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山口久和曾在其近著《章学诚的知识论》一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章学诚在“考证学全盛时期的清代学术界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51)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来重新考察章学诚的学术问题意识。受此问题意识启发,我们进一步追问:章学诚的学术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两个问题:第一,章学诚的学术问题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第二,贯穿于章学诚一生的根本性的学术问题意识是什么?对于前一问题,余英时似乎已经回答了,他认为章学诚的学术问题意识是受戴震的刺激而产生。对于第二个问题,余氏似乎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章学诚的学术是要解决“道问学”问题(52) 。我们现在要继续做的研究是:章学诚是如何来解决“道问学”的问题的。换句话说,他的“道问学”——“专家”“独断”之学的内在体系及其逻辑次序究竟是怎样的?
山口久和认为,章学诚在清代考证学全盛时代的贡献是:“他在‘道问学’的土壤之中滋养了‘尊德性’的精神,一面被‘尊德性’所引导,一面进行‘道问学’。”换句话说,章学诚“主张在知识活动中承认必须被承认的主观性契机的固有价值,恢复被那些视文献的客观处理为金科玉律的考证学者不合理地贬低了的知的主观性”(53) 。山口氏的说法非常有启发性。与现行的很多论著相比,该著作集中而又鲜明地阐发了章学诚学术思想的个性,亦即章学诚自己所说的“独断”之学的个性特征。这种“独断”之学,不是说个人以任意、武断的态度去治学,而是说在追求知识客观普遍性的时候不会是学而不思、知而不返,而是假以主体的综贯裁断,“求其心得”,“使其在我”。(54) 虽然如此,章学诚强调学术研究中要充分体现出主体的“性灵”,但是却非常反对囿于主观局限的门户之见,而且反复提倡“道公而学私”,追求学术成果的公共性。与其说章氏学术恢复了“知的主观性”,不如说章氏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彰显了研究者个人的主体意识、独立理性与综贯裁断的精神。(55)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