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节日来源于人们对自然节气的感受,是依据自然规律提炼出来的时间系统,表达着先民对时间的观念。日本白川静在《中国古代民俗》中的“月令与岁时记”部分这样论述,“(节日)民间活动基本上属于民族性质,但是如果追溯其起源,都具有浓厚的农耕性质,其农耕文化也曾受其他的影响”[3]。农事节日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因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各个地区,独有的立体气候特点形成了差异较大的立体农业,使得各个民族的农耕文化差异也较大,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事节日及农事节日体育活动。依据云南气候及农事特征,云南农事节日大致可分为除害驱虫的节日、祈求丰收的节日和庆贺丰收的节日等。
(一)除害驱虫的节日
除害驱虫的节日由古代先民经常进行驱除害虫的活动逐渐演化而来,火把节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阿昌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4]。节期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共三天。节日活动内容因民族、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共同的都是要燃火把、驱魔除害。火把节,古称星回节,又称保苗会,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在以上民族中要数彝族火把节最隆重、最热闹、最具民族特色。云南各地都有彝族,彝族最为聚集的地区是楚雄禄丰县与昆明的石林县。楚雄禄丰县彝族火把节节期为农历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节日活动内容分为“迎火神”“玩火神”“送火神”三部分。昆明市石林县彝族撒尼人火把节,节期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三天。节日期间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吃黄牛、摔跤、斗牛、叫魂、五彩线等。
(二)祈求丰收的节日
祈求五谷丰登,是农事节日中的重要部分,农尚格罗节(景颇族)、干巴节(瑶族)、苦扎扎节(哈尼族)、耶苦节(哈尼族尼人)、播种节(阿昌族)、开秧门、关秧门(壮族)、搭桥节(拉祜族)、纲永节(布朗族)等是这类节日的代表。
农尚格罗节是景颇族春播前的重大祭祀节日,农历三月十日举行。在这天,以村寨为单位,各家出鸡或猪肉,共同祭祀寨神,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收。然后,全寨人出动整修道路和桥梁,为春播大忙做准备。
苦扎扎节,又叫六月年,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共三天。其主要活动内容包含舞蹈、骑磨秋、长街宴。
纲永节,又叫祭竹鼠节,是勐海布朗山老曼峨、新曼峨一带布朗族的农事节日,在傣历四月或九月择日,以寨子为单位举行。主要活动是上山挖竹鼠。(www.xing528.com)
(三)庆贺丰收的节日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如壮族、景颇族、彝族和傈僳族等在粮食收割时都过此类节日,节日的时间随各地而异,多在农历六、七月间稻谷出穗或者成熟时举行,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文山壮族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的时候举行尝新节,一般是单家独户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过的。尝新这天,家家户户都煮大甄新米饭和丰盛菜肴。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来绿稻叶供在神龛上,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供上,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好后,把狗叫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每样菜都给一点,为了感谢它的功劳,这一天让它先吃饱,以示犒赏。哈尼族农历五月五日过牛纳纳节,意为让耕牛休息。兰坪的傈僳族农历六月五日过沐牛节。这天,要给耕牛洗澡,喂加盐的稀饭;家中年长妇女要为耕牛祝福,并求它向天神为民祈福,消灾免祸。在节日里,哈尼族经常举行抓鱼活动。景颇族尝新节俗称“吃新谷”,原本是景颇族在秋收前谷物基本成熟后举行的一种宗教祭典。尝新时,各部落、村社的群众齐集官家;担任取尝新谷的老年妇女身着盛装;用来盛放稻谷的竹篮,四周要有稻米、豆类、高粱以及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收来的稻谷上面用大而圆的青叶覆盖着,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妇女用锅炒,炒后由姑娘用手碓舂,并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师主持祭祀感谢各种神祇赏赐的丰收。祭毕,巫师当场抛丢用青叶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让野精灵分享。之所以要包成小包,是为了预防众多的鬼类抢食祭品。尝新时,虽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但每人仅能分到一小包新米,做饭时主要加陈米作补充。尝新节期间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放土炮、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等。
德宏傈僳族阔时节的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等食品祭奠天地祖先神灵,象征性地在火塘的三脚架、门、柱上各粘一点食物;为感谢耕牛一年的劳累和家犬的祖先给人类带来的种子,请它们先品尝一点年节食品。初一整日欢歌狂舞,弹奏三弦、篾弦、笙、笛等乐器,在酒兴诗情的气氛中,男女老幼皆上场。初二举行打靶、打猎活动之后便可以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德宏较大的一些傈僳族村寨在阔时节期间还竖立秋千,男女老幼玩耍十天半月。活动内容除秋千、歌舞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刀山”“下火海”体育竞技表演[5]。“上刀山”是以36把锋利的刀扎成20多米高的刀梯竖立在平地上,刀梯直插云霄,勇敢的傈僳族小伙赤手光脚踩着铮亮的刀锋“磳、磳、磳”便上到顶端吹起了牛角号。而面对一大坑绿茵茵打碎的啤酒瓶玻璃碎片,勇士们光着脚丫和肚皮或踩或爬在上面,更让人发出声声惊叹的是勇士的同伴从“坑”边如跳远一般重重地跳到用肚皮爬在玻璃片的勇士的身上,而几个“回合”下来,勇士的脚和肚皮却丝毫无损。夜幕降临时,熊熊的篝火烧起,炽热的炭火丝毫没有让勇士们惧怕,我们不敢靠近的“火海”成了他们玩耍的舞台,他们赤膀光脚地在“火海”中舞蹈,时而从“火海”这头光脚踏到“火海”那头,时而用手捧起炭火撒向空中,时而用舌头舔红彤彤的火炭。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人们的喝彩。“上刀山”“下火海”表现出云南德宏傈僳族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英勇不屈、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
图2-1 傈僳族阔时节荡秋千
图2-2 傈僳族阔时节“上刀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