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教育应注重理解及教师工作相关

道德教育应注重理解及教师工作相关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道德教育将道德和理性、理智等同起来,把道德作为一种知识、一种别人的知识、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道德教育注重政治思想的灌输,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对象,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如果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在别人的要求下重复别人的话,这种知识的学习不仅毫无用处,而且浪费时间。(注: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共鸣。

道德教育应注重理解及教师工作相关

传统的道德教育将道德和理性、理智等同起来,把道德作为一种知识、一种别人的知识、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获得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通过自身亲身体验获得的;一是通过外在的知识、没有生命力的知识来获得的。前者对人的影响自不必说,后者对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范围是有限的,并不能深刻影响人的性格。道德知识的传授也不例外。传统道德教育注重政治思想的灌输,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对象,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但“说与讲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可以喋喋不休地讲,却始终什么也没说。另一个人可以保持沉默,但正因为一言不发,他说了很多。说指显示,让出现、让被闻或被见到。对另一个人讲,是指:对另一个人说某事,显示某事,使彼此确信所显示之物。与另一个人讲,是指:一起交谈某事,互相显示那在讲中宣告出来以及在讲中说出来的东西,即那自行明朗化的东西”。(注:(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372页。)如果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在别人的要求下重复别人的话,这种知识的学习不仅毫无用处,而且浪费时间。“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以赢得他们对某些活动所给予的认可,或至少给别人得到一种和他们的意见一致的印象,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别人的信念。”(注: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对于道德知识,我们仅仅强调对他的服从,缺乏情感的支持与理解,就会使道德化为死板和机械。理解是在语言的分析和心理迁移中,把理解对象再现出来,重新体验他人的心理或精神的复制,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其中的意义,把其中的意义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生活意义。理解不是单向的流动,而是人与人之问融合、参与、建构对世界的理想。理解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能将所学的放之自己的生活当中,才能产生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共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