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乐器的黑白键排列,与乐谱中的高、低音谱号及五线谱表一样,都是音乐的一种象征。和其他任何一种乐器相比,键盘乐器有下列明显优势:①演奏姿势最自然(演奏者端坐在乐器前,双手放在键盘上,手指微微站立);②键盘本身与五线谱表形成相对应的关系,清楚地表明音程距离、上行或下行,是学习五线谱最好的教具;③音域最宽广。
这里主要探讨四种主要键盘乐器:管风琴(organ)、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羽管键琴(harpsichord)和钢琴(pianoforte)。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发声原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曲目以及不同的优缺点。
(一)管风琴及其发展
在所有的键盘乐器中,管风琴最为古老。这种乐器是对键盘的压力加以利用,让气流从长短不一的音管中通过并发出声音。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古老的乐器——水力风琴(hydraulis),与管风琴类似,但它并不是由气流的通过来发声,而是让水流入管子来发出声音。这种风琴大约诞生于公元前250年,其制造者克泰西比奥斯(Ktesibios)是一名古希腊的技师。
古希腊文中的“水”写为“hydor”, “管子”写为“aulos”,因此这种乐器在音乐文献中就被称为水琴。据音乐文献记载,当管子中有水通过时,会发出一种悦耳又神秘的乐声。但非常遗憾,这种水琴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北非的迦太基遗址中曾出土过一种陶器的水琴,据考察,这种陶器水琴上有十几根管子,这些管子有着相同的口径,但长短不一。
人类对于中世纪之前的音乐历史记载较少,而与键盘音乐相关的内容则更加稀有。经过对现存资料的查找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管风琴属于现代键盘乐器的一种,而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史料对于管风琴曾有这样的记载:罗马帝国狄奥多西王朝曾修建过一个方形的尖塔,塔的拱顶上有一幅浮雕,这个浮雕就是演奏管风琴的情形。欧洲最早出现的有关管风琴的记载是在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君士坦丁五世(绰号“科普隆莫斯”)曾于公元757年向法国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三世赠送过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就是一架管风琴。在罗马上层社会所举办的宴会上,时常也会安排管风琴的演奏。
《乌特勒支诗篇》是世界著名的诗篇,它编成于公元800年左右,在这本诗集的插图中就出现了法国的管风琴画。这架管风琴由8根管子组成,琴后坐着两个僧侣,画面中还有4个用力摇着木杆的僧侣,几个大型的气筒被木杆带动着。这种管风琴究竟会有怎样的演奏声音?公元980年,僧侣活尔斯坦有过一段记录:这个管风琴建于英国的温切斯特,它由26个吹风机和400根管子组成,同时需要由70个人来操作才能进行演奏,而听众需要站在远处并捂住双耳。后来这种管风琴并没有越造越大,这是值得庆幸之处。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一些体积更小的、便于移动的管风琴被制造出来。14世纪的意大利曾有一位名为弗朗切斯科·兰蒂尼(Francesco Landini)的音乐家,他正是因为擅长演奏这种管风琴而闻名四方。乔万尼·德·普拉托(Giovanni de Prato)是当时的一名作家,他详细记录了兰蒂尼演奏管风琴时的情形。
到了中世纪,在教堂的礼拜仪式中开始用标准的管风琴来伴奏。当时的管风琴已经属于中等体积的乐器。艾克是14世纪非常出名的画家,他曾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名天使在演奏管风琴,这幅画对当时管风琴的样子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绘。这种管风琴上有着口径一致的管子,所以它发出的音色以及音量应该是相同的,音高的不同是由管子长短的不同造成的。
15世纪以后,人们制造出来的管风琴开始能够控制并改变音量。1511年曾有一位名叫阿诺尔特·施利克(Arnolt Schlick)的德国人,他写了一本书,主要描写了管风琴的制造过程。据描述,当时已经出现了一种应用于管风琴的装置,这种装置能让管风琴发出不同的音量,说明此种管风琴已经更加接近于现代的管风琴。
到了巴洛克时代,管风琴的制作和演奏趋于完美。与哥特时期的管风琴相比,此时制造的管风琴所发出的声音更加轻柔。到了20世纪,现代管风琴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电声设备,从而能够演绎出多种多样奇妙的声音,各种人声与乐器的声音都可以被模仿出来,音色的变化也更多。管风琴也有了更加先进的制作技术与演奏技巧,早已不是古老的管风琴所能比拟的。管风琴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出不同音量的声音,这是它的一个最大优点,因此一些宏伟庄严的音乐更加适合用管风琴来进行演奏。但管风琴不适宜演奏一些轻巧而快速的乐句,因为管风琴并没有琴弦的设计。
