感教育不是为了颠覆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是为了更好地实践音乐教育,是对原有教育的补充和修正,从而促进音乐教育实践逐渐步入正轨。

2.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1)对学生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情感是人类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应地调整情绪以适应当时的角色需要。比如,正确辨别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情绪表达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情绪感受都是促进人成长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推动着人感受世界、融入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因此,音乐情感教育可以在加深学生认识音乐,用音乐来表达自我情感,也可以使学生对各民族的文化时代精神有更深刻地解读。音乐情感教育能使学科优势扩大,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应正确指导他们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促使学生演唱歌曲时抒发的情感、塑造的精神世界与音乐作品原情感相吻合,以此建立乐观向上的美好生活态度,追求并实现远大理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存中实现自我价值。

(2)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情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针对情感进行了大量调研,研究发现情感也有好坏之分,因此我们要着重关注情感中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的积极功能和作用。恰当的情感可以对人的认知产生协调、积极的组织功能,不恰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则会产生消极的破坏、瓦解作用。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的认知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行为能力、认知过程和情绪表达等功能。音乐是不用借助其他手段就可以让人产生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音符乐曲或声音来表达。创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都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作品又呈现出理性的社会文化特征,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3)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人们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情绪会直接显示在面部表情上,面部对愉快情绪的表达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能促进友谊的加深;愉快的情绪可以让彼此拥有宽松自由的心灵空间;时常保持愉悦心情的人,更容易进步,善于与他人相处。音乐具有无形抽象的特征,能带给人区别于日常生活中对其他有形事物的情绪心理感受。对音乐的聆听和体验联系,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悦的面部表情,学生在体验精神自由的状态下获得情感快乐和满足感。积极正向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超越个人情绪的情感,不同的音乐类型赋予了学生更广泛的人类情感状态。因此,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学生经常体会愉悦的情感,并受到健康情绪的熏陶,就能慢慢培养出宽容、谦让的优良品德,这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人们通过对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左半球控制抽象思维、符号关系和详细的逻辑思维;而人脑的右半球对应感性、感知空间,左右脑的功能是有所区别的,对左右脑的功能激发也应当交替进行。随着对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音乐在人类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感性的情绪可以刺激右脑兴奋,而理性的逻辑分析和认知可以开发左脑功能。因此,能控制、处理情绪和音乐信息的右脑,被人们称为“音乐大脑”。在情感教育中,音乐教育使人们富有情感,加强角色认识,协调作用左右脑功能,有助于人类潜能的全面发挥。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众多审美教育的方式之一。音乐中的情感艺术特征决定了它在审美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我们通过对感知、想象力、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的综合能力来判断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借用音乐中优美的旋律、愉悦的声音、美好的情感、动听的歌词、含蓄的思想以及华丽的形象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精神生活,最终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6)完善学生的品德。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一方面,有秩序、有组织的交流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可以作用于人类性格的形成。在音乐教育中添加情感教育,将道德准则和规范融入其中,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对学生行为进行整合,将道德情感逐渐升华为道德情操,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树立真诚、善良、优雅的人格。

(7)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前提是个人自觉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在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中,这种积极的社会影响是由教师通过音乐教学方式作用于学生的。首先,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产生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其快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次,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它给予学生无限的发散空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为其今后在社会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最后,在情感教育中,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人际沟通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丰富的社会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情绪的形成。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正确社会观、价值观的形成,快速转换社会角色,培养全面能力,最终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情感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

情感教育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与感性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每个人都是多向发展的,理性和感性相互协调作用,密不可分。单一发展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美国学者很早就开始重视青少年的情感教育问题,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rman)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没有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情感教育不单单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对其今后的发展与生活都是有利的。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领导者和革命家都是与众不同的,高情商就是他们的表现之一;美国学校提供情感教育课程,教他们基本和必要的情感技能。”如果中国学校也可以将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国儿童也能从中获益。在当今时代,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已经有很多事实证明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增进家庭幸福,实现事业成功和远大理想。良好的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健全年轻一代人格特征的方式之一,使其受益终生。(www.xing528.com)

中国教育专家杨叔子指出:“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绝不是相对立。素质教育中的思想素质是本源、人文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技能、身心素质是本钱,其中情感是人文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把情感教育脱离出感性,从理性角度将其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因此,重视学生情感教育、提升全面素质对加强素质教育具有时代意义。

当前,情感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这个高科技时代,高智商并不能保证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如今快速多变的社会发展给人们的情感体验也带来了多重冲击,人们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强大的意志,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由于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巨大变革,人们要在传播、创新文化的基础上,唤醒内心的思想和生命意识,发展主体性、体现生命价值。因此,音乐教育已成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发挥在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主要作用……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美好的情绪中,建立健全个性。”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向学生传达音乐教育内容中丰富的人文特征、艺术特征和情感特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理解、感受、联想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塑造良好的品德性格。

