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态度是人们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做出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活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它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人把旅游看成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旅游态度是人们将对旅游作出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是行为反应的心理准备状态。人们能否对旅游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旅游决策。人们通过亲身参与旅游活动,对旅游景区、饭店、交通部门形成一种具体的态度,它将会影响其今后的旅游行为。如果游客对某次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等具有良好的态度,就预示着他有再次参加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否则,可能就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今后旅游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旅游态度的学习和研究。
旅游态度是态度的一种具体表现,从构成来看,旅游态度也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
认知成分是对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它是态度形成的基础。比如,许多游客认为青岛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它气候宜人、城市干净整洁;有的人认为坐飞机旅游既快速又舒适,但是飞机票价格太高,经济上难以承受。这些认识有的是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得的,有的是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www.xing528.com)
情感成分是主体对人、事物的情感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它表现在对一定对象的喜爱或厌恶、尊敬或蔑视、同情或冷淡等。比如,当外国游客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后,由衷地发出赞叹:“真是一个奇迹。”;而当游客在旅游地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就会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情感体验就是负面的,沮丧或愤怒,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旅游行为。
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之前的思想倾向。我们可以通过某人态度中的情感成分进行推测。比如,某游客对青岛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推断他在心理上积极地做各种准备,一旦外部条件成熟,就有可能到青岛旅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