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的功能:认知、情感与美育

艺术的功能:认知、情感与美育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艺术的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艺术教育正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艺术的功能:认知、情感与美育

功能是价值的体现。具体来讲,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认知功能

艺术往往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去传达思想、表现情感的,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艺术的认知功能。时代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但只要有艺术作品存留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风云。我们的考古工作,往往就是通过远古出土的艺术品来考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比如: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岩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我们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16世纪到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生活的状况。我们可以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强大的方阵群雕中感悟到秦始皇当年振长策而御宇内,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气吞山河,意气风发的历史场面。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更是以巨幅的散点透视画面,引入入胜地展开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种种人事活动和生活场景。我们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的作品中,可以解读出一个宏观的主题: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精神。无论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还是达·芬奇、拉菲尔的油画,都体现着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主题。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把人的肌肉塑造得那样强健有力,眼中充满自信的目光。拉菲尔的《西斯庭圣母》,原本是一个宗教题材的作品,而作者借以表达的却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圣母怀抱着耶稣,赤着脚,面部流露出慈母般的情怀,衣着随便得像是更接近平民妇女式的人间慈母,而不是贵妇人,更不是圣母。作品削去了圣母的神圣性,而极力突出的是她与人类沟通的人性、人情、人间烟火的一面。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悲悯人类的目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画出了一个少妇神秘的、永恒的微笑。

总之,艺术的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教育功能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诚,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3.美育功能

“美育”一词,是18世纪德国美学席勒正式提出的。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我们认为,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高尚起来。美育是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正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因为艺术教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因此说艺术教育对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功能是独特的,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4.实用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为艺术(包括音乐)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逐渐引起各国医学界和音乐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美、英等国先后创办了各种音乐医疗的刊物,运用音乐手段来治疗某些病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国某些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西方现当代心理学的许多流派,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宣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如果单纯地讲艺术的实用性,则它主要是体现在工业设计中,尤其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实用性被逐渐得到认识,即在建筑、日常用品等方面,随着时尚元素的加入,更体现了艺术的实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