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旅游经济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我国旅游区域结构的合理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突出重点发展的原则
目前,我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部分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因此旅游区域布局应按照“发展极”理论,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重点旅游区、旅游城市及旅游线路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突出对重点旅游区的建设,即对目前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区的配套建设及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通过重点建设一批集参与、观光、度假及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区,尽快形成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对国外、国内游客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快对重点旅游城市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桂林、杭州、西安、厦门、昆明、大连、南京等城市,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增强综合接待能力,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作用,增强其对邻近地区和全国的辐射功能,使其成为全国旅游创汇的基地。再次,要重点扶持和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旅游路线,开展多种专项旅游,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后劲。
(二)强调合理分工、互相补充
从地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在区域间有差别,而且各区域之间在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及水平上也存在着差距。因此,旅游区域布局必须遵循合理分工、突出特色、互相补充的原则,根据各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区位状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布局。首先,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并和相关地区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布局。其次,在注意突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时,要强调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www.xing528.com)
(三)遵循点—轴发展的规律
所谓点—轴发展,就是以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为依托,形成增长点,再以点带面,经过辐射扩散作用,发展旅游区,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遵循点—轴发展的原则,首先要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在目前的重点旅游城市中,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标准和功能的旅游城市,形成增长点。其次,要依托这些增长点的辐射作用,不断向周围地区扩散,并形成旅游网络,带动相应地区旅游经济跳跃式发展,从而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网络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四)积极发展国内外区域的合作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产业,封闭是不能发展的,因而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国际合作。首先,要按照旅游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区划理论为指导,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合和协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水平和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网,提高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能力。其次,要积极发展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要顺应目前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打破边界约束,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增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联合竞争能力,为我国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拓展新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