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理气相依的中国式表达

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理气相依的中国式表达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气”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中国式的表达。王夫之坚持气本论,其主要的理论批判目标就是南宋以来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形态的朱子理学。 他“从理气相依”的角度反驳朱子的“理先气后”说,认为“理即是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在王夫之的著作中,有关理气关系的论述很多,其要旨皆是理气相依不离,理皆是气之理。

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理气相依的中国式表达

“理气”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中国式的表达。(22) “理气”关系问题涉及面较广,但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这一问题首先关系到世界的统一性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其次是二者之间的分合与主次关系。坚持世界统一于“气”,即坚持世界统一于“实有”,这种实有可以通过感觉去把握。超越感觉的稀微之物也还是实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可以通过其他的实验方式去把握。这种“实有”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坚持世界统一于“理”,即坚持世界统一于某种“法则”,这种法则在理学家们看来也是“实有”,但不能通过感觉去把握,而且这种“实有”是亘古不变的。典型的说法是“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有是理”(朱子语)。

王夫之坚持气本论,其主要的理论批判目标就是南宋以来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形态的朱子理学。朱熹坚持理在气先,理为万有之根据的观点,如他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23) 针对朱子这一理本论观点,王夫之反复强调:“天人之蕴,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之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24) 他“从理气相依”的角度反驳朱子的“理先气后”说,认为“理即是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25)

王夫之不承认在气之外还有一个独立于气而先在的理:

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也。气原是有理底,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26) (www.xing528.com)

气之妙者,斯即为理。气以成形,而理即在焉。两间无离气之理,而安得别为一宗,而各有所出?(27)

在王夫之的著作中,有关理气关系的论述很多,其要旨皆是理气相依不离,理皆是气之理。在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其“理”字有两层意思,如他说“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28) 。这即是说,一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条理”,类似后来戴震所讲的万事万物的“分理”,一为人类的先天的性命之理,即人的先天的道德理性。从这一点讲,王夫之既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也继承了宋明儒的先天道德理性说。但王夫之的人性理论不过多地强调人继天而有的这种先天的道德理性,而是强调人在每天的道德生活实践中不断地选择,从而长养这种道德理性(此点见后面的人性论)生成论的人性论。这又使得他与宋明儒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人性理论区别开来了。

王夫之从“气本论”的“实有”立场出发,讲“实有”中之理,讲“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序条理,精密变化而日新”(29) 的道理,开辟了不同于朱子“以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路线,充满着一种健动日新的积极气象(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