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细化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落实

精细化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落实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只有做到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这三点,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因此学校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实施教师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当然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进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学校机制运作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完善和发展。

精细化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落实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只有做到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这三点,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说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重中之重的是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它占教师在校70%左右的时间,可以说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实施教师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一)教案:是形式还是实质

陈旧的教案书写只注重形式,而漠视备学生、析教材、选方法、精练习等备课的实质,并且囿于字迹篇幅等形式,耗费大量精力,却于生于师皆无益。如此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只是高耗低效。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轻形式,对于教师写教案的格式不拘一格,可详可略。一来可以将教师有限的时间解放出来;二来是对于每篇教案的关键之处加强要求,如教材的分析、新授时教学方法的预设、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等,逐渐引导教师将宝贵的时间运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等关键之处,并不断探索、反思,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唯如此,教师才能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

(二)课堂:是授予还是自主

钱梦龙先生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为了实施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往往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叙述与讲解,以期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此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余,而学生主体作用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低效甚至无效。

美国一个教育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当人们学习时,他能大约记住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见的30%、说的70%、做的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地讲解传授外,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练习,特别是其中的有效训练,因为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课堂标准,学校首先应加大课前准备的力度,将有效训练的具体落实往前延伸到备课层面上,要精心预设习题;其次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要保证每节课都要有10~15分钟的学生独立练习时间;再次在教师的指导层面上,要注重收集学生及时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时间及时做出调整。(www.xing528.com)

(三)检查:是对立还是对话

目前学校中的教师教学工作检查,学校行政是主角,是权威,往往扮演着评判官的角色。而在教学工作中拥有着绝对主体地位、拥有着无限创意的教师个体,只不过是一个被检查者、附庸者而已。这样的教学工作检查,被检查者与检查者之间往往越来越走向对立。

在学校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中,学校行政应从对立走向对话,从揭短走向欣赏,从“一家之言”式的考核走向“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变行政性的教学工作检查为教师之间的教学工作交流,从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即引导教师将自己最满意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交流,并在全组教师面前说明自己的独特创意,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交流中不断提升反思重构能力,从而达到人人都能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四)评价:是裁定还是互荐

死板、僵化的管理体制总是以“自上而下”传达的传统单向管理为主,如此行政的裁定往往是比较主观片面的。实际上,教师相互之间的评价才是客观真实的,教师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对同事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推荐或自荐的同时说明推荐理由。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之间的互评甚至自荐,推出有学校行政、教研组长、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考核小组,并以自荐与被推荐的教师为主要目标群体进行考核,从中选拔出名副其实的教学工作优秀的教师。

学校对于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说到底是为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服务的,它要求服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成为精品。当然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进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学校机制运作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完善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