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夷待访录》:内容及进步思想完整解析

《明夷待访录》:内容及进步思想完整解析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中国《民约论》之称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以前所未有的体系性特征勾画了中国早期民主政治的理想蓝图。现行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并不完整,其中有两篇涉及夏夷大防,与清王朝有抵触故被删除。现有《明夷待访录》共计二十一篇,十三部分,其中《取士》上下篇、《田制》三篇、《兵制》三篇、《财计》三篇、《阉宦》上下篇。《田制》三篇主要讨论郡县制下的专制政府的税收政策、标准、土地占有制、兵屯与民屯等基本的财政问题。

《明夷待访录》:内容及进步思想完整解析

具有中国《民约论》之称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以前所未有的体系性特征勾画了中国早期民主政治的理想蓝图。该书在中国比较成熟的郡县制内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框架内,对政治主体的君、臣、法的本质意义作了还原性的理论探索,对政治权力制衡的机构、机制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进行了新的阐释。另外,对军事安排及武力的控制、土地制度、货币制度、经济运行的目的——追求国民财富、中下层行政官吏的管理、传统家天下畸形政治的产物——奄宦及其制度的危害性,均作了超越前人的论述。现行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并不完整,其中有两篇涉及夏夷大防,与清王朝有抵触故被删除。但根据现行的篇章,已足以揭示黄宗羲民主政治思想的精华。

现有《明夷待访录》共计二十一篇,十三部分,其中《取士》上下篇、《田制》三篇、《兵制》三篇、《财计》三篇、《阉宦》上下篇。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原君》《原臣》《原法》三篇为政治哲学原理篇。前两篇主要探讨为君为臣的本质意义、君臣之间的政治伦理关系;君臣政治行为的目的性等问题。《原法》篇则探讨了“法”——其实是广义的制度的本质意义,法所要维护的对象的利益等问题,并将“公法”与一家一姓的“私法”对立起来,提出了在法的面前,朝廷与民间平等的理想。

《置相》《学校》属于政治制度篇。《置相》篇主要讨论政治权力制衡的头号问题;《学校》篇则主要讨论政治批评的制度化建设问题,颇具有现代西方政治学中的议会制度精神,然又十分地不同。其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科举制条件下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精英民主思想。

《取士》上、下篇则是讨论用人制度、用人方法、用人标准等问题,通过用人制度、方法、标准的调整,引导并改变社会风俗,尤其是士风。

《建都》篇涉及中国特有的政治问题,由于专制帝国及政治权力中心——都城的安危乃国家安危之所系,这种政治权力中心又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故建都就成为当时中国政治问题之一。

《方镇》篇乃是涉及地方政治势力的制衡问题。专制王权政治框架下,朝廷与地方势力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地方势力坐大,常常危及中央政权。西汉初年的削藩运动、唐代的藩镇割据、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都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地方与中央权力矛盾的典型事件,而“杯酒释兵权”则是处理此类事件的经典方法。(www.xing528.com)

《田制》三篇主要讨论郡县制下的专制政府的税收政策、标准、土地占有制、兵屯与民屯等基本的财政问题。

《兵制》三篇则主要讨论军事权力的控制、军事管理、文官制度与军事权力使用等问题。黄宗羲说:“夫天下有不可叛之人,未尝有不可叛之法。”这种思想,颇接近于现代人所谓“武力的文官化”理念,力求从制度上使武力臣服于政治权力。

《财计》三篇主要讨论货币制度问题。在这三篇中,黄宗羲希望郡县制下的君主专制国家能够统一货币,方便小民流通,从而做到“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从而能够追求“久远之利”的宏大经济理想。《财计》(之三)还专门讨论了传统农业社会内部的消费问题,提倡一种与生产和财富增殖相关的消费方式,反对为了宗教、迷信、奢侈等目的的消费行为,甚至提出了激烈的主张:“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从而使“学校之教明”,“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黄宗羲的消费观体现了儒家礼教政治的理性特征,与马克斯·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的节俭精神、法权制度颇为相似,所缺少的恐怕在于簿记方式或曰簿记制度,复式记账法,此点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胥吏》篇所讨论的实质上颇类似当今社会政府公务员的问题。郡县制下的君主专制社会的官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正途选拔出来的,胥吏一部分是由各级官员自行录用的办事员,一部分是古代社会中的徭役之夫,这些人的薪俸由地方税收支出。黄宗羲认为要改革胥吏用人制度,下级胥吏让生员充之,让这些人日后为官有行政经验,而六部胥吏则由侯补进士充当,从而改变“胥吏危害天下”的局面。黄宗羲指斥当时的胥吏之害是“天下有吏之法,无朝廷之法”;“天下无封建之国,有封建之吏”。黄宗羲的设想是要求所有胥吏——政府办事人员都要由国家系统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举人、进士来充当,一方面可以让这些举人、进士在见习期增长行政才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政府办事人员的素质,减少裙带关系的影响与腐败的机会。

《奄宦》上下篇主要讨论古代的宦官制度问题。阉宦是古代不人道的政治产物,而且是古代专制政治的毒瘤。黄宗羲指出阉宦产生的原因,乃在于“人主之多欲”。他又指责后世文人在礼乐制度的阐释方面极尽献媚君上之能事。如郑玄《周礼》论云:“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七妇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黄宗羲对此严加批评,进而批评《周礼》实为“诲淫之书”。当然,黄宗羲并未想彻底废除阉宦制度,而只想减少阉宦人数而已。在《奄宦》下篇,黄宗羲再次批评了郡县制下的皇权继承制,“彼鳃鳃然唯恐后之有天下者不出于其子孙,是乃流俗富翁之见”,尧舜不传子,宋徽宗多子,亦止供“金人之屠醢耳”。这种批评意见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公天下”的政治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