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了解到演奏者的基本心理素质,不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想要作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进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钢琴教师在实施钢琴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训练的练习方法。
(一)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
无论是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还是正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影响,认识到了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我们都应当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一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搞清楚诸如: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素质,什么是演奏心理素质等问题,这样才能摆脱盲目性,自觉地科学地有步骤地去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
心理学课程可能会在某些专门领域得到详细阐述,音乐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这门新学科详细的专题分类就足以证明这一点。音乐心理学家们通常有两个理论来源,即心理学和音乐学。音乐心理学这一专门分支覆盖了整个与音乐相关联的复杂的心理学领域。科学经常被划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这两者往往互相依赖。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最著名的大概是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如今已是高度发展的健康疗法之一。音乐疗法在儿科、特殊教育、老年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肿瘤学、心脏病学、麻醉术、疲劳综合征的身心失调预防等方面得到应用。有活动音乐疗法和感知音乐疗法之分,取决于病人是演奏音乐还是聆听音乐。
今天的音乐疗法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分解音乐疗法、信仰音乐疗法、多式联运表达疗法、音乐舞蹈疗法、格式塔音乐疗法、奥尔夫音乐疗法、调整音乐疗法、声音工作疗法等。作为这些西方音乐疗法形式的补充,还有如古代东方音乐疗法等民族音乐疗法。在掌握基础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心理学对于课堂教育的实用性:在欧洲,学校对教育训令的理解大多比较全面,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目标不仅仅是明确列出的总课程上的科目,还包括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相应地,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学生整个个体而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具体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能发挥其适当的、高效率的作用。另外,布罗菲和古德指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交际具有高度复杂性。实际上,学校内的实际交际过程比有目的围绕教学进行交际调查要复杂得多。在众多的交际理论中,有一种简单的二段模式,它有助于理解信息的双重含义,即总的说来我们必须区分交际的两个层次所传递信息的表面内容及其实质的、附加的第二层含义。
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于即兴创作音乐和音乐交流在键盘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同样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作为一种音乐教育方法,它们在培养学生心理训练素质的同时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结构的理解以及多维交际的能力。参加一场音乐会演奏意味着个体为集体的成绩付出了一份努力,有了集体责任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临时独奏者的角色或作为伴奏者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基础心理学知识对自身钢琴演奏和领悟能力也有莫大的帮助。
(二)演奏环境、乐器的适应和模拟
一般来说,学生练琴都是一个人关在小琴房里,用立式钢琴进行练习。而正式的演奏场合,环境和乐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演奏者要面对众多的听众(或主考老师)、刺眼的灯光、陌生的三角钢琴,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会对演奏者的心理产生影响。(www.xing528.com)
这些具体情况均要求演奏者有演奏环境和乐器的适应练习。当然最理想的是在演出场地用演奏琴进行练习、排练、彩排,但实际上这种机会和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模拟的办法进行训练。首先要了解正式演出场地的环境特点、灯光情况、钢琴性能,然后选择近似的环境和钢琴进行练习。这时候的练习意义已经不是具体曲目的演奏,面是演奏者心理适应性的锻炼,这样的锻炼将为未来的正式演出提高成功的比率。
尽管很多时候在选择演出场所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只要有可能,演出场所的音响效果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剧场音响效果的优劣会极大地影响音乐会的演出效果。其次,乐器的选择与准备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台各方面状态良好的钢琴对于演出的成败有时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演出前对钢琴键盘和音高进行充分的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太紧或太松的键盘都不利于演奏者的正常发挥,而音律上的哪怕是些微弱的偏差给演奏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最好能有一位调律师随时准备解决钢琴上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演奏者在舞台上所感受到的音响效果与观众席上感受到的音响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走台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舞台音响感觉。当学生在舞台上试奏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观众席上的不同位置(主要是前区和后区)聆听演奏效果并提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舞台上寻找到适合观众席聆听的演奏力度和音响效果。另外,由于不同的剧场之间的混响效果和声音主观评价不同,有时还需要适当调整踏板的使用方法,这也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才能够完成。
演出前应当调试好琴凳的高度,不要等上台后再临时调试。另外琴凳的稳定性和结实程度也应当在演出前确认。北京音乐厅就曾经发生过演出时琴凳突然断裂的意外事件,致使著名钢琴家贝尔曼取消了当晚的整场演出。现在的演出琴凳往往是组装式的或是弹簧式的,因此在演出前一定要确认琴凳确实结实可靠、高低合适,这样才不至于在演出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件,使演出能够顺利进行。很多演奏者在上台时喜欢随身携带一条小毛巾或是手帕用于擦拭琴键或是在演奏间隙中擦拭手汗。因为在音乐会过程中很多演奏者会由于过度兴奋或紧张,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导致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致使指尖在键盘上打滑,容易产生错音,也影响手指在键盘上的触键感觉,因此登台时随身携带一条棉质的小方巾或纯棉的小手帕确有必要。也可以在演出前在手上略微擦拭一些爽身粉或是类似“西施兰夏露”一类抑制汗腺分泌的药剂,不过,一定要在演出之前几天先做过试验,确认不至于引起皮肤过敏或其他任何不适症状才能在演出时使用。
(三)从心理诸因素着手提高心理素质
与音乐演奏有关的心理诸因素,包括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注意、联想和想象、情绪和情感、动机和意志等等,我们可以联系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实际,有计划地针对一两个问题进行反复训练,争取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例如有的学生上台演奏时常常会因为背谱而造成中断、抛锚,那就需要从记忆方法的运用,记忆力的训练上去下功夫。有的学生常常因为思想不集中,演奏中杂念干扰而使演奏失败。那就需要明确演奏的目的,端正演奏的动机,培养注意力的集中和有效分配。总之,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应当贯穿钢琴学习的全过程。
有些时候学生会有一些临时性的演出任务,而且在事先来不及对场地、乐器进行熟悉,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一些重大节日或纪念性演出时。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为学生积累一些演奏曲目,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从事演奏专业的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很多学生在开演前需要不停地练琴,否则便感到弹奏时没有把握。而不少演出场所在演出前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练习条件,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随时都能够坐下来以演出速度进行演奏的能力,而不是要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指练习后才能开始演奏,另外,有些学生甚至要在演奏一两首乐曲之后才能进入真正的演奏状态。而在很多大型纪念演出中,每位演奏者只有上台演奏一到两首作品的机会,不可能等待演奏者在一两首作品后进入兴奋状态,演奏者必须具备登台伊始便能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进行演奏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钢琴教学课上培养学生形成一坐到钢琴面前便能立刻以饱满的精神进行演奏的能力。还有些学生在演出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演奏速度,最常见的情形莫过于越弹越快。也有的时候,学生不能很好地平衡每一首作品的不同速度之间的关系,比如刚弹完一首快速的作品,接下来那首慢板的音乐作品很可能受前面一首音乐作品的速度影响而慢不下来。而如果跟在别的音乐节目后面演出,又往往受前面一个节目的演奏速度的影响,因此在作品开始的几小节很难确立自己的演奏速度,这也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需要加以克服的问题。由于在演出时都容易紧张或亢奋,所以在确定演奏速度时一定要避免把速度起得过快,或越弹越快。有一个办法是按照比平时演奏时的速度感觉上略慢一点的速度开始,并且在演奏过程中略微控制一下演奏情绪的冲动,这样有助于保持演奏速度的稳定与准确。总的来说,参加一场演奏会或钢琴比赛等大型活动,在考察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弹奏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完成一首音乐作品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