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演奏技术中的歌唱性技巧研究

钢琴演奏技术中的歌唱性技巧研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根到底,这都是只重视织体技术而忽视了歌唱性技术学习所造成的后果。学习歌唱性技术的弹奏,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包括手指力量、整身的协调性及听觉的灵敏,这也是本书把歌唱性技术放在织体技术之后讲解的原因。关于歌唱性技术我们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解。此时手指一定要放平,用指尖和指肚之间的部分触键,第三指关节的动作要尽可能的小,用手腕和胳膊来控制触键的力度。

钢琴演奏技术中的歌唱性技巧研究

之所以将织体技术与歌唱性技术分开来谈,是因为后者是所有钢琴技术中最深奥、最困难也是最难掌握,却又是经常被人忽视的。在钢琴这一近似于打击乐的复杂机械乐器上要追求力度、速度、准确性和辉煌的效果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至少比起弦乐器声乐要容易。但如果想要弹出真正如歌的旋律,奏出变化丰富有人情味的音色,追求完美的歌唱性,则是异常困难的。钢琴和人声及弦乐相比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当我们弹响了一个音,我们就不能再对这个音的音量、音色做任何的调整,并只能任其逐渐衰减,更不可能在同一个音上:作渐强渐弱和音色的变化。因此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在钢琴上是弹不出真正的Legato(连贯)的。而作为一位追求钢琴技术最高境界的学习者,其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使用一切手段将作品中的旋律弹得尽可能的“连”,最大限度地接近弦乐或人声的Legato。

然而在实际的演奏中,很多演奏者往往更醉心于那些辉煌的织体技术,尽其所能地将成堆成堆的和弦和八度弹得又快又响。而不少听众也更容易被那些极具震撼力和煽动性的华彩乐段所折服,从而更加激励了演奏者疯狂地让钢琴发出“咆哮”。但是那些单纯而优美的旋律呢?在很多时候则变成了狂吼之间的喘息,是演奏者和听众放松神经的机会。因此以下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位可以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弹得精彩至极的学生却弹不好一首莫扎特奏鸣曲;一位在独奏时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却不能胜任声乐伴奏和室内乐的演奏……归根到底,这都是只重视织体技术而忽视了歌唱性技术学习所造成的后果。

学习歌唱性技术的弹奏,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包括手指力量、整身的协调性及听觉的灵敏,这也是本书把歌唱性技术放在织体技术之后讲解的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学习者要在织体技术完全过关后才能学习歌唱性技术。相反,明智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开始学琴后的第一个月内就让其接触歌唱性技术,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在钢琴上“唱歌”的观念,而不是指望其立即就能弹出如歌的旋律来。

关于歌唱性技术我们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解。它们分别是“音色的控制”“手法的连贯”和“旋律的设计”。

先来谈关于音色的问题。在钢琴上是否能弹奏出富于变化的音色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不管那些先进的仪器是怎么显示的,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想凡是聆听过柯尔托、霍洛维茨的唱片或波格雷里奇现场音乐会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钢琴是一种可以发出多变音色的乐器。那么如何让钢琴显现出变幻的色彩呢?

最重要的是:演奏者需要有辨析力极高的听觉能力。这种能力虽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更多的是在大量地聆听音乐和比较中建立起来的。这就像画家作画一样,如果画家本人是色盲或对色彩的区别不敏感,很难想象他能画出具有缤纷色彩的作品。但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对音色辨析能力的建立比起画家对色彩辨别能力的建立要困难得多。因为音色不像颜色一样有具体、固定的名称和绝对客观的认定标准,对音色而言之有形容词而没有名词。因此在某些人耳中的柔和音色在另一些人耳中则是暗淡的;在这些人耳中是“刚毅”的音色在那些人耳中又会变成“生硬”的。但这并不等于说音色的好坏没有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相对模糊一些,主观性比较强一些。简单地说,好的音色应该是使琴弦充分振动所发出的,应该是通透自然的,没有压迫感的声音。而钢琴演奏者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发出尽可能多变化的音色,形成丰富的色彩对比。由此可见,钢琴演奏者要想建立一个正确的音色观念,涉猎更多不同的音色类型,就只有靠尽可能多地去听各类音乐,特别是弦乐和声乐等比钢琴音色变化更明显的音乐体裁,以此来提高自身对音色的敏感度。(www.xing528.com)

对于实际演奏中的音色控制,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心得。但其中相通的要点是:一、指尖对键盘的触感要非常敏锐,对每一次下键都要小心地控制。二、整身要保持协调和相对放松,手指、手掌、手腕、胳膊、肩膀要形成一个调动自如的整体。三、在弹响一个音之前,脑子里要预先想象出想要得到的声音,也就是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要走在实际弹出声音的前面。四、在演奏中要随时根据乐器反馈出的声音来调控自身的演奏手法。因为不同的钢琴有不同的特性和状态,在这架钢琴上能弹出某种音色的手法,在另一架钢琴上可能就弹不出来。因此要及时、灵活地调控自身的演奏手法,保持相对冷静的演奏状态。五、充分利用踏板功能,但又不要依赖踏板的修饰作用。

控制音色的具体技术是建立在我们前面所讲的各类织体技术之上的,只不过在下键的一刹那有更多的讲究。比如,如想获得一个音量较轻的柔和的声音,那么演奏者在下键时就要放慢下键的速度,也就是要让从开始按下琴键到将琴键按到底的过程尽可能地慢一些(前提是能发出声音)。对于手掌宽厚的演奏者,还可以将手指放平,用指尖和指肚间的部分触键,增加琴键的受力面以便于控制;而若想弹出有足够音量又柔和温婉的音色,则需要演奏者在触键全过程的后半程中适当加快下按的速度,也就是说,在把琴键按到一半时适度增强力度,这和中医按摩的手法有相似之处。

在许多钢琴作品中有时需要演奏者能弹出比较特殊的音色。比如在德彪西的许多作品中要求演奏者弹出极其缥缈的声音,此时除了使用左踏板外,演奏者在手形上也必须有所变化。此时手指一定要放平,用指尖和指肚之间的部分触键,第三指关节的动作要尽可能的小,用手腕和胳膊来控制触键的力度。下键的过程一定要缓和,在比较特殊的时候甚至可以只将琴键弹到一半,但切不可失去对手指的控制力。再比如在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作品中,要求演奏者弹出非常尖利粗暴的音色,这对于力量较弱或手比较软的演奏者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调动身上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冲击”钢琴则是唯一的办法。同时,胳膊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也是弹出干燥锋利音色的一种方法,但切记这只是为了创造特殊效果而使用的特殊手段。

总而言之,在学习音色控制技术方面,最重要的是演奏者对声音的想象力。只有对各种音色的创造有所追求,才能有动力去尝试各种制造不同音色的手段。有时控制音色的本领是尤师自通的,这正像是人们为了追求美丽而精心搭配自己的服饰一样,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渐领会其中的规律,而无须刻意学习太多具体技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