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堂二楼会议室大厅里,在贾耐劳主教画像的正对面,有一幅梅罗普夫人(Marta da Silva Merop)的画像,是到此一游的人必须要看以至了解的。
从画像可见,梅罗普夫人不像是个外国人。事实上,她是个中国弃婴,于1760年代被仁慈堂收养。长大之后,她认识了梅罗普(Thomas Kuyck van Mierop),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分公司的大班。两人谱下一段异国恋,共偕连理。梅罗普夫人从丈夫那里学会了经商手段,并且很快开创了自己的生意。根据文德泉神父研究,梅罗普其后患病,要回英国治疗,并立下遗嘱,留下一万英镑及位于医院街的房子给夫人。梅罗普夫人利用丈夫的遗产,购买了一条船,从事海上贸易,并且很快就积累大量财富,成为当时澳门最有钱的女人。
梅罗普夫人画像(网络照片)
虽然生财有道,但梅罗普夫人绝不吝啬,反而慷慨好施,生前已积极行善,捐献了许多钱财给教会甚至政府。1828年3月8日,梅罗普夫人去世。临终前,她解放了所有奴隶,并留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各个机构,其中仁慈堂获得两万元。仁慈堂为纪念她,便将其全身画像挂于会议室墙壁正中,以缅怀其功绩。文德泉神父据文献介绍说,这幅梅罗普夫人画像是由一个叫和呱(Vo Qua)的中国画家画的。“呱”是当年对广州外销画家行号的称呼,据说Qua来自葡语Quadro(绘画)。其时最受欢迎的外销画家便是钱纳利的学生林呱。(www.xing528.com)
梅罗普夫人的事迹可说是华人妇女的传奇。一个中国女弃婴被葡人慈善机构收养,并在其教育下成长;再结识一个英国大班,缔造了一段异国恋;更在当时阶级森严、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闯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天地,可说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了。
事实上,由于其传奇色彩浓厚,长居香港的英国作家科茨(Austin Coates)据其事迹写出小说《失约之城》(City of Broken Promises),此书已有中文译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