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构建,科学研究成果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构建,科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学习型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是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竞技体育团队加强其协同创新的能力,需要对团队负责人进行培养。只有德才兼备的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的负责人,才能构建一支具有行为规范、素质过硬、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管理班子,才能率领团队成员完成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的各项工作任务。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构建,科学研究成果

建立学习型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是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可借助体育教师的力量进行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促成一个品牌建设团队。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是体育教育团队的重要构成要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在体育教育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教育的发展在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首先,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本职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而唯一理性的行为选择就是进行终身学习,将持续不断学习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其次,随着高校体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工作。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的认识从单纯的工具性层面向精神性层面的转变,即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最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组织结构扁平化动态合作的频率不断提高,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素质条件。因此,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建设高校竞技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学习型的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

1.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大力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教练员对竞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核心作用。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体教结合较好学校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选用了优秀的教练员。因而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首先,体育部门应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和管理。体育部门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教练员等级制度和培训制度,保证了运动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制度应向教育部门拓展,将其教练员的培训纳入体育部门之中,并建立合理的培养制度,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和认证。其次,依托体育院校培养优秀教练员。我国的体育院校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体育师资、运动员,同样也承担着专业教练员的培训任务。各个学校应依据自身独特资源,开展不同项目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为教练员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次,建立以省专业队教练和业余体校教练组成的项目教研联组,每年定期进行体育专项技术讲座和竞赛规则信息咨询,并对全省青少年选材标准、训练手段、竞赛规程进行研讨。最后,提高教练员自学能力,鼓励各地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练员。其中,上海市“体教结合”中关于教练员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体育系统根据教练员的能力(知识结构、带队成绩)挂牌,教育系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牌聘任,聘任期内完成学校交给的训练和比赛任务;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可以解聘;如双方都满意可以续聘。根据教练员的意愿,经主管部门的同意,经过一定的考核,教练员也可以转入教育系统,确立教师身份。

2.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加强其协同创新的能力需要学校领导重视

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在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给予重视。一所高校的竞技体育团队是否能完成学校相应的考核目标,跟学校领导的用人、经费及相应的奖励政策即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学校领导对竞技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调动竞技体育团队参与者工作积极性的前提。学校任命的竞技体育团队负责人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团队的发展前景。只有在德才兼备的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充足的体育活动经费,有良好的场地设施,有国内外一系列的体育学术研究与交流及参加各类竞赛,有一系列科学有序的管理办法,才能使团队在协同创新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培养,只有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团队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高校竞技体育团队加强其协同创新的能力,需要对团队负责人进行培养。团队是否具有协同创新精神,团队负责人起着关键作用。在协作群体中缺少德高才卓、成果显著、众人诚服的学术领军人物,缺少得力的有奉献精神的组织者,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术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的频率,很难形成实力与特色俱佳的群体,协作活动始终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在培养、选择高校竞技体育团队管理干部过程中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及个体气质结构等。努力构建一支具有行为规范、素质过硬、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管理班子,才能率领团队成员实现团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与制度。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应以身作则,知人善任,能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斗志,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共同努力。只有德才兼备的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的负责人,才能构建一支具有行为规范、素质过硬、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管理班子,才能率领团队成员完成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的各项工作任务。

3.高校竞技体育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从管理层面上讲,任何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必须得到团队大部分成员的认可方能顺利实施。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其中的一方面就表现在团队内“兄弟”意识较浓,制度意识较弱。由于高校竞技体育团队是由不同的个体所组成,个体间品行修养、知识素养、身体技能、心理品质等的高低,成员之间是否有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以及个体的理解力与执行力等,都直接影响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精神和人际氛围,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感,也得不到彼此的理解与关怀,尤其是因为项目或者课题等的原因而走在一起的成员,在团队组建初期缺乏对团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再加上由于个人时间安排不当或者交流平台匮乏等问题,团队老、中、青三代之间的互相搭配和传、帮、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氛围尚有欠缺,很多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未能完全释放。这样,进入一定的团队发展阶段之后,成员就容易产生失望、厌倦等情绪,使团队的凝聚力逐渐下降。虽然从表面上看团队仍在正常运转,但是人文氛围的缺失,令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困难。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团结协作、互帮互学,成员之间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各类培训、研讨、学术交流与论坛等不同形式,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团队协同创新的能力。(www.xing528.com)

4.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的管理问题需合理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向前推进,很多高等的体育团队都涌现出来,在高等院校团队的建设中团队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显出来,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传统的个人绩效评价、个人激励等制度已不利于团队的建设,因此,除了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学校还应考虑结合团体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队激励,两者按一定比例共同决定教师的薪酬。只有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评和团队层面考核的绩效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绩效考评激励制度,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的有效激励。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道德风险可能造成的利益损失,在成立教学团队时就要优先考虑如何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来影响团队成员的后续行为。从学校层面出发,要制定一种有利于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待遇、职称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5.良好的环境是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协同创新方面建设的重要前提

学校内部环境特别是体育团队学习氛围是否融洽、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场馆设施是否齐全、体育经费是否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中各种体育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否顺畅、体育人才是否能合理流动、重大赛事的学习与考察、能否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体育学术大会等,也会对体育团队的发展形成制约。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体育团队协同创新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协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6.明确团队目标

缺乏共同的建设目标是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团队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应形成明确统一的团队目标,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质量工程的要求,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团队建设需要推动高校竞技体育文化和品牌竞技赛事发展及推广路径的研究,促进高校竞技领域内的研讨和相关经验交流,开发品牌竞技赛事,推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品牌化进程,最终塑造一个知名的高校竞技体育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