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炼
很难想象地球上没有树木的情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条街道,甚至一座庭院没了树,便是极不可思议之事。因为树是生命及生命的保障和象征。
种树是中国人古老而文明的传统。有了城市便有了树,有了街道就有了绿,有了庭院便有了阴凉。房前屋后有了树就有了景色,有了情致,有了浓荫,有了风水,有了心情,也有了与之相伴的《雀鹊为邻》,那是一片无限的生机。
树是标示物,指引人们走向辽远,走向目的和成功。于千里戈壁、万里黄沙行路,树为目标与灯塔。有树的地方多有人,有人的地方多有树,有树的地方多有水。树为人栽水养,有树有水的地方是沙漠人家。所谓沙漠深处有人家,万里戈壁一点绿。
山中多树,大山树多则成林。一棵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棵棵树木成片,一片片树木成林。林聚为森,森者集也,团也,合也。森林便是团结的力量和结果。有森则有林、有草、有花、有飞禽、有走兽、有水、有生命、有人类。森林与森林的集合便是绿野,绿野与绿野的集合便是地球的肺脏。有了肺脏,地球便有了自如、畅快而淋漓的呼吸。但吸进去的不仅仅是氧气,呼出来的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砍树、盗伐,用树杆做燃料,还有一些破坏森林的行径,其实是在毁坏人类本身。破坏了森林,地球就像得了肺癌,最终死亡的还是人类自己。其实,如此浅显的道理就是有人不明白。
城市中的一棵树是孤独,沙漠里的一棵树是坚强;街道边的一棵树是蹂躏,戈壁滩上的一棵树是生命;马路旁的一棵树是悲哀,牧民家的一棵树是浓荫;高楼下的一棵树是惨淡的秋凉;蒙古包前的一棵树是浓郁的春绿。一棵树不是森林,一棵树也不是荒漠;一棵树的绿叶不代表春天,一棵树的黄叶也不代表秋天;一棵树的死去,不能说明植树的失败,一棵树的成活也不能代表树种的繁衍。如果一棵树也没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也说明得了。(www.xing528.com)
比起城市,乡村的树幸运多了:没有汽车尾气熏染,没有行人扔垃圾,没有商贩倒污水,没有一个个冰凉无情的水泥坑,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和欺凌,更没有城市建设带来的劫难。比起乡村,城里的树金贵多了:身价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坐汽车、坐火车,甚至坐飞机;专人栽、专人浇,甚至专人看护。天冷了加外衣,天热了送清凉,枝长叶疯了有人修剪,精神头不足了有人接诊。
城里的树虽然金贵,却不容易成活。乡村的树无人呵护却成了林。树的命运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了深的根基,才有浓绿的枝叶,所谓“根深叶茂”。要达到根深的程度,需要长久生长、积淀、修养和历练,所谓“树大根深”。树高千丈,落叶总是要回到根里,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的高大要靠自然力,不能人为拔高或一味不切实际的追求,切记“树大招风”。
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借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不肯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新,无奈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人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此类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嘉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宋代的庞元英在《谈薮·曹咏妻》中记载了这件事,这就是成语“树倒猢狲散”的来历。其实,这个典古的寓意不在于大树,而在于猢狲。
千年的树木也有凋落的时候,人怎能不衰不老不走下坡。北周时期瘐信的《枯树赋》曰:“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唐代卢照邻在《病梨树赋》中有“岂赋命之理,得之自然,将资生之化,有所偏及。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句。这就是沧桑变故,人生感慨之成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由来。
“树德务滋”是超越了木本植物统称之树木之外的一种人生境界。当然,树根产生根艺,树叶代表绿色,甚至树枝、树干、树丛、树挂、树冠、树阴、树墩无不是人生的一种状态,能做到其一就是有用之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