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应始终围绕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本科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要完成自我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因此,课程设置也应针对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每门课程、每个板块的设置,都从思维、方法、技能、素养上入手,落实到每一具体课程内容与结构上,落实到每一具体项目的引导和推进上。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使学生自始至终清晰地认识到设计不是单一的自娱自乐的个性表达,而是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为终端导向。教学中应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设计学科的范围和门类众多,因本人专业所限,下面仅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方向和数字媒体设计方向的教学为基点,浅谈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探索思路。
在与英、德、美、中国香港等各设计院校和教师的长期合作课题中,发现他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通常在一项有连续性的系统设计中,从一种综合的思维和表述入手,激发每个学生的文化发现、内心感悟与形式解决的主动性和原创性。同时,又在不同阶段的课题设定上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各个期间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层次有递进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呈现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消化并深化对理论知识和设计概念的理解。我国当前各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都存有相似的几大问题:课程设置分离、内容断裂、前后缺乏思维和实现的延续性;课程设定的目标含混,知识点重复,缺乏明确的个性特色;课程专业性单一,缺乏相关学科支撑与联系,交融性差等。目前各兄弟院校也都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拿出了针对其实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设计教育的体系和结构都发生着变化,总体说来也都在强调整合学科平台,打破专业壁垒,优化学科构架,强化共性基础,注重个性创新,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设计探索,扩展设计教育的国际视野。解决这些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顺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应针对各院校现实积极采取不同的思路,调整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一个合理、渐进的课程和教学体系。(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设计类课程设置除理论部分外,实践类课程大致分为三大模块:设计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这三大模块的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整合的设计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