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媒介交融带来的电视、网络等传播场域

大众媒介交融带来的电视、网络等传播场域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们注意到,融入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音乐表演节目,仍然可在受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传播场域的延伸和拓展,营造现代传媒技术环境下的“在场”和审美体验。因此,在媒介交融的虚拟传播场域中,“现场感的消失”成为音乐表演欣赏的致命弱点。它所具备的“现场感”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不可企及的。

大众媒介交融带来的电视、网络等传播场域

随着影视、网络等现代传播传媒的介入,人们不再满足小范围的“流行”,开始尝试更新奇的音乐消费形式和模式体验,流行音乐表演逐步跨越单纯以“舞台演出”为中心的传播形式,而借助媒介渠道将艺术信息快捷、广泛地传播给受众。近年来由电视和电台媒体搅动的、层出不穷的各种商业性歌舞演艺、电视晚会、器乐舞蹈大赛、歌唱选秀比赛等活动正风靡荧屏。春晚、青歌赛、同一首歌、超女、歌友见面会等电视音乐表演节目为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媒介的生产和模式具有与生俱来的公众性和交融性,作为动态的受众,存在于和传媒积极的、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关系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将电视、网络音乐表演节目视为公众得以参与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场域。“布尔迪厄指出,每一个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与逻辑,进入这个场域就必须去遵循这样的逻辑与规则,而这些逻辑与规则又是在不断改变的。”[6]一方面,当流行音乐表演进入大众传媒场后,既要保留自身的表演特质,又需要不断地形式创新、融合,以适应大众传媒场的规则运行和模式运营,即市场的价值衡量标准——收视率。在场的效应利益制约下,各种传播媒介以最大化地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竭尽提高收视率,继而提升在媒介场中的竞争实力甚至争夺市场的霸权地位。处在传播媒介符号结构中的受众通过各种视听元素去思考、感知媒介的内在符号世界,在潜移默化式的媒介消费中,完成对自我娱乐审美感的塑造和整合。另一方面,媒介将现场流行音乐表演搬上电视,让其进入大众媒介场域,实现其传播的现场、文化区域场、大众媒介场的融合。依旧是耀眼的明星、炫目的舞台和热情的粉丝,全程转播或录播保证了表演内容、风格的不变,但在传播技术、视听表现手法与传播场域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受众的期待视野、欣赏趣味和娱乐消费方式实现了吻合,也就意味着实现了音乐的有效传播与大众媒介竞争力增强的双赢。因此,流行音乐演出借助电视媒介场域带来的全新视听传播,不仅推进了音乐艺术本体——舞台演出的广泛影响力,也赋予了音乐新的活力,这种活力还会带动流行音乐在现实舞台或其他场域的传播,某种程度上又能吸引受众对明星品牌延伸产品的消费。

与其他传统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音乐传播方式带来的视听便捷、普及音乐的能力和影响度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古典的、浪漫的,还是流行的音乐在线试听,还是虚拟音乐厅氛围的音乐享受或是最新最快的音乐资讯查寻,只要你点击鼠标一切都会成为可能,网络音乐传播方式所具有的自由平等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传统来看,音乐表演必须在剧场、音乐厅或类似舞台等客观物质形式的空间中进行,在观众的热烈互动中实现和完成,没有观众在场的表演严格意义上说不叫演出,演出中的观众不是单纯的接受者、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但我们注意到,融入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音乐表演节目,仍然可在受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传播场域的延伸和拓展,营造现代传媒技术环境下的“在场”和审美体验。如2009年4月19日晚7点,由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网与全球移动通信巨擘诺基亚联手推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诺基亚5800玩乐派对全互动直播演唱会”[7],改写了互联网娱乐时尚文化,将主动、参与、沟通的“网络社会化”进行到底。无独有偶,2010年3月9日在日本举办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8]全息图像演唱会也异常火暴,2500张演唱会门票被抢购一空,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这在全球也是首次运用全息投影的3D动画影像技术,更是人类影像娱乐历史上的一次飞跃。由此可见,媒介在推动流行音乐数字化、产业化的进程中显示出自身巨大的潜力,传播赋予流行音乐所拥有的能量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一方面,现代媒介为流行音乐演出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消费方式,扩展了流行音乐的“可感信息量”,甚至影响到了流行音乐的自身内容表达和审美意蕴。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拓展了现代传媒的表现力和影响力。(www.xing528.com)

当然,电视、互联网音乐传播方式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的音乐存在形式,就音乐而言,电视、电脑中的音乐表演再曼妙也无法与音乐厅、剧场等现实舞台的演出相比。因为通过播放器载体储存、播放的音乐,无异于机械复制的产物,没有了音乐表演的再创造性和音乐欣赏的新鲜感,重要的是音乐表演的“现场感”消失了,欣赏者无法捕捉到作曲家创作与艺术家现场表演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媒介交融的虚拟传播场域中,“现场感的消失”成为音乐表演欣赏的致命弱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觉得通过唱片听音乐感觉没有在音乐厅中的感觉强烈,这其实关乎音乐传播形态的本质问题即音乐传、受双方关系的透明性——面对面、没有任何技术媒介和智力媒介参与的原始自然传播过程。

现实舞台展演的音乐传播场域中,欣赏者亲临现场去倾听和观看艺术家的演绎,那高超的表演技艺以及生动的现场乐感效果往往带给欣赏者强烈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它所具备的“现场感”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不可企及的。这正如社会学家伊沃·苏皮契奇所说:“大众传媒似乎没有任何自动的力量以一种可靠的有力的方式把听众带得距离音乐更近……”[9]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转化了流行音乐原有的现实舞台观演时空,构筑了一个非建筑形式的虚拟的现代媒介场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传播场域的转换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大众的参与、消费、传播无疑扩大了音乐流行的范围,更适应当代受众的娱乐趣味需求,使流行音乐得到多方位的普及和传播,形成了音乐表演新的有效的传播场。因此,在媒介交融的电视、网络等虚拟传播场域中,流行音乐表演节目不能与艺术和媒介文化相疏离,在以媒介的声画视听语言传达现场表演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音乐的形式和意象,需要根据影视、网络等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场域规则作出适度调整,既努力打造经典,富于艺术色彩,又要基于现代传媒优势和场域特点进行有效传播。当然,媒介传播场域中,电视、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的以舞台为表现媒介、以传—受互动空间为魅力的本质属性,对于这一问题如何辩证地去思考是留给我们的一个新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