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说苑》:转祸为福与报怨以德的人情智慧

中国《说苑》:转祸为福与报怨以德的人情智慧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场讲座是《说苑》一书的第四场,也是最后的一场。今天这一场,讲的是关于生活中祸福恩怨的事理与人情,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智慧,也是有启迪意义的。《说苑》给出的答案一是“复恩”,二是“敬慎”。《说苑》中把“祸”分为两种,一是个人的人祸,二是国家的国祸。所以,个人恩怨和祸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今天《说苑》书中“转祸为福”的思想也启示我们,尊天道、行人道,自然转祸为福!

中国《说苑》:转祸为福与报怨以德的人情智慧

本场讲座是《说苑》一书的第四场,也是最后的一场。前面三场讲座,第一场是君臣之间的转相为本,讲的是君臣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场是为政之道,是这个书的核心思想,它讲出了理想的为政之道是什么;第三场是忠孝两难,讲了不仅是作为帝王、作为领导的困境,作为臣子、作为平民百姓,也会面临着忠孝两难取舍的问题。今天这一场,讲的是关于生活中祸福恩怨的事理与人情,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智慧,也是有启迪意义的。

(一)复恩与敬慎

第一场讲过,《说苑》这本书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思想,今天所讲的这个题目,恰好就体现了这个杂家的思想特色。“祸福相依”就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就是这个“祸福相依”的思想,它强调了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充满了一种变动与转化的辩证法。而“报怨以德”,则可以说是富于儒家特色的思想,它强调以德来对怨进行一种化解。“转祸为福”解决的问题是,碰到灾祸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理想的化解途径当然是“转祸为福”。那怎么样才能够“转祸为福”?《说苑》给出的答案一是“复恩”,二是“敬慎”。

《说苑》中把“祸”分为两种,一是个人的人祸,二是国家的国祸。对于人祸,书中认为:“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复恩》)就是说,祸乱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复恩、报恩。复恩、报恩是社会基本的人情事理原则,假如没有按照这个原则,那就违背了社会基本伦理,祸害、祸乱便产生。“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原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复恩》)作为臣子,没有好好履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报效君王报效国家,而是整天想着如何中饱私囊、为自己谋私利,有朝一日肯定会有罪祸降临。而君王对有功之臣丝毫没有想着如何论功行赏,那么有朝一日臣子就会怨恨君王从而导致祸乱。所以,书中有一句话说:“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复恩》)这就是说,施德施恩者的可贵是在于不求回报,而受德受恩者的原则则应该崇尚有恩必报,也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倘若恩惠的双方都能够这么做的话,那么双方就不会产生恩怨,灾祸也无从产生。相反,倘若双方都不按这个人情事理原则来处理,施恩者总想着要回报,而受恩者则根本没想过复恩报恩甚至恩将仇报,那么,灾祸纷争必然会产生。所以,个人恩怨和祸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对施恩要懂得回报,这就是明事理、懂人情,所以“复恩”是“转祸为福”的重要因素。除了“复恩”,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外,《说苑》中最强调的就是要做好自己,“存亡祸福,其要在身”(《敬慎》)。“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谈丛》)祸福既不是由地下冒出来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自身引起的,所以个人自身要以敬畏谨慎的态度为人处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慎》)只有以这种“敬慎”的姿态对人对事,才能消灭祸乱的根源,从而转祸为福。

而对于国祸,书中讲道:“国虽大,好战必亡。”(《指武》)就是说,国家虽然强大,但动辄兵戎相见,则会招致灭亡之祸。而另一方面也讲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指武》)就是说,虽然天下太平了,但是倘若忘记了战争的存在,那么也是危险的。祸福存亡都是在相互转化的。所以,一个国家既不能好战,也要居安思危,才能够趋福避祸,天下太平。对于国家来说,同样也有一个“敬慎”的问题,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大国国君和领导人,更加需要以小心翼翼的“敬慎”姿态治理国家,才能给百姓带来平安幸福而不是祸乱。

(二)启示

《说苑》“转祸为福”的思想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第一,它告诫我们,要看到祸福是相互转化的,安危存亡也是相互转化的。所以,当我们处于太平顺境时,要居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困境的时候,则要有信心,要从逆境中看到转化的希望,要相信一定会从逆境、困境中走出来。第二,要做好自己,因为避祸趋福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以敬畏审慎的姿态做好自己,努力做一个有德行、明事理的人,这样自然能够转祸为福了。

《说苑》书中提出“复恩”和“敬慎”作为解决“转祸为福”问题的关键核心因素,也非常有价值意义。通过这种解读思路,把祸福这种原本外在的、不可掌控的自然力量,转化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祸福由己不由人,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国家治理,都非常具有启迪意义和价值。

问:现实生活中不仁不义的恶人也过得“富且寿”,如何解释?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表面看上去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按儒家孟子的说法,人性是善的,人天生都是有“恻隐之心”的,没有人天生是不仁不义的恶人。实际上应该说,这些在外人看来所谓的不仁不义的恶人“富且寿”,一方面可能有外人所不知道的心路历程和坎坷阅历,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外人由于不了解、不理解情况而产生的误解与偏见,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他们实际的情况、内心是否安宁,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表面甚至是暂时的状态。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说,是祸是福也许甚至要等到他的后代才能看得到,所以民间历来有“祖上积德”的说法。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界是来做人的。儒家告诉我们,为人由己,做什么样的人,一切都在于我们自己。是坚持做一个好人还是希望做一个恶人?我想不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堂堂正正地、心安理得地做一个好人,就像儒家所提倡的“学以成人”。今天《说苑》书中“转祸为福”的思想也启示我们,尊天道、行人道,自然转祸为福!(www.xing528.com)

【注释】

[1]此为“南书房夜话”第6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5年1月24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韩望喜、方映灵、胡野秋(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2]此为“南书房夜话”第8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5年3月28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方映灵、王兴国、胡野秋(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3]此为“南书房夜话”第22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5年10月24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李大华、方映灵、曾德雄(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4]此为“南书房夜话”第23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5年11月7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李大华、方映灵、王绍培(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5][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6]此为“南书房夜话”第56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7年5月20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张丰乾、仝广秀、方映灵(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7]此为“南书房夜话”第57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7年6月3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张丰乾、仝广秀、方映灵(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8]此为“南书房夜话”第58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7年6月17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张丰乾、刘伟、方映灵(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9]此为“南书房夜话”第59期,沙龙举办时间为2017年7月1日晚7点至9点,主讲人为张丰乾、李长春、方映灵(兼主持),本文为作者主讲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