以下将要介绍的是三种不同的键盘乐器——击弦古钢琴、羽管键琴、钢琴,它们都是通过拨动琴弦或敲击键盘来发声的。
(二)击弦古钢琴及其发展
西方的键盘弦乐器最早是指带有琴弦的键盘乐器。“键盘弦乐器”这种叫法最早出现于对英国皇室活动的记载中,讲述的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于1360年向法国国王让·列·邦(Jean le Bon)赠送了一架键盘弦乐器。处于同一时代的纪尧姆·德·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既是法国音乐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文字中也曾提及键盘弦乐器。西班牙阿拉贡国王约翰一世(John I)曾于1388年给法国勃艮第君主(Dukeof Burgundy)写信,信中对键盘弦乐器的样子进行了具体描写。据他描述,这种键盘乐器比管风琴要小,并且有琴弦的设计。
在音乐家们看来,键盘弦乐器很有可能源自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在多篇形成于15世纪的文献中都有对键盘弦乐器的记载。但是到了15世纪后期,文学作品中却再难寻觅“键盘弦乐器”这个名字,“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又称楔槌键琴)一词逐渐代替了“键盘弦乐器”。因此,真正有明确记载的琴弦乐器实际上是“击弦古钢琴”。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曾记录了他采用一弦琴来进行与音乐数字相关的实验。据他描述,这种乐器是使用一根楔子将一根弦绷紧于长方形的空心筒上,拨动它会发出声音。在筒子与琴弦之间有音柱,这种音柱可以被移动,音高的调节可通过音柱的移动来实现。这可以被视作最早出现的琴弦乐器。
琴弦乐器的发展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公元11—12世纪,有一种比较简单的键盘乐器问世。这种乐器上分布着一排琴键,有很多的小铜块被安装在琴键的末端,当琴键被按动时,琴弦受到小铜块的敲击并发出声音。对于这种击弦古钢琴,最早的绘画记载大约在1440年出版的《魏玛奇书》(Weimar Wonderbook)中。与古钢琴有关的史料记载出现于15世纪后半叶,记录的是英国伦敦天主教堂的合唱指挥威廉·霍伍德,他曾于1477年成为男童的古钢琴教师。此外,英国诗人L.J.斯凯尔托(L.J.Skelto)也曾在诗中赞美过古钢琴。还有文献记载,在16世纪初,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Scotland King James)曾为新娘演奏击弦古钢琴。
到了16世纪后半叶,击弦古钢琴开始发展成为按下一个琴键,将会撞击到两根琴弦的乐器。此时的音乐作品开始日趋复杂化。到了17世纪,钢琴所特有的机械部分开始被装进一个盒子里,这个盒子的宽大约为2英尺,长为3~4英尺,琴键的末端也在这个盒子中。当琴键被敲击时,位于琴键末端的铜块会敲击琴弦,由此发出悦耳的、柔和的声音。到了这个阶段,击弦古钢琴已日臻完美。
击弦古钢琴最大的优势是富有表现力,声音悦耳动听,十分柔和。通过按压琴键使钢琴发出声音,如果琴键不断被按压,那么就可以演奏出颤音和滑音。但击弦古钢琴也存在劣势,那就是音量不大。击弦古钢琴成为16—17世纪欧洲最受欢迎的一种乐器。18世纪以后,羽管键琴取代了击弦古钢琴,在公众场合已经很难再见到击弦古钢琴的身影。
(三)羽管键琴及其发展
18世纪,羽管键琴开始在欧洲显示出重要的音乐地位。
羽管键琴在18世纪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虽然并未一直保持着这种辉煌,但也并不过时。时至今日,欧洲某些国家还存在着一些制作羽管键琴的工厂,羽管键琴音乐也正在不断复苏。自15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18世纪中叶,羽管键琴都是乐器中的王者。从中世纪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样式的羽管键琴。与击弦古钢琴不同的是,羽管键琴开始采用手指拨动琴弦的方式来发出声音,并慢慢进化为使用琴键来对琴弦进行拨奏。羽管键琴的内部结构图于1440年被公布,它是由星际学家茨沃列(Zwolle)绘制的。这个结构图对羽管键琴的发声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
到了1500年,羽管键琴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二排键,也有了第二套琴弦。1579年后,它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套琴弦的弹奏乐器。第二套琴弦的长度大约为4英尺,与第一套琴弦相比,音高提高了一个八度。大约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德国人给羽管键琴的机械盒子安装了四条腿,目的是让演奏更加方便,琴腿及盒子上被人们雕刻了各种装饰图案。上流社会很快就对这种乐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www.xing528.com)
