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情况及特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情况及特色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乡村文旅协同是传承乡村文化的新载体。三是乡村文旅协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二)宁夏乡村文旅协同的特色宁夏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多形式和集群化发展的特点,并逐步向园区化、主题化和产业化方向转变,具体发展特色呈现为。2019年,宁夏全区“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50.97万人次,实现收入3.15亿元。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情况及特色

乡村旅游发展历程来看,可分为初始和深耕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包括城郊农家乐、景区农家乐、特色村寨游等;深耕阶段包括休闲农庄创意民宿、农业公园等。这是乡村旅游的1.0和2.0时代。如今,乡村旅游已进入3.0时代,即乡村旅游创新阶段,就是要将文化、旅游与农业深度协同发展,采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交通通信设施设备与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平台,通过新农人计划、众筹农业、农夫市集、文化体验、文创产业、艺术基地、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康养享老、运动拓展、科普学习、生态食品、善心扶助等形式,发展基于乡村的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双向互动与利益共赢的目标。

因此,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要持续加深乡村文旅在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协同意识和协同理念。乡村文旅协同实质上就是构建农文旅协同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三者的协同,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1+1+1>3”的效果,加快其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乡村文旅协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乡村文旅协同产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互融发展。发展乡村文旅协同产业能够有效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城乡经济文化协同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丰富统筹城乡内涵,促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美丽乡村。同时,发展乡村文旅协同产业使农村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业、怡情生活的新天地,引导城市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建设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提供物质基础和人力支撑。

二是乡村文旅协同是传承乡村文化的新载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空间减少,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环境污染加剧,人们期望重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关系。城市有限的公园和风景区已人满为患,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及农村寻求新的休闲空间,去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风情,实现回归大自然、休养身心的愿望。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风貌和景观独特,通过挖掘、包装、宣传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开发、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乡村文旅协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乡村文旅协同产业是依托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过程和乡土文化生态等多种要素,经过专业规划和创意设计,采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系统配套建设,以满足游客自然观光、生态崇享、农事体验、民俗参与、休闲娱乐、养生养老、旅游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新业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兴起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休闲农庄(园)作为对青少年和政府公职人员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体验式)的首选场所。

四是乡村文旅协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将农村的土地、劳力、资金等要素整合起来,特别是可以利用荒山、荒沟、山林、草坡、滩涂、湿地、於堤坝、水库等自然资源和老房子、老巷子、老物件等社会文化资源开发供人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怀旧的园区,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一)宁夏乡村文旅协同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宁夏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补齐短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文旅协同产业,把宁夏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农业、文化、旅游协同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取得了积极成效,增加了宁夏乡村旅游的魅力。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宁夏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初步形成了贺兰山东麓以葡萄酒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农庄群、沙坡头和沙湖旅游区外围以旅游接待为主的“农家乐”群、石嘴山银川吴忠沿河沿湖“渔家乐”群和泾源县以旅游接待为主的“农家乐”专业村;建成了银川森淼生态园、新牛庄园、红柳湾山庄、万义山庄、兰一山庄、贺兰园艺产业园、青铜峡金沙湾现代农业园、吴忠吉水湾自驾游营地、惠农金岸红柳湾山庄、西吉龙王坝龙泉湾山庄等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品牌,形成了集吃、住、行、游和种、摘、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协同产业链,成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新路径。

(二)宁夏乡村文旅协同的特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多形式和集群化发展的特点,并逐步向园区化、主题化和产业化方向转变,具体发展特色呈现为。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文旅协同主要采用生态农业园、市民农业园、生态果园、特色养殖、农业采摘、畜牧观赏狩猎、农夫体验、新农人计划、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农文旅主题活动、乡村地居留、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等形式或业态,让社区居民(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使其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愉悦,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社区居民(游客)长久存在。目前,从全国形势看,乡村文旅协同产业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据测算,2019年,全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2019年,宁夏全区“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50.97万人次,实现收入3.15亿元。其中,银川市农家乐接待游客182.32万人次,实现收入11081.43万元,人均花费60.76元;石嘴山市农家乐接待游客40.96万人次,实现收入2444.96万元,人均花费59.70元;吴忠市农家乐接待游客83.00万人次,实现收入5279.29万元,人均花费63.60元;固原市农家乐接待游客176.83万人次,实现收入7168.29万元,人均花费40.54元;中卫市农家乐接待游客67.81万人次,实现收入5498.76万元,人均花费81.09元。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星级农家乐516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91家、五星级农家乐30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特色文化旅游村3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72个。[2]

沙坡头村农家大院(展帆/摄)(www.xing528.com)

