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钢琴音乐低音主调风格在巴洛克时期一瞥

西方钢琴音乐低音主调风格在巴洛克时期一瞥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低音在这100多年的整个时期中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将巴洛克时期称为数字低音时期。和声作为一种“独立的”、纵向的多声部创作手法在巴洛克时期得到肯定,“和声语言”的出现是一个标志。因此,巴洛克时期的许多音乐家都是著名的数字低音演奏家。巴洛克音乐的乐谱具有细微变化各不相同的版本。唯有爵士乐成为巴洛克时代辉煌特色的回声,当然还应包括那些未被承认的在“艺术音乐”范畴中“没有历史”的部族音乐传统。

西方钢琴音乐低音主调风格在巴洛克时期一瞥

音乐的兴起是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thorough-bass)——数字低音(figured-bass)产生的动力,同时它又促进了音乐从复调织体向主调织体的重大转变。早在15世纪末,器乐便开始为歌唱作和声伴奏。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的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或basso continuo,“basso continuo”是意大利文名称,正是通过该名称,这种实践变得广为人知)的前身包括伴奏谱(partitura),即管风琴或琉特琴用之为重唱提供伴奏的开放性乐谱和单列低音谱(basso seguente),即一个由合奏的最低演奏音符构成的线条,它是键盘演奏者提供伴奏的基础。在最早的论述通奏低音演奏的著作之一,阿戈斯蒂诺·阿加扎里(Agostino Agazzari)的《低音上的演奏》(Del sonaresopra'l basso)中,阿加扎里论述了运用数字低音的作用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用数字记号来指示低音上方和弦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规范,成为那个时期——从即兴演奏到还原精确记谱的演奏之间一种极其重要的技术现象,也成为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种标志性的形态。数字低音在这100多年的整个时期中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将巴洛克时期称为数字低音时期。

数字低音的使用,是基于三和弦成为基本和声结构和通用的音阶和声配置法(scaleharmonizations)的广泛使用。然而在数字低音时代,将(开始时是并非统一的)带有数字的低音变为“音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演奏家不但需要有和声知识和理解复杂数字记号的能力,还要有充分的即兴演奏技巧。

和声作为一种“独立的”、纵向的多声部创作手法在巴洛克时期得到肯定,“和声语言”的出现是一个标志。和声理论是从三和弦开始的。G.扎利诺(Gioseffo Zarlino)在1558年提出了和弦(harmony)的概念,还没有转位的概念。他把c—e—a看成是c—e—g的变化而不是a—c—e的第一转位,因为他的和弦是在低音而不是在根音上建立的。到17世纪,大量数字低音演奏的教学著作总结了规律性的法则。在这些并不是和声理论的实践手册的指导下,勤于练习的演奏者后来已经达到不需要标记数字就能够轻易地在特定调性中完成既定低音线条上的和弦配置的水准了。也正是这种数字低音技术,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一代集演奏和创造于一身的大师。他们可以将看似简易的一条仅仅提供了音乐和声骨架的低音,化为织体和表现极为丰富、演奏技巧高难,并且带有突出的时代、地方和个人风格特点的音响,而且使得每次演奏都能够成为与众不同、与以往相异的独一无二的表演。因此,巴洛克时期的许多音乐家都是著名的数字低音演奏家。

音乐的逐渐专业化,使得巴洛克之后的即兴逐渐被准确的记谱音乐所替代。对于熟悉同样以即兴为其灵魂的爵士乐的20世纪的人而言,将远隔几世纪的巴洛克和爵士乐两者联系在一起是极为自然的。而实际上,数字低音的确是音乐走向创作的最好的通道。许多数字低音的相关著作和教程,用谱例系统地教给读者如何“通过旋律加工、和声织体的装饰,甚至与体裁及风格(特别是“戏剧性”风格)相关问题的学习”,发挥作曲技巧的方法。如其中一部是海尼兴(Johann David Heinichen)的优秀著作《作曲法中的通奏低音》(Der General-Bass in der Composition),就是一部全面的实用性作曲法教科书。(www.xing528.com)

数字低音的典型乐器是键盘乐器,如管风琴、羽管键琴,以及和低音提琴、大管等的配合。作曲家只写出旋律及旋律之外的一条低音线条,以及标示在低音音符上的数字,而演奏者则可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兴地用和声织体填满中间的声部。这种即兴创作的方法推广到了极为广泛的各类乐器和乐器的配合上,在几个演奏者的合作中,和声“加馅”是由键盘乐器或琉特琴、吉他完成的。即兴方法为器乐演奏技艺的发展和作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乐队结构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它也延伸到了一些重要的作品体裁上,如一系列“自由”的幻想曲、前奏曲,大型作品的“华彩段”,以及由这种方法所造就的极为广泛使用的“主题与变奏”这一变奏曲体裁。巴洛克音乐的乐谱具有细微变化各不相同的版本。作曲家的原始版本经常是不加任何装饰的,直接根据这样的乐谱排版印刷的被称为“净版”。而权威演奏家所用的加上了装饰(或对位)演奏的印刷版本则被称为某人的“演奏版”,还有教师的“教学版”和音乐学家的“诠释版”等。巴洛克音乐中装饰音的各种不同外化显示出不同的演奏风格,这也成为音乐表演艺术中相当复杂和有一定意义的“演释性”学术研究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到巴洛克之后的创作和表演中。

与通奏低音相关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从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一个大马鞍形。18世纪末开始,精确记谱法的最后完善,加之作曲大师的无比影响力,使“忠实于”乐谱文本成为取代和“淘汰”通奏低音方法的潮流。接着,录音方法的发明又开启了比较表演艺术家在“有限的”创造—演绎作品文本中表现深度和个人风格的一种手段。而在20世纪,出现了作曲家本人演绎自己作品的“权威”版本(虽然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权威”实际上极不可靠,而且非作曲家本人表演的优秀版本则比比皆是。这一点以较早被保存了作曲家本人演奏版本的拉赫玛尼诺夫和格什温为例,就可以得到切实体验)、演奏(唱)被作曲家一次性完成,以及电子音乐(及一些先锋派)无“文本”作品的诞生。唯有爵士乐成为巴洛克时代辉煌特色的回声,当然还应包括那些未被承认的在“艺术音乐”范畴中“没有历史”的部族音乐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