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处于世界较高水平的中国竞技体育,国内的群众体育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而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是举国体制无法扭转和改变的。其中,目前中国大陆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社会问题。卢元镇指出,学生体质下降的总规律是受遗传影响较大的指标下降得较少,受体育运动影响的指标下降最为严重。可以说,学校体育工作是难辞其咎的。其问题的关键和根源在于:一方面,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学生在体育内涵和外延的价值导向上出现了误差。借鉴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可知,高校学生实现体育的价值回归,热情和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关键在于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正如魏纪中指出,北京奥运会之所以空前成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了群众投身体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自上而下号召“全民运动”,这也被当作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价值。现代体育不再只承担政治功能,向多元化发展是大趋势,群众对于体育从民族精神的追求,应更多地转向文化享受的追求,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因此,高校须承办或举办各类别的高水平赛事,不断吸引学生关注体育运动;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体育项目中,体验参与体育运动带来的满足感和价值感。这才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推动高校群众体育发展并辐射到社区和农村中去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发展群众体育基础和条件最好的高校,要完成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体育产业化引入商业赞助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
我国高校体育市场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特殊市场,育人是其重要使命,同时,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大学体育,具有教育和体育的双重性,因此,高校竞技体育市场也可称为“双育市场”或复合型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开放体育市场取得明显成效,面向大学生开发的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发展水平,关系到近2000万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关系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制改革,关系到大学城区域经济的建立,关系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未来大学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市场有其独特的特点,根据消费决定市场的逻辑关系,目前高校体育市场是由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保险3个市场构成。其中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是主体市场,体育培训和体育保险则隶属于竞赛表演市场,其发展水平和规模明显受到后者的制约。因此,企业开发高校竞技体育市场,主要针对高校竞技赛事市场,进行商业赞助是最好的形式。而高校竞技品牌作为高校的一个闪光点,是吸引企业对高校体育进行赞助的有利因素。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对于企业和商家来说,他们也在寻找这个支点,不过他们是希望通过这个支点能够翘起增加自身经济利益的未来消费主流群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我国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也决定了他们将会是未来的高收入阶层,所以企业和商家如果能在大学期间使学生形成品牌认知,就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消费趋向,这就等于抓住了未来消费的主流人群。教育部2016年发布了一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此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读总规模3647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此外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2004年,就有调查公司对全国10个大中城市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显示,每年每个大学生的平均消费在9000元左右,就此估算,全国大学校园每年“非学费”和“非食宿”等消费性市场容量可达到629亿元。而在当下,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629亿元这个本已庞大的数字必然被“轻易”地改写。对于追求利益的企业和商家来说,他们都想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分一杯羹,因此成为企业和商家竞相追逐的对象。企业和商家通过赞助高校体育比赛,可以将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商品信息及时地传递到学生群体当中,通过各种形式校园广告信息对学生的不断冲击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消费倾向,从而将学生直接发展成为消费者,以实现短期的经营利益。(www.xing528.com)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里,体育与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但中国近些年来的“举国体制”却将体育从教育当中分离了出来,似乎教育与体育不可兼得。在后奥运会时代,在中国体育体制势必面临深入完善和改革的新时期,国家体育总局“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负责人卢元镇指出,体教结合才是体育本质,亦是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是我们指的金牌,而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种文化,而我国的绝大多数青少年被排斥在竞技体育之外,因而,我国大部分项目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同时,青少年在中国也不是群众体育的主力军。中国学生的体质连续20年出现下降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未来无论是发展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应该将青少年的体育发展与教育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成为国内体育的尖子运动员;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比赛设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这实际上也代表着国家发展未来体育的一个方向。这既可以为中国体育提供一个继续前进的新动力,也可以切实地扩大中国的体育人口,让中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迈进。对于中国来说,想要提升体育人口,完成“全民体育”的目标,让体育与教育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因此,高校竞技体育向纵深和快速发展,将是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我国对高校的投入远远赶不上高校自身发展的速度,使高校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所需的经费等常常得不到有力保证,这对未来高校竞技体育活动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实把高校体育推向了市场,商家介入高校体育竞赛成为一种必然。虽然,有不少高校尝试体育场馆有偿对外开放等做法来解决体育资金短缺问题,但收效甚微。在目前的形势下,高校体育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体育竞赛开展体育赞助不失为一个最佳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