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闲置老房与空房再利用的思考

闲置老房与空房再利用的思考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闲置老房问题的解决。同时组建监督组,规范村民新建住宅,杜绝随意建房和占用耕地现象。二是依靠闲置老房发展特色旅游业。房屋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建筑,更是精神的寄托。

闲置老房与空房再利用的思考

闲置老房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其次需要从体制上打破老房流通困难的阻碍,创新思路;最后更需要因地制宜,权衡得失,物尽其用,找到适合不同村情,不同类型闲置老房和空房的解决措施,灵活化盘活老房、空房。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闲置房进行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

闲置住房可以通过整理、复垦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在这过程中“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开展。”

1.明确闲置老房的财产性,保证村民宅基地和房屋的利益

在整理、复垦的过程中,应该对闲置房屋和宅基地进行价值评估。鼓励村民新建住房后拆除旧房,对拆迁农户进行一定的补偿。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闲置土地的承包,同时对村民的补偿和承包资金要充分调动市场机制,政府积极引导,有序进行,防止出现“圈地现象”。

2.制定村庄的统一建设规划,合理科学地对村庄进行区域设计

村两委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划定村界,控制村庄规模,改造村庄,填实“空心村”。同时组建监督组,规范村民新建住宅,杜绝随意建房和占用耕地现象。

(二)盘活使用有价值、能利用的老房

闲置老房中类型多样,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闲置老房应该要区别对待,物尽其用。

1.以经营理念对待闲置空房

针对可以再次利用、房屋结构也合理的较新的闲置老房和空房,一是可以将其租借给企业。利用农村的房价、物价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优势。促进企业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拉动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依靠闲置老房发展特色旅游业。将闲置老房租借出去建设乡村休闲酒店或者自己整理、装修用于农家乐旅游。同时还可以利用周边农田发展有主题有特色的养殖业。三是装修开发成村居养老的住房。利用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物价低的多种优势吸引市区老人来乡村养老,缓解市区老人养老的压力,也满足本村及附近村庄的老人养老的需要。

2.文化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

对位于村中心的、建筑结构合理、安全的闲置老房,可以根据房屋的市场价值由村民小组集体收回旧宅或由村两委出面购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公共的文化性或服务性的设施。如公共文化性质的老年活动中心、村图书馆、村放映室等,既灵活利用了老房,又提供了提高农民精神文化水平的配套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做铺垫。

3.加强乡土建设保护

保存悠久的老房,大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建筑布局。但是,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因缺少科学的规划,造成许多村落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出现文化断层现象。在对闲置老房的土地整理复垦的过程中,应对本村本镇独特的古宅、古庙、古楼进行重点保护,对于各家遗留下的古宅,也可以鼓励在老房的基础上开发成宗祠等具有家族、村落特点的建筑和建筑群,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

(三)加强宣传,树立老房改造的样板

中国人习惯将资本用于买房置地。而农民也会将半辈子的积蓄用于房屋建设。房屋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建筑,更是精神的寄托。农民对房屋都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大多数人对流转房屋都采取观望的态度。因此,政府和村两委应该加强宣传,对闲置房屋的流转政策进行详细解释,让农民体会、认同闲置房屋的改造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村干部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农民树立榜样,消除农民对闲置房屋流转的担忧,加深农民对具体政策的理解。

在此条件下,挖掘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特色品牌与吸引物的塑造,为发展乡村旅游鸣锣开道。(www.xing528.com)

1.宁夏境内各村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宁夏各区域具有自己的特征。挖掘乡村旅游区域特色,要立足于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势,挖掘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源。也要深入走访,从村落老人的诉说和当地生活习惯中挖掘乡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区域文化特色。从当地的民俗仪式、节日活动中挖掘当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特色,发展旅游+科技、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文化等区域特色旅游。在深入挖掘区域特色中要充分尊重地区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挖掘与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的比较优势,打造独具区域经济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品牌。

2.坚持主导特色多样化发展战略

宁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服装、建筑、风俗习惯等。对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要坚持“吃、穿、住、行”多种区域特色共同挖掘、共同发展。在区域特色品牌的发展中也不应只重视单个区域特色的发展,而是应该利用发展起来的区域特色品牌带动同区域的其他区域特色品牌的发展,甚至是带动相邻村落区域特色旅游的发展。坚持推动多种区域特色品牌共同发展,丰富区域特色品牌的内容,打造“吃、穿、住、行”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品牌产业链,致力发展“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的乡村区域特色旅游模式。

3.政府要加强对区域特色的保护

面对文化资源流失、创意缺乏、高级文化产业人才不足和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滞后等困难,政府对区域特色的政策保护不能局限于财力、物力等物质上的支持。尤其是对传统区域民族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不能融入过多的现代元素,而要以传统区域建筑特色为主进行修缮与维护。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区域特色文化的保护政策上,不能过于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应以保护传统民俗文化为主。

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秦建军/摄)

4.对传统区域特色品牌进行创新,使其顺应时代发展

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及其独特的手工艺技术的传承与保护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让乡村传统的区域特色逐步“现代化、网络化、社会化、生活化”。

5.优化区域特色模式,增强联动效应

乡村区域特色品牌的模式要突破单纯的休闲观光模式,要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体验千篇一律的农家生活向独具个性的创意活动模式转变。乡村区域特色品牌打造与发展的模式要加强区域特色生活的体验,强调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品牌的内在价值。同时,乡村区域特色品牌的结构不能太过单一,对于区域特色的结构模式不但要做到区域化、特色化,也要做到全域化,更要做到多个地方的区域特色共同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资源共享、品牌塑造、市场共建”的发展思路。

宁夏红寺堡区新庄集乡西川村乡愁记忆馆(展帆/摄)

6.加强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品牌的打造与宣传

区域特色品牌的打造要建立在鲜明区域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合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地形地势等区域特色资源,以最独特的区域特色资源为主,打造属于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色大品牌,将其他不够鲜明的区域特色打造成区域特色大品牌下的小品牌圈。同时,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品牌宣传方式也不能局限于口头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主要传播渠道对区域特色品牌进行宣传。

7.借鉴国外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乡村区域特色旅游发展早,对区域特色品牌打造的意识强。大多数地方不但形成了“一村一品”,而且形成了“一村多品”甚至“一户一特”的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品牌,有的还打造出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特色品牌产业链(如日本水上町——工匠之乡、农村公园,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国度,美国纳帕溪谷—红酒田园等)。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势,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宁夏作为农业区,农耕文化极其深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农耕模式。对于区域特色极其相似且地域相近的乡村可以进行整合,立足本土,仿造日本打造“农村公园”大规模的乡村区域特色旅游模式,扩大乡村区域特色旅游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