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特殊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使临夏具备了成为黄河上游重要商埠的基本条件。从汉代以来,这里成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自张骞[15]出使西域之后,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开通,临夏成为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经西安—天水—临洮—广河—临夏—临津古渡(大河家)—乐都(青海)入河西走廊。中国的丝绸、瓷器、医药、造纸术通过这条干道源源西进,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天文、历算、音乐、医药、香料等不断传入中国。唐代时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到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交通一度梗阻,丝绸之路河湟道空前兴盛。虽说路途较远,但沿途富庶,商人络绎不绝。同时也有许多穆斯林商人留居河湟,成为这里现今回族的先民。因此,临夏在漫长的丝绸历史上,成为唐蕃古道[16]的南道要冲。临夏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联系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汇之地。中原民族的先进生产工具、技艺经过河州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向西传播,西部少数民族的畜牧产品通过临夏输入中原。从唐宋以来,临夏又是茶马互市[17]的中心。早在汉朝时期,临夏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隋唐时期唐蕃古道通行,元代穆斯林“斡脱”[18]商队在这里异常活跃,明朝逐渐发展为中国西部货物量很大的集散地。中原王朝为了互通有无,促进了农产品与畜产品大规模的交换。特别是到了明代,建立了官办的“茶马互市”制度,中国南方的茶叶与西部游牧民族的马匹进行大规模交换。临夏成为当时秦、煕、洮、岷、雅等处的“五大茶马司”的中心。临夏的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进行了大量的茶马生意。当地土司充当了茶马互市的组织者与联络者,这一系列的商贸活动,促使临夏人逐渐具备了喜经商、懂经营的品格。
【注释】
[1]羌: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2]戎:古族名,其先祖为燧人氏。古代汉民族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戎的支系部族因居住的地方不同而名称不同。
[3]狄: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翟”。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及北部地区。公元前7世纪时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各有支系。
[4]彩陶王:1954年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村,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彩陶王”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一经出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朱贵:(1778—1842年)字黻堂,又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
[6]肋巴佛:(1916—1947年),即怀来仓佛,乳名康三哥,藏族。祖籍夏河县,现籍和政县吊滩乡上乱沟。经藏传佛教宗教仪规确认为松鸣岩寺十八世怀来仓活佛,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月在和政县松鸣岩寺坐床,供养地卓尼水磨川寺。
[7]马福禄:(1854—1900年),字寿三,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县)韩集阳洼山人。清末安宁营管带、简练军记名总兵,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清军将领,与马福祥、马福寿并称为“西北三马”。
[8]匈奴:古族名,国名。是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活动于长城以北广大沙漠区。第一个单于驻头曼城(今内蒙古包头市境内)。战国以前又称胡。胡,是匈奴的自称,又是他称。
[9]鲜卑:中国古代民族名。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最初分布在鲜卑山(今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部),因以为名。一说鲜卑为当地语“祥 瑞”的 音 译。(www.xing528.com)
[10]吐谷浑:古族名,亦作吐浑,鲜卑族的一支。首领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最初游牧于辽河流域,后西迁至青、甘一带,始以吐谷浑为姓氏。
[11]鉴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12]色目人:意为各色各目之人,是元朝时中亚、西亚、欧洲民族的统称,也是元朝人民的四种位阶之一。元大德八年(1304年)规定除蒙古人、汉人、蛮子、高丽人外,均为色目人。
[13]雷积山:为积石山主峰,海拔4218米。
[14]白石山:历史上将临夏、夏河、康乐一带的山峰统称为白石山。又因山岭岩石裸露,色白如骨,故又有露骨山之称。
[15]张骞:(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16]唐蕃古道: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3000余公里。
[17]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18]斡脱:蒙古语ortoq(突厥语ortaq,意为合伙)的音译,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说:“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又称斡脱为“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