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二)素质教育在法国
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到博物馆看一看,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群一群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
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在谈到“星期三现象”时曾说,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以科技大国与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探索其成功的原因,不能不提及素质教育。该官员介绍说,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而各行各业也尽其所能,乐于贡献力量。
博物馆、科技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活动方案,提供种种方便和优惠,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教育部长雅克朗就此谈道,如果想使法国仍然保持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何况一个自幼亲近博物馆的人,长大后自然会爱护遗产;一个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的人,自然有更丰富的“发明因子”。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法国竭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自我,壮大自我,关键是要使本民族拥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法国懂得这一点。
(三)外国的库曼教学与借鉴
库曼教学法起源于日本。1954年大阪一个名叫图诺·库曼(由英文Turo Kuman音译)的中学教师编制了一套数学题供自己的儿子课外学习,效果很好,便将它推而广之。经过不断补充改进,形成了目前基本定型的库曼教材。现在,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设有库曼教学中心,参加学习的学生达200万人,“库曼”已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一种私人教育代名词。在美国,中小学生课后上库曼班的包括一些数学老师的子女,亚裔学生为数更多。
库曼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心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它的教学内容与正规学校不同,教育方式以自学为主,是一种适应性很广、机动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城市,库曼班的分布点较广,可以让孩子就近入学。时间安排在周末和周日晚上,可自行选择。学生每周去两次,每次时间不多于半小时。老师按学生具体情况每次布置定量作业。每页作业题都有例题在前,学生仿照例题做不致感到困难,而且各页稍稍加深一点,完全不需要家长辅导。完成作业数量老师不强求,但要计时,每天20~30分钟。每次作业老师过目,但只标正误,错题要求学生自己改正。
库曼教学实际是课外学生自愿参加的、查缺补漏的补习教学,不仅能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而且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颇值得我们借鉴,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发展人的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学思想,变只要共性教育排斥个性教育的观点为共性教育寓于个性教育之中的教育思想,从学生个性入手,因材施教,培养多类型的人才;变只要共性教学抛弃个性教学观点为共性教学目标寓于个性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落实之中的教学思想,从每类学生“最近发展区”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第二,从循序渐进的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学原则,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小梯度地设计教学层次和课外系列习题,让学生在听课或独立做题过程中,既步步会遇到小困难,又步步尝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从而既可训练学生系统的思维品质,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从实践出真知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师标错、学生改正”的教学方法,变“君子式”的教学法为“作题—点拨”式教学法。学生作题实践为教师点拨创造知识背景,教师点拨对做题实践进行点化、升华。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感受真知,内化真知,优化认知结构,真正地提高能力。
韩国人注重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人的创意能力。韩国著名的高端教育品牌——想象乐创意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儿童创意教育领域的领导品牌,它开设有1~3岁亲子早教、3~8岁创意美术、趣味数学、自然科学课等优质课程。它按照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来制定课程,通过对自然材料的认知和探索,帮助孩子建立起系统的认知逻辑;通过自由、发散的引导,帮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想象乐”每个班级都是小班化教学,保证老师与孩子之间有足够的时间互动和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中小学阶段,韩国教育部门不断进行改革,包括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通过改革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初衷。1999 年韩国教育部下令所有中学采 用基于“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的学生评价方式作为大学入学的方法。这是某种类似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它采用的是“真实性”评价而不是通常的传统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多项选择考试。韩国政府的这项改革是基于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考虑,只有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升级,才能为就业市场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www.xing528.com)
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创造动机培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由于兴趣小组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舞蹈、科技、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等,所以它是对学生进行创意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场所。课外兴趣小组摆脱了正式课堂的束缚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可以使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之下进行兴趣学习,加之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指导,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特长,这就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性。
21世纪以来,韩国为了培养可以应对信息化、全球化的人才,先后进行了7次对基础教育的改革,目的就是培养出自律性强且富于创造能力的新时代韩国人。韩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终形成了以教育课程为辅,以受教育者(学生)为主的新教育体制。韩国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新人才培养标准为:(1)培养在实现全面发展之上,追求个体表达的人;(2)培养以现有能力为根本,施展创造力的人;(3)培养基于良好教育,施展创造力的人;(4)培养在以理解韩国文化基础之上,充分施展创造力的人;(5)培养立足民主公民意识,为社会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韩国这种以受教育主体为中心的模式,既重视对学生个体创造力的内在培养,又重视对社会整体发展做贡献的外在培养,是非常好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也是创意教育由投入到输出的蜕变过程。韩国的大学教育已经非常普及,并且为了配合教育新趋势,韩国的大学愈来愈重视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些在艺术、科技和体育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都可以免试而进入到重点大学入读。
针对传统教育创意的不足,韩国政府开办另类创意学校,比如韩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延世大学在首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与民间机构合作成立Haja创意学校,旨在培养创意人才。
韩国大学的创意教育除了与民间组织积极合作之外,其国际化特征同样显著。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创意教育不可或缺的动力。国际化不但开阔了韩国人的视野,使之认识到与欧美国家的差距,而且也丰富了创意教育的内涵。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国大学的创意教育一方面“走出去”,另一方面“引进来”,在人才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国际之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留学生作为重要的跨国流动群体,不仅为韩国带来了多元的文化结构,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韩国提供了很多潜在的国际化人才。
所以,韩国将留学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来发展,大力吸引海外留学生,而且通过其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科研岗位及友善的创业环境和完善的移民体系,为留学韩国的优秀海外学生提供工作岗位,以此吸引国际留学生。
虽然韩国在创意教育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课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仍由国家政府执行,课程标准也常由政府制定,因此也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总体来讲韩国在创意教育方面办得有声有色,并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之路,从早期的幼儿教育,到中小学基础教育,再到大学的创意教育和创意实践,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五)英国学校教育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带,由辅导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因材施教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例如,当陌生人走进教室时,只要教师许可,学生们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学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个别教育,莱斯特市的一位中学校长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英国学校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老师围着学生转
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6节课,一节课程50分钟(上午9时到校,下午4时放学)。在课堂上,教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做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们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2.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是英国教学的又一显著特色,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生物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讲宗教知识会把学生带进教堂。
3.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这一思想首先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英国中小学的教材是遵循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原则来编写的。首先,教材内容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其次,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上。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