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出土四古本考证与释义

《老子》出土四古本考证与释义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子·楊朱》載禽子之言曰:“以子之言問老聃、關尹,則子之言當矣。”列禦寇,劉向謂《列子》“其學本於黄帝、老子”,書中有引《老子》第六、第六十三、第七十六章之文。尹文子,《大道》篇引《老子》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奥”,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文,並皆郭店簡、《韓非子》所無。無論當時所述所寫或多或少,其在老子後學之傳授中,有一遞相增衍之過程。此種過程,可從先秦其他諸子傳授中得窺一斑。

《老子》出土四古本考证与释义

諸子争鳴,雖稱百家,然莊子所論僅十子,荀卿所非亦只十二子。《漢志》條辨諸子,歸爲九流十家,謂“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術雖九家,子則百十,然就其顯者而言,不過儒、墨、道三家而已。儒墨二家,論者頗多,道家學派,亦不乏整理者。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云:“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黄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今《慎子》劉向所定,有四十一篇。”《漢志·諸子略》載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略叙其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之術,近楊樹達先作《漢代老學者考》,後嚴靈峰復撰《王弼以前老學傳授考》,梳理文獻,羅列與老學有牽涉者,凸顯其學傳授、發展之軌迹。兹選取重要者述之。

司馬遷云:“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髠(前385—前305)、慎到(前350—前275)、環淵(前360—前280)、接子(前350—前275)、田駢(前350—前275)、騶奭(前295—前230)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27]言治亂,干世主,與《老子》宗旨相近。可見齊、趙、楚諸子對《老子》學説皆有闡發。而對老子闡發最多者自然要數文子:

文子,《漢志》著録“《文子》九篇”,班固注“老子弟子”。自柳宗元斥爲“駁書”,黄東發指爲唐徐靈府所撰,近人皆指爲僞書。[28]至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懷王墓出土竹簡《文子》後,始信原書爲真。唯文子爲誰,説各不同。李暹以爲是范蠡之師計然,[29]錢穆以爲是尹文子,[30]李定生、徐慧君認爲是彭蒙之師,[31]而譚寶剛則認爲是關尹。[32]《文子》中保存《老子》文句、學説、思想,是無可否認之事實。如《道原》起首引《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强爲之名,字之曰道。”“有物”二句見二十五章,《老子》下文云:“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文子申發爲“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下文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文子又稍改其字面。又“……柔弱者道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剛也,弱者道之强也”數語,[33]係綰合《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强”、第五十二章“守柔曰强”、第七十六章“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等數章之語。至於用其意,暢其旨者,不勝枚舉。此因《文子》一書留存,故能觀其旨意。其他少有、未有文字留存者,無法校覈,只能據記載明其與老學之關係。

申子(前400—前337),京人,《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云“申子之學,本於黄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楊朱(前395—前335),《莊子·寓言》載其與老子問答。《列子·楊朱》載禽子之言曰:“以子(按指楊朱)之言問老聃、關尹,則子之言當矣。”弟子有孟孫陽,心都子。

崔瞿,《莊子·在宥》篇載其與老聃問答。

士成綺,《莊子·天道》篇載其與老聃問答。

庚桑楚,《莊子·庚桑楚》篇謂其乃老聃弟子,“偏得老聃之道”。

南榮趎,楚人。《莊子·庚桑楚》篇載其贏糧七日七夜而至老聃之所,求教於老子。

柏矩,《莊子·則陽》篇謂其學於老聃。

宋鈃(前382—前305),宋人,《漢志》小説家有《宋子》十八篇,《莊子·天下》、《韓非子·顯學》、《荀子·非十二子》述其行事言論,多如老子學説。[34](www.xing528.com)

詹何與魏牟,六國時人。《莊子·讓王》、《列子·湯問》、《吕氏春秋·審爲》等述及,言論近《老子》學説。

以上諸子,皆老學後裔,或接謦欬於老子,或聞之於師門,皆縱横戰國,争鳴禹域,闡發師説,聳動人主,其於老子學説思想,必有如《文子》一書,或解釋,或闡述,有傳承,有增益。數傳之後,師説與詮解混一,原文與增華不分。傳之既久,無復能釐清,皆有可能被誤認爲老子之言,甚或編入《老子》一書。

列禦寇(前450—前375),劉向謂《列子》“其學本於黄帝、老子”,書中有引《老子》第六、第六十三、第七十六章之文。弟子有嚴恢。今其第六十三章見於郭店簡甲組,其他兩章則不見於郭店簡和《韓非子》。

吴起(前440—前381),衛人,曾用《老子》第六十七章“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語意對武侯問。所引第六十七章爲郭店簡所無,韓非引之,或吴起所見所持本與韓非相近。

魏惠王(前369—335),《戰國策·魏策》載其引《老子》第八十一章“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語,八十一章不見郭店簡和《韓非子》。

尹文子(前350—前285),《大道》篇引《老子》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奥”,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文,並皆郭店簡、《韓非子》所無。

顔斶,齊宣王時人(前319—前301),《戰國策·齊策》載其引《老子》“雖貴必以賤爲本,雖高必以下爲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等語,此爲今本《老子》第三十九章而文字略有不同,亦爲郭店簡和韓非本所無。

以上五人,除顔斶外,時代皆在郭店簡(僅以墓葬年代計,其抄寫年代或會更早)和韓非之前,其所引相同者,自可提早《老子》年代;其所引爲郭店簡無和韓非未引述者,可推知公元前五世紀至四世紀期間《老子》較郭店簡之二十餘章多,是郭店簡非《老子》最古本,然此並不意味着郭店簡爲《老子》節抄本,因爲《老子》來源是一點多綫之模式。

所謂一點多綫式,最初老子曾有口述或筆之於竹帛之文字,此爲事實,然其最初所述所寫不可能有三分之一《論語》的五千言長篇,前已論及。無論當時所述所寫或多或少,其在老子後學之傳授中,有一遞相增衍之過程。此種過程,可從先秦其他諸子傳授中得窺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