2.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独特使命

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终身受益。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科,音乐学科的特征优势更明显,其中主要包含了情感体验与交流和学生个性的自我发挥,这些都更好地展现了音乐的特质。

(1)音乐教学目标的情感本质。音乐是一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课程。我国传统教育提倡“知识与意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从音乐体验和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多元化提升音乐素养,把学生情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2)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情感最丰富的艺术。”在一切艺术的表现中,音乐是人表达情感的最好渠道,通过扣人心弦的声音,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感受传达给对方。黑格尔指出:“音乐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情感的表达。”人类的各种感情,或深沉细腻,或雄伟豪迈,或忧郁哀怨,或清新愉快,全部惟妙惟肖地融入音乐中,有效地体现在表情的丰富、生动、神妙和感人上,“固未尝有二者也”。

(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中“但无定法”也就是说不要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性、多样性、灵活性,而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唱歌、演奏、欣赏都是音乐教学中用到的基本手段,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再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眼、耳、脑等器官的灵活运用,加以丰富的情感交流来提升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可以在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触动学生的精神需求等方面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美国音乐教育家本奈特·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写道:“艺术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艺术事物的感官体验,艺术教育也因此成了感官教育。”可见音乐教育能够起到情感传播和体验的作用。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重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这是整个艺术的基础、灵魂和力量,没有情感的艺术只是皮囊,枯燥乏味,更体现不出音乐的美丽与玄妙,也不能造就音乐中高亢的情绪状态。因此,富有艺术特征、情感特征的音乐必须承担起情感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3.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紧迫任务

(1)情感教育是解决青少年情感问题的迫切需要。情感教育渗入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共同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建立健全人格。同时一个人的自我人格意识觉醒也是在这个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逐渐变得成熟,善于自我纠正、自我鼓励,并能从社会意义和生活价值出发审视自我。但是,毕竟生活经历、阅历有限,他们缺乏成年人那样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意志力不够坚定,情绪波动较大。而且人际关系相对单一、认知水平有限、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来自他人的情绪等因素很容易使人产生焦躁、抑郁等消极心态。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种相对单一的家庭关系抑制了他们理解他人、建立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发展。如果他们再缺失了良好的情感教育,那么他们的情感个性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对解决这些问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独特的音乐艺术情感化是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重要方式。但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状况并不理想。根据相关调查,95%以上的年轻人是音乐爱好者,但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音乐课。这15%的人群占比虽然不大,但爱好音乐的人对音乐课的兴趣却不大,这也是当前我们音乐教育面临的窘境。在教师看来,这些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教师上课方法枯燥,内容单一;经常批评学生;思想刻板陈旧,只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忽视情感体验。这些迹象都表现在一些音乐教师观念缺乏情感注入,把原本应该生动多彩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可见,情感教育并没有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弥补日常文化教育中的情感缺失,帮助年轻人克服不良情绪,建立良好性格,让自己处于良性成长状态,培养健康心态面对今后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情感教育重要的作用之一。

(2)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但鉴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在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发展方面还没有认识到美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人们没有科学、全面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价值,或者仅仅关注到音乐教育的经济效益和外在价值,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价值。这种对音乐教育的误解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音乐教育有悖于其发展的正确方向。

大多数普通音乐教育家非常重视在音乐教育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时常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忽略了音乐创作时本身就蕴含的丰富情感元素,更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参考书自然地将知识点、技能、实践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和任务,这都无法反映音乐艺术学科的特征。

当下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优质课堂竞赛把音乐教学理性化倾向推到了巅峰,并形成了一套理论框架。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过多的多媒体应用扭曲了情境教学、情绪体验的概念,好像完全在追求新颖的教学模式,使本应该“触乐生情”的艺术教学流于表面,深深地陷入了按套路、走形式的误区。教师自身都忽视了情感的体验,好像点一点鼠标,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就能被抒发和流露出来,制造了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的假象,这如何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创新教育”概念断章取义导致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只注重技巧,而忽视了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固然要创新,但大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思考,而是把追求时尚设备的应用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玩出了花样,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但也不过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笔者并不认为使用新颖的教学设备是错误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不是应付“创新教育”这个号召。如果能针对现在的年轻人,结合他们自身需求,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们提出新观点、新思维,就意味着教学方式有效果,更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智力和情感能力,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人文思想。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是艺术教育,其次是文化教育,但并不是科学教育。如果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对音乐教育这个概念认识不够清晰,很容易抹杀音乐课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和其他学术学科教育没有分别,那么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也就起不到重要的作用了。但现状是,音乐教育仍然倾向于教授理论知识和技巧技能,忽略了其中的情感导向,借此呼吁社会有关部门、学者和音乐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