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心理学(第2版):态度特点与变化

旅游心理学(第2版):态度特点与变化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象性任何态度都是针对一定对象的。这些人与事物一旦成为态度的对象,就称作态度的客体。没有客体的态度是不存在的。当态度的三种成分协调一致时,态度的稳定性就比较强。(三)可变性虽然态度具有稳定性,但也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改变的。当影响态度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态度发生改变。态度是个体在本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心理结构。

旅游心理学(第2版):态度特点与变化

(一)对象性

任何态度都是针对一定对象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喜欢某个老师、某个专业或是酷爱爬山”等等,这里面“老师、专业或爬山”就是态度的对象。这些人与事物一旦成为态度的对象,就称作态度的客体。没有客体的态度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态度都有针对性,总是对一定的客体而发生,所以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面的桂林就是态度的对象。

(二)稳定性

态度一旦形成就不太容易改变,这是因为态度的形成要受到个人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兴趣、性格以及家庭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当态度的三种成分协调一致时,态度的稳定性就比较强。

(三)可变性

虽然态度具有稳定性,但也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改变的。当影响态度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态度发生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本来很愿意乘飞机外出的人,在经历了一次空难后再也不愿坐飞机。就是因为创伤性的经历对他的态度产生了影响。

(四)内隐性(www.xing528.com)

态度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经验或观点、对特定的事物在内心进行意义估量或凭直觉做出如何对待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尚未表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潜在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说它具有内隐性。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表情、动作等行为表现判断出他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比如,我们看到有的同学无论春夏秋冬经常在操场上打篮球,我们可以大体判断这个人喜欢运动,尤其是篮球运动。

(五)学习

任何态度都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态度是个体在本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心理结构。拿旅游来说,我们在小时候并不知道何谓旅游,从幼儿园学校组织的一次次春游活动中我们渐渐对旅游有了认识,长大后接触的信息增多了,外出旅游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这种认识慢慢加深了。

(六)价值性

态度的价值性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人们对于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意义的大小,也就是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这种价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态度对象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如同样是对于金钱,有的人“视金钱如粪土”,而有的人却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