17世纪,琉特琴与羽管键琴同时存在,二者相争“乐器之王”的地位。琉特琴在西欧的民间以及宫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羽管键琴因有着更出色的音质,声音也更加有力,而最终取代了琉特琴成为乐器之王。但琉特琴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在一些早期的羽管键琴作家的作品中,还能寻觅到琉特琴的影子。
从17世纪起,一直到18世纪,法国围绕着羽管键琴出现了法国学派,让·菲力浦·拉莫和库普兰家族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德国也出现了羽管键琴学派,其代表为巴赫家族,他们给世人留下的音乐作品已经成为一种传奇。在这个时期的所有乐器中,羽管键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显示出演奏者的高超技艺,而且还能成为乐队中的合奏以及伴奏乐器,并且在教会唱诗班的伴奏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当时,羽管键琴已经在西方国家的上流社会中奠定了自己独奏乐器的王者地位,也是室内乐队中最经典、最基本的一种乐器。
羽管键琴最辉煌的阶段要属1650—1750年这个时期。当时羽管键琴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制作模式,通常琴身长度为6~8英尺;琴身上有两排琴键,音域在5个八度之间;琴弦的尾部被皮制拨子或羽毛管固定住,3~4根琴弦为一组,通过按键发出不同的音高;琴弦上安装有制音器,琴弦被制音器盖住,能控制音量的大小。如果仅用拨弦式的发音法,则无法控制音量的渐强或渐弱,正是制音器的发明和使用使羽管键琴的音色和音量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羽管键琴得到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勒格斯家族的巨大贡献。首架较为标准的羽管键琴诞生于1579年,是由汉斯·勒格斯在比利时制作完成的。从此以后,勒格斯家族就一直专心制作并不断改进羽管键琴的制作工艺。4英尺的音栓、8英尺的音栓、双排琴键这些新结构、新零件不断被他们发明出来,标准的羽管键琴制作工艺最终被定型。
在这之后,又有德国的制琴家发明了16英尺的音栓,出现了制音器的新规格。使用这种音栓后,羽管键琴的音高可以被降低一个八度。而且此时的羽管键琴也开始加入了脚踏板的设置。18世纪,羽管键琴的琴盖可以被打开,它的音量变化更加清晰。在羽管键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个外形与大小各不相同的种类。其中还有中等大小的一种羽管键琴,被称为皮耐特琴(Spinet),这种琴的琴盒为五角形,也有三角形的。还有一种羽管键琴体积较小,被称为维吉那琴(Virginal),它的琴盒为长方形,这种羽管键琴流行于16—17世纪的英国,但最终被标准的大型羽管键琴所取代。
羽管键琴能发出明亮而清晰的声音,而巴洛克时期的很多音乐都有多声部的设定,因此羽管键琴成为最理想的演奏乐器。但由于羽管键琴只能通过按压琴键来使拨子被推动并敲击琴弦发出声音,导致其无法控制声音的渐强或渐弱,表现力被大大削弱,所以其地位最终于19世纪被钢琴所取代。
(四)钢琴及其发展
第一架钢琴于1709年诞生于意大利,由意大利人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制作完成。他制作的这种琴是通过槌子来敲击琴弦进而发出声音,它的大小与大型的羽管键琴相仿,被称为“gravicembalo co lpianoeforte”,意为能够产生强弱区别音色的羽管键琴。以此为标志,乐器发展正式进入了钢琴时代,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克里斯托福里借鉴了羽管键琴所特有的机械装置,发明了全新的乐器传动装置。这个装置上自带弹簧、槌子、擒纵器和制音器。当琴键被按下时,槌子也落下并对琴弦进行打击,同时有清脆的声响传出;当琴键被松开时,因为有了传动装置以及弹簧的作用,槌子会自动复位,制音器也会同时升高,琴弦所产生的震动也随之停止。克里斯托福里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增加了音高琴弦,2~3根琴弦为一个音,钢琴的声音开始变得更加响亮。
克里斯托福里于1720年又对钢琴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创新。他在键盘的一端安装了新的装置,制作了一个按钮,帮助钢琴的机械部分完成横向移动。按钮被推动时,钢琴的机械部分会移向一边,锤子原来通过敲击2~3根弦为一个音,现在改变为每次只敲击一根弦,钢琴的音量开始减弱。这是现代钢琴中所使用的弱音踏板的前身。目前世界上还保存着两架由克里斯托福里手工制作的这种钢琴。
