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部名城-河州旅游胜地

中国西部名城-河州旅游胜地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夏古称“河州”,在中国的西北角,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端与青藏高原交接的地方。唐代早期就有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留居河州而不归”。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互沟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回族人被迁徙,中国西部的伊斯兰教学术文化中心从长安转移至河州,融合于河州伊斯兰文化之中,使伊斯兰文化在河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中国西部名城-河州旅游胜地

临夏古称“河州”,在中国的西北角,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端与青藏高原交接的地方。黄河和其支流大夏河从这里流淌而过,与甘肃省城兰州仅相距150公里。这里是历朝历代设郡置县之地,素有“河湟重镇”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临夏历来商贾云集,商贸流通繁荣,被称为西部“商埠”[1],曾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上“茶马互市”之所,因而享有西部“旱码头”之美誉。

这里古代是西羌、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各民族聚居之地。据《甘青宁史略》记载,伊斯兰教在“唐天宝后,从西域流入甘肃,其教徒多西域人”。唐代早期就有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留居河州而不归”。

宋元以后,从西域迁来众多的阿拉伯人及波斯商人、工匠传教士,散居八坊及全州各地,与当地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生活、联姻,在河州久留或定居。这些穆斯林作为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以自然传播的方式,进行着长期广泛的文化介入和伊斯兰教的逐步传播。据《甘青宁史略》记载,“甘肃回族,以河州为总汇之区”,回族“惟河州为最多,其种类亦最强”。伴随着历史变迁,繁衍生息,河州形成了以回族为主,兼有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聚居区。

河州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发展较为完善的地方。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互沟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贤[2]们凭着虔诚的信念和信心,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以惊人的毅力,徒步走沙漠,风餐露宿,冒着长途跋涉之艰辛,顶着烈日风沙之袭击,历经艰险,千里迢迢,走出无人区,赴麦加朝觐、深造,深钻细研“艾领”(伊斯兰教常用语,意为“智慧”),把伊斯兰文明和真理的种子引播到中华大地上,使伊斯兰文化在河州久盛不衰,越发光彩照人,更加充满生机,蜚声国内外。

追溯历史,在统一的伊斯兰文化精神下,中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派别即格底目[3]、伊赫瓦尼[4]、赛莱菲耶[5]和四大门宦即虎菲耶[6]、哲赫忍耶[7]、嘎迪忍耶[8]、库布忍耶[9]等虽源于阿拉伯和中亚地区,但发祥、发展于中国河州,众多品学兼优的阿訇、学者从这里涌现,先后产生了马来迟、祁静一、马宗生、马万福等许多精研教义、译释经典、促进伊斯兰文化深入发展的宗教思想家、著名的学者和先贤,向全国传播了伊斯兰教。(www.xing528.com)

清同治年间,陕、甘、宁等各地的十几万回族迁来河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关中2000多户回族又迁徙来到河州,使河州回族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回族人被迁徙,中国西部的伊斯兰教学术文化中心从长安转移至河州,融合于河州伊斯兰文化之中,使伊斯兰文化在河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美丽家园——临夏(王援朝摄)

河州自古以来清真寺与拱北星罗棋布,经堂教育源远流长,著名的宗教学者不断涌现,穆斯林群众宗教信仰非常虔诚,伊斯兰文化气氛浓厚,诸多因素使河州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人们对伊斯兰教的笃信、虔诚以及穆斯林之间的和谐亲情,在这里能明显得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