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伊斯兰教均为逊尼派[3],自传入至清前期的千百年间为中国古老的格底目派。17世纪以来,随着苏菲思想的传入,渐渐产生了嘎迪忍耶、虎菲耶、库布忍耶、哲赫忍耶“四大门宦”和伊赫瓦尼、赛莱菲耶、格底目“三大教派”并存的格局,其中大部分教派和门宦中的大部分分支源于河州,传播至西北、西南各省。临夏由此也成为西北乃至全国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主讲伊斯兰教经典的经堂教育也在河州兴盛起来。清中叶后,伊斯兰教学术活动中心从长安转移至河州。清康熙年间河州各地清真寺日渐增多,仅河州城“关厢”内外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新华寺、王寺、南关大寺、北寺、祁寺、西寺、上二社寺、城角寺等8个教坊8座清真寺,之后又修建了二社寺、水泉寺、铁家寺、大西关寺,总称为“八坊十二寺”。清同治以后,河州的清真寺已达千余所,拱北百余座,有学问的阿訇辈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得到较大发展。据《循化志》记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查河州旧有大寺二百二十四座”,“约计小寺在一千以外”。新中国成立初,全州有清真寺、拱北1800余处,开学阿訇、掌教2500余人。1958年有清真寺1944座,拱北119处,开学阿訇2713人,满拉1120人,教长16人,拱北出家人115人。1985年有清真寺1715座,阿訇2300人,满拉3000余人,拱北76处。现今有清真寺近4000多座,拱北140多座,教长阿訇等教职人员有10000多人。
【注释】
[1]大食:原为伊朗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民族穆斯林的泛称。(www.xing528.com)
[2]安西王:指的是穆斯林阿难答。1307年5月,元成宗死后,阿难答在与海山争夺皇位中失败被杀。阿难答虽然在争夺帝位中失败被杀,但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资格争夺皇位的穆斯林。
[3]逊尼派:“逊尼”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遵守逊奈者”,亦即“遵循传统者”,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称“逊奈与大众派”。穆斯林大多属逊尼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