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及旅游心理学研究结果

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及旅游心理学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旅游者主观的因素1.需要如果能够使旅游者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那么,态度比较容易改变。也就是说,态度的改变与旅游者当时的需要密切相关。除此以外,像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等因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三者之间不一致,则意味着态度的稳定性较差,比较容易改变。因此,向旅游者有效地传递信息,对于其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很重要的。这种态度的转变就是在群体的压力下形成的。

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及旅游心理学研究结果

(一)旅游者主观的因素

1.需要

如果能够使旅游者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那么,态度比较容易改变。也就是说,态度的改变与旅游者当时的需要密切相关。比如,某人以前对旅游不太感兴趣,但是自从信仰佛教后,他非常想到佛教圣地去朝拜,于是佛教名山就有可能成为其游览的对象。

2.性格特点

从性格上看,那些平时依赖性强、暗示性高或比较随和的人容易相信权威、崇拜他人,因而其态度也容易发生改变;相反,那些平时独立意识强、非常自信的人则不容易被别人说服,因而不容易改变态度。

3.智力水平

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由于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能准确分析各种观点,不容易受他人左右;反之,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人,难以判断是非,常常会人云亦云,态度容易发生改变。

4.自尊心

自尊心强的人,心里防卫能力较强,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劝告,因而态度改变也较难;反之,自尊心弱的人则敏感易变。

除此以外,像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等因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态度本身的特点

1.态度的强度(www.xing528.com)

旅游者态度的强度越大,也就是赞成或反对的程度越大,则态度越难改变。比如,某人非常喜欢吃薯条汉堡包快餐食品,经常光顾快餐店,对于他来说,要想改变对快餐食品的态度就是比较困难的。

2.态度构成要素的一致性

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的一致性越强,态度越难以改变。如果三者之间不一致,则意味着态度的稳定性较差,比较容易改变。比如,甲喜欢在假期外出旅游,认为这样既时尚又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于是,当五一假日到来时,便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五日游”活动。乙也喜欢旅游,但是很讨厌黄金周期间拥挤的人群,于是选择了在家里看书。在这个例子中,甲的态度中认知、情感和意向这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所以稳定性好,因而直接影响了其行为。而对于乙来说,认知和情感方向不一致,这样即使他也有条件去旅游,他也不一定会去,因为他的态度是不稳定的。

3.态度本身的价值性

态度的价值性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大小。如果态度的对象对旅游者的价值很大,那么对他的影响就会很深刻,因而一旦形成某种态度后,就很难改变;反之,态度的对象对旅游者的价值小,则他的态度就容易改变。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1.信息的作用

信息会影响旅游者的认知,从而影响其态度。态度具有社会性,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习得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旅游者对信息掌握得越多就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态度。因此,向旅游者有效地传递信息,对于其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很重要的。

2.群体的压力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容易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是人际互动中典型的心理规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从众心理”。比如,一个人本来不打算在旅游景区购买纪念品,但是看到同一个旅游团的其他成员都买了东西,因此也买了一些。这种态度的转变就是在群体的压力下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