戈特弗里德·齐尔伯曼(Gottfied Silbermann)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崇拜者,他于1726年制作完成了两架钢琴。这两架钢琴在宫廷使用时,J.S.巴赫发现了它们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巴赫向齐尔伯曼发出请求,并帮助他一起于1745年制作完成了首架能够以十二平均律去固定音高的钢琴。自此,钢琴的制作开始被商品化,齐尔伯曼也成为一名钢琴制造商。英国人约翰内斯·楚姆佩(Johannes Zumpe)是齐尔伯曼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克里斯托福里的钢琴制作工艺,生产出了更新式的钢琴。英国宫廷对他制造的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钢琴中的槌子机械装置被称为“英国装置”的原因。
从钢琴诞生之日起一直到钢琴专用作品出现,欧洲地区仍然将击弦古钢琴、羽管键琴作为重要的键盘乐器。查尔斯·伯尼(Charles Burney)是英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他于1770—1772年间周游了欧洲各国,通过文字记录了当时各种钢琴、击弦古钢琴以及羽管键琴的演奏场景。
莫扎特于1777年弹奏了由约翰·施泰因制作的钢琴后,马上被这种乐器所折服。施泰因于1789年将钢琴的踏板改装为用脚来进行控制,而此前踏板都是通过膝盖和手来控制的。
英国伦敦曾经办有一个钢琴制造厂,它的创办人是穆齐奥·克列门蒂(Muzio Clementi)。克列门蒂不仅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家,也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他制作出来的钢琴有着十分优美的造型,海顿曾经创作了专门的钢琴奏鸣曲并使用这种钢琴来进行演奏。英国与德国在此时均出现了钢琴音乐的潮流,钢琴制造厂也陆续出现,克列门蒂、莫扎特等著名演奏家开始使用钢琴在法国演出。自此,法国人也开始接受了这种新型乐器。法国人塞巴斯蒂安·埃拉尔(Sebastien Erard)于1777年制造完成了首架埃拉尔钢琴,此后他和自己的兄弟建成了埃拉尔钢琴厂,这个钢琴厂在法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自1775年起一直到1800年,欧美各国,包括法国、英国、德国以及美国,都出现了不少钢琴制造厂。美国最出名的钢琴制造厂为斯坦威(Henry Steinway),这个钢琴厂至今仍在生产钢琴。在这个阶段,钢琴制造厂商同作曲家联系紧密,他们共同协作,致力于钢琴结构的改进。比如施泰因作为钢琴生产商,与莫扎特成为很好的朋友,莫扎特也将自己弹奏钢琴时的心得与感觉告知施泰因,并提出改进钢琴的建议。而南妮特(Nanette)作为施泰因的女儿,同样与贝多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贝多芬也为她提供了很多钢琴制造和改进方面的建议。
钢琴发展到19世纪初,在内部结构与外形上有了更多的样式。此时出现了竖式钢琴,并很快在法国和英国流行开来。这种竖式钢琴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被制作成烛台的样式,有的被制作成柜子的样式。美国人巴布科克(Babcock)于1825年发明了一种新式的钢琴,这种钢琴采用了特殊的钢架结构。此时的钢琴开始正式发展成为现代钢琴,拥有了固定的制作模式。虽然当时还出现了一些形状各异的钢琴,比如尖塔形、四方形钢琴,但最终这些钢琴还是逐渐被标准的现代钢琴所替代。
埃拉尔曾于1821年发明了一种双擒纵器,并安装于钢琴的机械部分。有了这个装置,钢琴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同一个音进行不间断的重复弹奏,让钢琴的演奏更加快速。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一些拥有高难度技艺的钢琴曲可通过这种钢琴来进行演绎。这在钢琴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李斯特因此创作了更多有着高级技巧的钢琴曲。自1842年起,这种双擒装置被安装在竖式钢琴上,沿用至今。
现代钢琴经过1830—1860年这30年的发展,开始有了两种固定的外形:一种是三角钢琴,另一种是竖式钢琴。法国人克劳德·蒙泰尔(Claude Montal)于1862年在巴黎制造出了一种选留音踏板,并安装在钢琴上。这种踏板实际上就是音乐会上常用的三角钢琴上的中踏板,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自行选定并保持自己想要的音。
到了20世纪,德国、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纷纷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钢琴厂。
羽管键琴与古钢琴并没有因为钢琴的快速发展而被淘汰或遗忘。巴赫所有的键盘作品都曾经被著名的演奏家万达·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使用羽管键琴演奏出来,并且这些演奏曲被灌制成唱片流传下来。美国与欧洲也仍然有诸如维特迈尔(Wittmayer)、查理斯(Challis)等专门制作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的工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