2.协同机制更加多元

乡村文旅协同把文化、旅游与农业结合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连通了种养、加工、营销、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领域,推动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扩大了旅游经营范围,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养老服务、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同时促进了交通、物流、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协同,提升了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宁夏各地通过深入挖掘地方乡村文化资源,着力构建文化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多元协同机制,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促进传统优秀乡土文化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第一批10个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其中西夏区镇北堡镇、永宁县闽宁镇、泾源县泾河源镇等4个镇确定为“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文化特色、内涵融入小城镇规划建设,提升小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如西夏区镇北堡镇规划建设影视文化核心区、葡萄酒庄文化中心区、温泉度假休闲体验区“三片区”,突出文化和旅游服务功能地位,通过产城协同及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推进特色城镇一体化,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集中引入剪纸、刺绣、擀毡、皮影戏木板年画等20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服务。泾源县泾河源镇以打造“旅游重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为目标,把“龙文化”作为泾河源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基调,充分利用水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文化特色并举,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二是促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石嘴山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5个特色田园小镇、10个美丽家园,在龙泉村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龙泉村村史馆、家风家训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本地、外地游客观光、留念;在潮湖村打造陶氏葫芦种植、雕刻、烙画、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基地。加快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先后组织举办了高仁乡沙漠生态旅游西瓜文化节、大漠生态旅游暨牦牛文化节、黄渠桥羊羔肉特色美食暨乡村旅游文化节、宝丰赛羊大会暨文化旅游节、灵沙乡手抓鸡美食节、姚伏大集等乡村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促进乡土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中卫市南长滩村、北长滩村,西吉县龙王坝村,隆德县红崖村老巷子,陈靳乡新和村,泾源县冶家村等地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居住功能,打造了南长滩梨花节、老巷子歌会及民俗体验游、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黄河拜水盛典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生态优美、村容整洁、特色鲜明、旅游要素齐全的目标。

3.产业内涵不断拓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由原来单纯的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涵养生态、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生态资源,发掘资源潜在价值。通过拓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的功能,让人们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了解乡村民俗文化;通过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居民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的龙王坝村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吴忠市红寺堡区永新村通过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已经列入宁夏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永宁县的原隆村、贺兰县的四十里店村、利通区的郭桥村、青铜峡市的地三村、隆德县的红崖村也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特色产业让广大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比如:位于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一组,该村是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村内有一条长200米的老巷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现存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等古乡村建筑。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其先遣部队宿营红崖村,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为该村留下了鲜明的红色革命文化印记。近年来,隆德县依托红崖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千年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以“打造红色旅游景区,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为理念,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征,改建成目前老巷子一条街、家庭客栈茶馆、酒吧等休闲设施,建设红崖泉、古钟石阶、红军墙、红二十五军先遣团党委会议遗址等园林小品20处,[3]乡村旅游也从最初的“农家乐式”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发展为“观田园风光,赏民间文化,听红军故事,看民俗表演”内涵更加丰富的新型乡村游。

红寺堡罗山酒庄(展帆/摄)

4.业态类型不断丰富

乡村文旅产业协同生产、生活和生态,把特色种养业、农产品营销业和农村服务业(餐饮、民宿)紧密联结起来,拓展了旅游的多功能,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兴起,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了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求,开辟了经济发展新业态。乡村文旅协同产业按照所依托的资源不同大致划分为五类:一是田园观光休闲型。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乐逍遥农庄、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玉洼村金鸡坪梯田公园。二是民俗文化依托型。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日庆典、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常见的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如固原市原州区黄土情牡丹山庄、固原市彭阳“山花节”等。三是乡村民宿带动型。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常见的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民宿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旅游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等。如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中卫市沙坡头南岸半岛黄河宿集。四是生态资源依托型。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创作等服务。如:彭阳茹河度假村、隆德县神林山庄等。五是景区发展带动型。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滑草、漂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或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常见的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如固原市隆德县老巷子景区。

吴忠市红寺堡柳泉乡永新村民宿(展帆/摄)

5.就业收入不断增加

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农民可以就地就近就业,还能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艺变商品、特色餐饮变服务产品,增加了经营性收入。一些地方把民房变民宿,农家庭院变成农家乐园,增加了财产性收入。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发掘独有的稀缺资源,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宁夏依托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和旅游电商工程,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以市场化手段,带动贫困乡村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扶贫效果显著。如固原市发挥市场机制,建成了淘翼夏、六盘山生态特产网、原州区农村电子商务、西吉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全市现有2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4]同时,各县乡镇整合本地附加值不高的土产进行网上推广,为贫困村民创收提供重要支撑。宁夏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发展了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了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提升了乡村旅游的魅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